□文/江胜兵
“疫情防控是一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严峻斗争。”
战斗在一线的社区书记们
“你好,本社区居民请出示临时通行证,可扫码申领电子通行证,并配合测量体温。”在解放街道西津路社区马扎巷卡口,佩戴红袖标和口罩的值守人员正仔细地对进出人员进行登记排查。作为西津路社区书记的曾桃珍,这个年过得并不轻松。
防止疫情输入,关键是管控好人员进出,做到“不漏一户一人”, 为此,曾桃珍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卡点,就算下着雨,她也率先带领着党员、群众志愿者紧急地在各小区、各楼栋前拉起了长长的护栏,为居民筑建起护卫安全的铜墙铁壁。“我们党员干部一定要想在前、走在前、做在前,才能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老百姓才能放心。”曾书记说道。
随着返工潮的到来,在人手不够的情况下,曾桃珍急中生智,想方设法减少卡点数量。“绿篱笆不够,我就想办法找替代品,学校门禁、护栏、铁皮瓦、私家车辆都用上;卡点没有帐篷就找人借,人手不够就找辖区的单位、物业来帮忙。办法是人想的!”
最终,在她的组织协调下,社区形成了一个区块包围圈,卡点数量从13个缩减到4个,既管住了人员进出、又解决了人手不够的问题。她的足迹遍布了社区的每一寸土地,她的身影出现在小区的每一个角落。
“大家坚持住,一定要坚持住……”这是社区管控期间,作为东外街道黄屋坪社区党委书记的刘琴,对干部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办公室内,整理所有台账资料,加班成为常态,一碗方便面是充饥主粮;居民小区,即是一个个主战场,社区干部与其他人员日夜值守,劝导居民少外出;背街小巷,还是她(他)们,拎着小喇叭,每个楼栋、每级阶梯,都有她(他)们留下的脚印。
夜幕降临,洗去一身疲惫躺在床上的时候,她(他)们却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脑子里还想着卡点管理是否有漏缺、车辆排查是否全部到位……
有一次,刘琴不小心扭伤了脚,一瘸一拐的来到卡点,同事劝她回去休息,并打趣道:“刘书记,脚都肿成‘萝卜’咯!”刘琴笑着回答说:“小事,琴姐我这么强壮,只是一只脚扭伤了,等我在这值守两天,爬两栋楼,马上就能恢复我的小蛮腰了。”
她跟自己说,刘琴啊刘琴,这个时候,你可不能倒下,你如果请假休息了,社区就少了一个战斗力。特殊时期,你可不能做孬种!
这是一张来不及收拾的简易床,静静地安置在解放街道洪城巷社区居委会储藏室隔间,等着它的主人深夜归来。它知道,主人睡不上几个小时,又要匆匆离开。
主人是解放街道洪城巷社区党委书记何敬英,56岁的她,家中尚有95岁的老母亲以及因重病做了手术的丈夫需要照顾,可这半个月来,她把家安在了社区,不曾回家。她说:“家里有我儿子照顾,我要照顾洪城巷的居民。疫情面前,社区就是家。”
一个口罩、一个小喇叭,这就是何敬英的标配。从大年三十起,白天协调卡点事务、安顿居家隔离住户、摸排外地返赣人员信息、宣传防疫知识,到了晚上电话也响不停,一天都不曾休息。
为了居民能第一时间联系上她,她硬是把“家”搬到了社区,连续半个月吃住在社区。
2月14日。上午10点正,“何书记,我前两天买了两条大鱼,今天做饭不小心鱼掉进下水道,把下水道堵了,我自己捞不起来又疏通不了,现在叫了人也进不了小区,您可得帮帮我啊。”居民张晓春打电话向何敬英求助。
“好的,好的,你不要急哈!”何敬英一边打电话找人疏通,一边打电话给卡点协调放行。
10点30分,“你是前段时间从丰城回来的,隔离期还没到吧?有没有身体不适?你要申请、经过批准了才能出门。”刚要出门摸排情况,何敬英一眼认出正在卡点徘徊的黄女士,是之前登记的丰城返回居民,马上叫住了她。
“我30号回来的,刚过隔离期,单位叫了去上班,刚开了复工证明,我准备过两天去上班。”“我回去查一下你的记录,你先回家等我电话。”
没几分钟,黄女士便接到了何敬英的答复电话。
11点05分,洪城巷路口的粮油店龚老板打电话向何敬英求助,卡点帐篷挡了店门,希望挪一挪。
接到电话的何敬英立刻赶到现场察看情况,“是还可以挪一挪,来来来,我们几个人一起搭把手搬一下。”没几分钟,卡点就挪了窝,龚老板连连感谢。
11点30分,临近中午。身有残疾的邝大姐叫住了正在路上巡查摸排的何敬英,只见她的手里攥着一叠钞票,想要塞到何敬英手里。“何书记、何书记,这是800块钱,我有困难的时候你们这么帮我,现在国家有困难,我也要出份力。”
“你这钱自己留着,我们不能要。”戴着口罩的何敬英心头一热,赶忙请邝大姐收回这笔辛苦钱,“你自己都还不宽裕,你的心意我们收下了!”
刚目送走邝大姐的身影,何敬英的电话又响了,张晓春给何敬英回了电话,说下水道已经疏通。
中午1点,何敬英的工作才告一段落,她回到社区,匆忙收拾了一下自己的桌面,简单吃了几口饭菜。
“你好,请问黄杰书记在不在?”4月15日下午,一位居民来到水南镇岭头上社区,指名要找党支部书记黄杰。
黄杰一看,原来是住星辰名苑小区的湖北返赣居民蒋红艳,她正拿着一面锦旗站在门口。
蒋红艳是社区干部与湖北及境外人员建立“一对一”联系制度时,由黄杰负责对接联系的人员。当时她一家4口人在湖北,社区按上级要求通知在鄂人员暂缓回赣,刚开始她十分不理解,一次次挂断黄杰的电话。
但黄杰没有放弃,仍然每天和她保持联系,跟她讲最新的防疫政策和疫情动态。并且,每天早上,都会给她发上一句简单的问候,晚上又给她道上一句“晚安”。她相信,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交心,一定能融化坚冰。
就这样,蒋红艳对黄杰渐渐从抗拒变得理解、配合,一直等到告知可以返回赣州时才启程返赣。
3月24日凌晨,她一家人终于从湖北回到了赣州,令人开心的是,他们的核酸检测结果全都没有问题。
在家隔离14天后,蒋红艳就来到了社区,将锦旗送了过来。上写:“使命丹心 为民情怀”。
一个个普通的村(社区)共产党员
还是在解放街道西津路社区。
这天,一大早,老党员张声亮迈着蹒跚步子来到社区,找到曾桃珍:“曾书记,你们辛苦了,看到社区干部们这么辛苦,这么尽心尽责,没白天没黑夜的工作,我很感动,我想我也要出一份力。我年轻时都是冲锋在前的,现在年纪大了,其他的也做不了,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捐出来购买一些防疫物资,也算是为这次抗疫出点力。”说着,拿出了1000元退休金。
西津路小区23号业委会成员中有三名党员,分别是业委会主任李尚茂,社区党员黄振民、屠定伟。在李尚茂的带领下,业委会成员积极行动起来,自发的在小区门口设置了疫情防控卡点、悬挂温馨提示横幅,排班值守,对进出居民量体温、发放健康科普小知识宣传单,往往一站,就是6个小时。
像这样的一个个普通的村(社区)党员,还有很多。
赣江街道东郊路社区老党员蔡赣清,在日记中这样这样写道:
“大雨,还在下。天气,仍很冷。今天,我又是在社区门口守卡值班。量体温,进出登记,刷码,宣传……这些日子每天都重复做这些事,已经有一个月了。作为共产党员的我,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党员志愿者队伍,为社区抗疫筑牢防火墙做努力。”
邝猷平是沙石镇楼梯村党员,疫情面前,他和妻子方艺作出了一个决定:共同参加村里的抗疫工作,为父老乡亲的健康安全添自己的一份力。
大年三十晚,邝猷平得知一个村民刚从湖北荆门回来,于是顾不上吃年夜饭,立马赶到他的家中测体温,并积极做通这户家庭成员的思想工作,签订居家隔离十四天的承诺书。此后,他一直工作在防疫保卫第一线,在辖区范围内宣传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知识,核查流动人口,对集中居住小区进行检查宣传,做好消毒防疫工作。
同样,顾不上吃年夜饭的还有他的妻子方艺。方艺是一名预备党员,同时也是吉泰社区的一名干部。她接到党支部“号令”时,一边是组织的“集结号”,一边是两个孩子,大的九岁,小的三岁。但她没有迟疑,把两个孩子托付给老人。就这样,夫妻俩一起奔赴疫情防控一线。
林健是区交通运输局退休老党员。1月28日,区疫情防控应急指挥中心发出消息,隔离观察点有一对从武汉来的夫妇出现了发热症状,需要医护观察,紧急向社会征集4名志愿者的。
在微信上看到这则消息后,林健马上想到自己在企业改制后拿到了执业医师执照,专业对口。于是,他冒着被病毒感染的风险,第一时间通过微信报了名。在参加了市立医院护理科组织的培训后,当即投入到隔离观察点的医护工作中。
在隔离观察点,林健主要承担隔离人员信息整理工作,除每天都要仔细询问隔离人员身体状况及其他相关情况,并做好登记外,他还主动与他们交流问候,给他们鼓劲加油。到了晚上,隔离观察点的医生护士和志愿者们又要一起开个例会,总结一下每天的工作,查缺补漏。
“虽然忙而累,但我知道,在这个时刻,多一个站出来,就多一份力量。”林健说。
水东镇沿垇村村干部陈少华,这样记录下身边的那些人和事——
疫情防控期间,作为村干部,我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为村民守住外来防线,尽自己所能确保了辖区村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期间,我们村有很多志愿者和我一样坚守岗位,他们无私无悔、不计得失地默默奉献着,为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村的老党员曾传圣。
曾传圣今年70岁了,有着50年的党龄,但他精神矍铄,从大年初一到撤卡,从早上8点一直站到下午3点,这位老人一直坚持在卡点不停地登记、测量过往村民体温。
我劝他:“您这么大岁数,就别站在卡点了,外面还下着大雨呢!”每次,他总是回答我道:“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关键时刻,就要冲在最前面,我只是尽我自己该尽的义务。只要我身体允许,我就天天坚持,直到疫情解除的一天。”
曾传圣这种无私奉献、甘于付出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也感染了身边更多的党员和村民。在他的影响下,我们村有近20名村民纷纷加入志愿者队伍。
“我是党员,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我必须冲在前面,把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统筹做好,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应该做的事情,我相信一定能早日打赢这场防疫阻击战。”说这话的是刘莉,朴实无华又铿锵有力的几句话,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刘莉是章贡区南外街道东阳山社区主任。一双大码棉鞋、一把拐杖、一支体温枪,这是刘莉在防疫一线工作的“装备”。去年12月19日清晨6时,刘莉骑着电瓶车早早出门了,经过黄屋坪一上坡路段时,“咣当”一声巨响, 为了躲避行人,她紧急刹车,连人带车摔倒在路中央。
“当时右小腿被电瓶车压着,根本无法动弹。”刘莉回忆道,一位路人见状赶忙过来将她扶起,因为当天工作特别多,她顾不上受伤的腿,依旧坚持上班。没想,腿部的伤比她想象中更加严重,腿部肿胀得厉害,根本无法行走。经检查,腿部疑似骨裂,脚裸轻微骨折 。当时社区的事情非常多,刘莉仅休息了10多天,拄着拐杖又开始上班了。
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20多天时间里,刘莉每天拄着拐杖在防疫一线忙碌着,入户摸排、卡点值守、体温检测、录入数据……她受伤的脚裸已多日没有悬起放松,经常太晚回家也来不及擦药,膝盖酸痛、右脚还有肿块没完全消除,同事看着心疼,建议她尽快去医院再看看,她总是说:“无论怎样,得等疫情完全控制住,我再去医院复查,这时候真没有时间。”
“刘主任,我家亲戚中有从武汉回来的,我非常担心,也很紧张,该怎么办?”1月23日晚上7时左右,因疫情防控需要,刘莉依旧在办公室忙碌着,看到社区居民梁女士发来的这条微信,她立刻警觉起来。
“怎么回事,什么时候回来的,他们居住在哪里?”刘莉马上拨通了梁女士的电话,询问详情。原来,梁女士的弟媳带着两个孩子刚从湖北荆州回来,途经武汉,在火车站休息了一个多小时。
这事可耽误不得,得马上入户。天色已晚,万家灯火,刘莉却迎着寒风,一瘸一拐走出社区,来到梁女士弟弟家。“现在疫情防控形势非常严峻,你们一家是从湖北那边回来的,一定要注意哈,记得每人每天都得测量两次体温,并及时将体温记录发给我。近期还是不要出门吧,要居家隔离14天,有情况一定要马上告诉我。”
耐心叮嘱一番后,刘莉悬着的心才放下。又短暂寒暄几句后,她一瘸一拐的身影才消失在朦胧的夜色中。
2月11日晚上10时,下着很大的雨,北风拍打着帐篷,发出一阵一阵的响声。此时,刘莉仍在东阳山社区南河路卡点值守。远处一个身影正向卡点走来,一个大妈撑着一把伞,一脸焦急。“刘主任,我家老头子发热了,该怎么办,38.1度!”
邵阿姨家的情况刘莉很清楚,老伴林大爷80多岁,前几年中风在家,身体一直不是很好,女儿在水东镇住,儿子在外地工作,儿女均不在身边。“不要着急,我陪你去看看!”刘莉顾不上下雨,带上口罩、手套、脚套,撑上一把伞就出发了。
在邵阿姨家,反复测量,林大爷的体温依旧在38度以上。刘莉心想这可耽误不得,在与邵阿姨商量一番后,她拨打了120。不到5分钟,一辆救护车停在楼下,医生详细了解林大爷的身体状况后,建议他居家隔离观察,多喝水。
幸好,第二天,林大爷的体温就降了下来,也没有出现其他症状。
有一种温暖,叫春暖花开
同样是在解放街道西津路社区。
“我得知社区缺人,年三十晚上就赶来问曾书记要不要帮忙,当晚我就在西津路23号搬了一张桌子、一个凳子,自己设置了卡点。”说起往事,西津路23号居民杨小珍记忆犹新。
“曾书记,这是我家的雨棚,这天儿呀眼看就要下雨了,风大雨大的,卡点上没有雨棚可不行。”2月4日上午,社区居民小组长梁传珍送来了自家的雨棚,为卡口值守人员遮风挡雨。
2月5日一大早,居民高芳桃就给卡点的工作人员送来了水果、鸡蛋和自己做的开味小吃等慰问品,关切的叮嘱大家注意身体,做好自身安全防护,感谢大家为百姓所做的一切。
居民钟贵玉送来了自酿的米酒,居民杨理文送来了煮好的茶叶蛋,居民陈佐珍送来了两板新鲜鸡蛋……
2020年2月24日,对于南外街道“00后”志愿者赖琳双来说,这一天的意义显得特别不同。
下午三点钟,赖琳双准时来到青年路29号卡点,开始了一天的志愿者工作,为小区进出人员进行扫码登记,一直到晚上十一点结束。
这天,是赖琳双作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志愿者的第5天,也是她二十岁生日。
待回到家时,已是深夜。妈妈还没睡,她特意给女儿准备了生日蛋糕,并一定要当面给女儿说一句“生日快乐!”
依偎在妈妈的怀里,赖琳双幸福地笑了,一天的劳累全烟消云散。
有一种力量,叫淬炼真金
在章贡区群防群控一线,还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不是党员,却和党员一样冲锋在前、担当作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他们向党组织提出了郑重申请:“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请党组织在防控疫情的战斗中考验我们!”
汤琴就是其中一个。她是章贡区解放街道和平路社区的一名干部。自大年三十接到通知,她毅然返回工作岗位,投入到入户排查、电话回访、数据上报等工作中,坚持严而又严、细而又细地做好防控工作。
193户居民,35户店铺,汤琴一家一家地走访排查,一遍又一遍地宣传防疫知识,做到不漏一人。有一次,她上门劝导密切接触者胡女士居家隔离14天,对方不理解,汤琴便耐心地同她讲明隔离的必要性以及隔离期间的保障措施。终于,胡女士打消了顾虑,同意居家隔离。
接下来的14天里,汤琴每天坚持与胡女士通电话,及时掌握其身体状况,对胡女士提出的送菜、送生活用品等需求,汤琴第一时间回应,尽心尽责服务到位。渐渐地,胡女士被汤琴的耐心细致打动了,主动配合社区的各项防控工作。
除了冲在防疫一线,汤琴还是社区的信息联络员,需要负责每天的数据汇总和报送工作,为及时上报数据,她常常要加班到深夜才能回家,家里的两个孩子没有时间照顾,只能托付给公婆照看。尽管很累,但她看到还有这么多的同事和志愿者坚守在防疫一线上,尤其是许多退休老党员积极加入进来,她心中备受鼓舞和感动,觉得自己要向他们学习,向党组织靠拢。
2月1日,汤琴郑重地向社区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细致认真,更有责任心,更好地去服务好每一位居民。”汤琴说。
无独有偶。在赣江街道办事处的党政办办公桌上,静静地放着两份入党申请书,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是两名年轻的90后干部董子菲和马紫燕。
董子菲是赣江街道综治办的一名普通干部,刚刚入职不久的她,工作上认真负责、能力突出,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赞赏和肯定。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被临时抽调到街道应急指挥部,从大年三十开始,走访、摸排、统计、宣传……一个多月来,她从未停歇,一直奋战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
正月初六,本该是她与未婚夫举行婚礼的日子,但为了响应国家号召,避免人员集聚引发交叉传染,她主动提出取消婚礼。虽然心有遗憾,但她认为在疫情期间,更应该坚守岗位,为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2月3日,她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一字一句许下铮铮誓言:“入党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疫情防控期间,很多老党员包括我父母给了我很多感动和鼓舞,更加坚定了我入党的决心。”
和董子菲一样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的马紫燕,是一名年轻的95后,在接到疫情防控的紧急通知后,她连夜坐火车从上饶赶回自己的岗位上。在一次工作中,她从家里出发,不小心从楼梯上摔了下来,撞伤了脸,在医院缝了四针,不得不在家里养伤,但没等伤口完全愈合,她就主动向领导提出要回到岗位上。
见马紫燕态度坚决,考虑到她的伤口还没好,领导便安排本在街道项目办的马紫燕到街道应急指挥部工作。就这样,马紫燕成为了疫情防控信息战场上的一名先锋兵,每日实时跟进疫情进展,耐心细致地将每一条信息、每一个数据汇总整理成“日排查”“日报告”等资料,为疫情风险研判和精准施策提供科学依据。1月25日,马紫燕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我将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接受党员和群众的帮助与监督,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弥补不足,争取早日在思想上进而在组织上入党,请党组织在实践中考验我!”她在申请书上这样写道。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成长路上,始终跳动一团火焰。全区众多一线工作人员,纷纷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他们将句句铿锵誓言化作防疫一线上的拳拳热血,不畏艰难,负重前行,在实践中接受党和人民考验。
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伟大抗疫精神将永远鼓舞和激励章贡区人民团结一心、共克时艰、励精图治、奋发有为,迎接一个又一个挑战。同行,我们战无不胜!
(本文图文内容综合于中共赣州市章贡区委党史工作办公室《铭记这个春天》素材收集。原载于中共赣州市章贡区委宣传部主管、赣州市章贡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江南宋城》总第五辑。)
“疫情防控是一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严峻斗争。”
——习近平
疫情防控执勤点
战斗在一线的社区书记们
“你好,本社区居民请出示临时通行证,可扫码申领电子通行证,并配合测量体温。”在解放街道西津路社区马扎巷卡口,佩戴红袖标和口罩的值守人员正仔细地对进出人员进行登记排查。作为西津路社区书记的曾桃珍,这个年过得并不轻松。
防止疫情输入,关键是管控好人员进出,做到“不漏一户一人”, 为此,曾桃珍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卡点,就算下着雨,她也率先带领着党员、群众志愿者紧急地在各小区、各楼栋前拉起了长长的护栏,为居民筑建起护卫安全的铜墙铁壁。“我们党员干部一定要想在前、走在前、做在前,才能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老百姓才能放心。”曾书记说道。
随着返工潮的到来,在人手不够的情况下,曾桃珍急中生智,想方设法减少卡点数量。“绿篱笆不够,我就想办法找替代品,学校门禁、护栏、铁皮瓦、私家车辆都用上;卡点没有帐篷就找人借,人手不够就找辖区的单位、物业来帮忙。办法是人想的!”
最终,在她的组织协调下,社区形成了一个区块包围圈,卡点数量从13个缩减到4个,既管住了人员进出、又解决了人手不够的问题。她的足迹遍布了社区的每一寸土地,她的身影出现在小区的每一个角落。
“大家坚持住,一定要坚持住……”这是社区管控期间,作为东外街道黄屋坪社区党委书记的刘琴,对干部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办公室内,整理所有台账资料,加班成为常态,一碗方便面是充饥主粮;居民小区,即是一个个主战场,社区干部与其他人员日夜值守,劝导居民少外出;背街小巷,还是她(他)们,拎着小喇叭,每个楼栋、每级阶梯,都有她(他)们留下的脚印。
夜幕降临,洗去一身疲惫躺在床上的时候,她(他)们却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脑子里还想着卡点管理是否有漏缺、车辆排查是否全部到位……
有一次,刘琴不小心扭伤了脚,一瘸一拐的来到卡点,同事劝她回去休息,并打趣道:“刘书记,脚都肿成‘萝卜’咯!”刘琴笑着回答说:“小事,琴姐我这么强壮,只是一只脚扭伤了,等我在这值守两天,爬两栋楼,马上就能恢复我的小蛮腰了。”
她跟自己说,刘琴啊刘琴,这个时候,你可不能倒下,你如果请假休息了,社区就少了一个战斗力。特殊时期,你可不能做孬种!
认真做好小区业主体温测量、出入证查验等工作。
这是一张来不及收拾的简易床,静静地安置在解放街道洪城巷社区居委会储藏室隔间,等着它的主人深夜归来。它知道,主人睡不上几个小时,又要匆匆离开。
主人是解放街道洪城巷社区党委书记何敬英,56岁的她,家中尚有95岁的老母亲以及因重病做了手术的丈夫需要照顾,可这半个月来,她把家安在了社区,不曾回家。她说:“家里有我儿子照顾,我要照顾洪城巷的居民。疫情面前,社区就是家。”
一个口罩、一个小喇叭,这就是何敬英的标配。从大年三十起,白天协调卡点事务、安顿居家隔离住户、摸排外地返赣人员信息、宣传防疫知识,到了晚上电话也响不停,一天都不曾休息。
为了居民能第一时间联系上她,她硬是把“家”搬到了社区,连续半个月吃住在社区。
2月14日。上午10点正,“何书记,我前两天买了两条大鱼,今天做饭不小心鱼掉进下水道,把下水道堵了,我自己捞不起来又疏通不了,现在叫了人也进不了小区,您可得帮帮我啊。”居民张晓春打电话向何敬英求助。
“好的,好的,你不要急哈!”何敬英一边打电话找人疏通,一边打电话给卡点协调放行。
10点30分,“你是前段时间从丰城回来的,隔离期还没到吧?有没有身体不适?你要申请、经过批准了才能出门。”刚要出门摸排情况,何敬英一眼认出正在卡点徘徊的黄女士,是之前登记的丰城返回居民,马上叫住了她。
“我30号回来的,刚过隔离期,单位叫了去上班,刚开了复工证明,我准备过两天去上班。”“我回去查一下你的记录,你先回家等我电话。”
没几分钟,黄女士便接到了何敬英的答复电话。
11点05分,洪城巷路口的粮油店龚老板打电话向何敬英求助,卡点帐篷挡了店门,希望挪一挪。
接到电话的何敬英立刻赶到现场察看情况,“是还可以挪一挪,来来来,我们几个人一起搭把手搬一下。”没几分钟,卡点就挪了窝,龚老板连连感谢。
11点30分,临近中午。身有残疾的邝大姐叫住了正在路上巡查摸排的何敬英,只见她的手里攥着一叠钞票,想要塞到何敬英手里。“何书记、何书记,这是800块钱,我有困难的时候你们这么帮我,现在国家有困难,我也要出份力。”
“你这钱自己留着,我们不能要。”戴着口罩的何敬英心头一热,赶忙请邝大姐收回这笔辛苦钱,“你自己都还不宽裕,你的心意我们收下了!”
刚目送走邝大姐的身影,何敬英的电话又响了,张晓春给何敬英回了电话,说下水道已经疏通。
中午1点,何敬英的工作才告一段落,她回到社区,匆忙收拾了一下自己的桌面,简单吃了几口饭菜。
上门摸排返乡及外来人员信息,并发放告知书。
“你好,请问黄杰书记在不在?”4月15日下午,一位居民来到水南镇岭头上社区,指名要找党支部书记黄杰。
黄杰一看,原来是住星辰名苑小区的湖北返赣居民蒋红艳,她正拿着一面锦旗站在门口。
蒋红艳是社区干部与湖北及境外人员建立“一对一”联系制度时,由黄杰负责对接联系的人员。当时她一家4口人在湖北,社区按上级要求通知在鄂人员暂缓回赣,刚开始她十分不理解,一次次挂断黄杰的电话。
但黄杰没有放弃,仍然每天和她保持联系,跟她讲最新的防疫政策和疫情动态。并且,每天早上,都会给她发上一句简单的问候,晚上又给她道上一句“晚安”。她相信,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交心,一定能融化坚冰。
就这样,蒋红艳对黄杰渐渐从抗拒变得理解、配合,一直等到告知可以返回赣州时才启程返赣。
3月24日凌晨,她一家人终于从湖北回到了赣州,令人开心的是,他们的核酸检测结果全都没有问题。
在家隔离14天后,蒋红艳就来到了社区,将锦旗送了过来。上写:“使命丹心 为民情怀”。
向群众宣传电子通行证审验码
一个个普通的村(社区)共产党员
还是在解放街道西津路社区。
这天,一大早,老党员张声亮迈着蹒跚步子来到社区,找到曾桃珍:“曾书记,你们辛苦了,看到社区干部们这么辛苦,这么尽心尽责,没白天没黑夜的工作,我很感动,我想我也要出一份力。我年轻时都是冲锋在前的,现在年纪大了,其他的也做不了,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捐出来购买一些防疫物资,也算是为这次抗疫出点力。”说着,拿出了1000元退休金。
西津路小区23号业委会成员中有三名党员,分别是业委会主任李尚茂,社区党员黄振民、屠定伟。在李尚茂的带领下,业委会成员积极行动起来,自发的在小区门口设置了疫情防控卡点、悬挂温馨提示横幅,排班值守,对进出居民量体温、发放健康科普小知识宣传单,往往一站,就是6个小时。
像这样的一个个普通的村(社区)党员,还有很多。
赣江街道东郊路社区老党员蔡赣清,在日记中这样这样写道:
“大雨,还在下。天气,仍很冷。今天,我又是在社区门口守卡值班。量体温,进出登记,刷码,宣传……这些日子每天都重复做这些事,已经有一个月了。作为共产党员的我,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党员志愿者队伍,为社区抗疫筑牢防火墙做努力。”
邝猷平是沙石镇楼梯村党员,疫情面前,他和妻子方艺作出了一个决定:共同参加村里的抗疫工作,为父老乡亲的健康安全添自己的一份力。
大年三十晚,邝猷平得知一个村民刚从湖北荆门回来,于是顾不上吃年夜饭,立马赶到他的家中测体温,并积极做通这户家庭成员的思想工作,签订居家隔离十四天的承诺书。此后,他一直工作在防疫保卫第一线,在辖区范围内宣传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知识,核查流动人口,对集中居住小区进行检查宣传,做好消毒防疫工作。
同样,顾不上吃年夜饭的还有他的妻子方艺。方艺是一名预备党员,同时也是吉泰社区的一名干部。她接到党支部“号令”时,一边是组织的“集结号”,一边是两个孩子,大的九岁,小的三岁。但她没有迟疑,把两个孩子托付给老人。就这样,夫妻俩一起奔赴疫情防控一线。
张贴疫情防控令
林健是区交通运输局退休老党员。1月28日,区疫情防控应急指挥中心发出消息,隔离观察点有一对从武汉来的夫妇出现了发热症状,需要医护观察,紧急向社会征集4名志愿者的。
在微信上看到这则消息后,林健马上想到自己在企业改制后拿到了执业医师执照,专业对口。于是,他冒着被病毒感染的风险,第一时间通过微信报了名。在参加了市立医院护理科组织的培训后,当即投入到隔离观察点的医护工作中。
在隔离观察点,林健主要承担隔离人员信息整理工作,除每天都要仔细询问隔离人员身体状况及其他相关情况,并做好登记外,他还主动与他们交流问候,给他们鼓劲加油。到了晚上,隔离观察点的医生护士和志愿者们又要一起开个例会,总结一下每天的工作,查缺补漏。
“虽然忙而累,但我知道,在这个时刻,多一个站出来,就多一份力量。”林健说。
水东镇沿垇村村干部陈少华,这样记录下身边的那些人和事——
疫情防控期间,作为村干部,我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为村民守住外来防线,尽自己所能确保了辖区村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期间,我们村有很多志愿者和我一样坚守岗位,他们无私无悔、不计得失地默默奉献着,为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村的老党员曾传圣。
曾传圣今年70岁了,有着50年的党龄,但他精神矍铄,从大年初一到撤卡,从早上8点一直站到下午3点,这位老人一直坚持在卡点不停地登记、测量过往村民体温。
我劝他:“您这么大岁数,就别站在卡点了,外面还下着大雨呢!”每次,他总是回答我道:“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关键时刻,就要冲在最前面,我只是尽我自己该尽的义务。只要我身体允许,我就天天坚持,直到疫情解除的一天。”
曾传圣这种无私奉献、甘于付出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也感染了身边更多的党员和村民。在他的影响下,我们村有近20名村民纷纷加入志愿者队伍。
在职党员志愿者服务队
刘莉的故事“我是党员,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我必须冲在前面,把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统筹做好,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应该做的事情,我相信一定能早日打赢这场防疫阻击战。”说这话的是刘莉,朴实无华又铿锵有力的几句话,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刘莉是章贡区南外街道东阳山社区主任。一双大码棉鞋、一把拐杖、一支体温枪,这是刘莉在防疫一线工作的“装备”。去年12月19日清晨6时,刘莉骑着电瓶车早早出门了,经过黄屋坪一上坡路段时,“咣当”一声巨响, 为了躲避行人,她紧急刹车,连人带车摔倒在路中央。
“当时右小腿被电瓶车压着,根本无法动弹。”刘莉回忆道,一位路人见状赶忙过来将她扶起,因为当天工作特别多,她顾不上受伤的腿,依旧坚持上班。没想,腿部的伤比她想象中更加严重,腿部肿胀得厉害,根本无法行走。经检查,腿部疑似骨裂,脚裸轻微骨折 。当时社区的事情非常多,刘莉仅休息了10多天,拄着拐杖又开始上班了。
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20多天时间里,刘莉每天拄着拐杖在防疫一线忙碌着,入户摸排、卡点值守、体温检测、录入数据……她受伤的脚裸已多日没有悬起放松,经常太晚回家也来不及擦药,膝盖酸痛、右脚还有肿块没完全消除,同事看着心疼,建议她尽快去医院再看看,她总是说:“无论怎样,得等疫情完全控制住,我再去医院复查,这时候真没有时间。”
“刘主任,我家亲戚中有从武汉回来的,我非常担心,也很紧张,该怎么办?”1月23日晚上7时左右,因疫情防控需要,刘莉依旧在办公室忙碌着,看到社区居民梁女士发来的这条微信,她立刻警觉起来。
“怎么回事,什么时候回来的,他们居住在哪里?”刘莉马上拨通了梁女士的电话,询问详情。原来,梁女士的弟媳带着两个孩子刚从湖北荆州回来,途经武汉,在火车站休息了一个多小时。
这事可耽误不得,得马上入户。天色已晚,万家灯火,刘莉却迎着寒风,一瘸一拐走出社区,来到梁女士弟弟家。“现在疫情防控形势非常严峻,你们一家是从湖北那边回来的,一定要注意哈,记得每人每天都得测量两次体温,并及时将体温记录发给我。近期还是不要出门吧,要居家隔离14天,有情况一定要马上告诉我。”
耐心叮嘱一番后,刘莉悬着的心才放下。又短暂寒暄几句后,她一瘸一拐的身影才消失在朦胧的夜色中。
2月11日晚上10时,下着很大的雨,北风拍打着帐篷,发出一阵一阵的响声。此时,刘莉仍在东阳山社区南河路卡点值守。远处一个身影正向卡点走来,一个大妈撑着一把伞,一脸焦急。“刘主任,我家老头子发热了,该怎么办,38.1度!”
邵阿姨家的情况刘莉很清楚,老伴林大爷80多岁,前几年中风在家,身体一直不是很好,女儿在水东镇住,儿子在外地工作,儿女均不在身边。“不要着急,我陪你去看看!”刘莉顾不上下雨,带上口罩、手套、脚套,撑上一把伞就出发了。
在邵阿姨家,反复测量,林大爷的体温依旧在38度以上。刘莉心想这可耽误不得,在与邵阿姨商量一番后,她拨打了120。不到5分钟,一辆救护车停在楼下,医生详细了解林大爷的身体状况后,建议他居家隔离观察,多喝水。
幸好,第二天,林大爷的体温就降了下来,也没有出现其他症状。
退役军人党员应急突击队
有一种温暖,叫春暖花开
同样是在解放街道西津路社区。
“我得知社区缺人,年三十晚上就赶来问曾书记要不要帮忙,当晚我就在西津路23号搬了一张桌子、一个凳子,自己设置了卡点。”说起往事,西津路23号居民杨小珍记忆犹新。
“曾书记,这是我家的雨棚,这天儿呀眼看就要下雨了,风大雨大的,卡点上没有雨棚可不行。”2月4日上午,社区居民小组长梁传珍送来了自家的雨棚,为卡口值守人员遮风挡雨。
2月5日一大早,居民高芳桃就给卡点的工作人员送来了水果、鸡蛋和自己做的开味小吃等慰问品,关切的叮嘱大家注意身体,做好自身安全防护,感谢大家为百姓所做的一切。
居民钟贵玉送来了自酿的米酒,居民杨理文送来了煮好的茶叶蛋,居民陈佐珍送来了两板新鲜鸡蛋……
2020年2月24日,对于南外街道“00后”志愿者赖琳双来说,这一天的意义显得特别不同。
下午三点钟,赖琳双准时来到青年路29号卡点,开始了一天的志愿者工作,为小区进出人员进行扫码登记,一直到晚上十一点结束。
这天,是赖琳双作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志愿者的第5天,也是她二十岁生日。
待回到家时,已是深夜。妈妈还没睡,她特意给女儿准备了生日蛋糕,并一定要当面给女儿说一句“生日快乐!”
依偎在妈妈的怀里,赖琳双幸福地笑了,一天的劳累全烟消云散。
沙园线226省道新建村卡点临时党支部重温入党誓词
有一种力量,叫淬炼真金
在章贡区群防群控一线,还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不是党员,却和党员一样冲锋在前、担当作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他们向党组织提出了郑重申请:“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请党组织在防控疫情的战斗中考验我们!”
汤琴就是其中一个。她是章贡区解放街道和平路社区的一名干部。自大年三十接到通知,她毅然返回工作岗位,投入到入户排查、电话回访、数据上报等工作中,坚持严而又严、细而又细地做好防控工作。
193户居民,35户店铺,汤琴一家一家地走访排查,一遍又一遍地宣传防疫知识,做到不漏一人。有一次,她上门劝导密切接触者胡女士居家隔离14天,对方不理解,汤琴便耐心地同她讲明隔离的必要性以及隔离期间的保障措施。终于,胡女士打消了顾虑,同意居家隔离。
接下来的14天里,汤琴每天坚持与胡女士通电话,及时掌握其身体状况,对胡女士提出的送菜、送生活用品等需求,汤琴第一时间回应,尽心尽责服务到位。渐渐地,胡女士被汤琴的耐心细致打动了,主动配合社区的各项防控工作。
除了冲在防疫一线,汤琴还是社区的信息联络员,需要负责每天的数据汇总和报送工作,为及时上报数据,她常常要加班到深夜才能回家,家里的两个孩子没有时间照顾,只能托付给公婆照看。尽管很累,但她看到还有这么多的同事和志愿者坚守在防疫一线上,尤其是许多退休老党员积极加入进来,她心中备受鼓舞和感动,觉得自己要向他们学习,向党组织靠拢。
2月1日,汤琴郑重地向社区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细致认真,更有责任心,更好地去服务好每一位居民。”汤琴说。
区疾控中心张红写下援鄂申请书
无独有偶。在赣江街道办事处的党政办办公桌上,静静地放着两份入党申请书,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是两名年轻的90后干部董子菲和马紫燕。
董子菲是赣江街道综治办的一名普通干部,刚刚入职不久的她,工作上认真负责、能力突出,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赞赏和肯定。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被临时抽调到街道应急指挥部,从大年三十开始,走访、摸排、统计、宣传……一个多月来,她从未停歇,一直奋战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
正月初六,本该是她与未婚夫举行婚礼的日子,但为了响应国家号召,避免人员集聚引发交叉传染,她主动提出取消婚礼。虽然心有遗憾,但她认为在疫情期间,更应该坚守岗位,为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2月3日,她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一字一句许下铮铮誓言:“入党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疫情防控期间,很多老党员包括我父母给了我很多感动和鼓舞,更加坚定了我入党的决心。”
和董子菲一样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的马紫燕,是一名年轻的95后,在接到疫情防控的紧急通知后,她连夜坐火车从上饶赶回自己的岗位上。在一次工作中,她从家里出发,不小心从楼梯上摔了下来,撞伤了脸,在医院缝了四针,不得不在家里养伤,但没等伤口完全愈合,她就主动向领导提出要回到岗位上。
见马紫燕态度坚决,考虑到她的伤口还没好,领导便安排本在街道项目办的马紫燕到街道应急指挥部工作。就这样,马紫燕成为了疫情防控信息战场上的一名先锋兵,每日实时跟进疫情进展,耐心细致地将每一条信息、每一个数据汇总整理成“日排查”“日报告”等资料,为疫情风险研判和精准施策提供科学依据。1月25日,马紫燕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我将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接受党员和群众的帮助与监督,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弥补不足,争取早日在思想上进而在组织上入党,请党组织在实践中考验我!”她在申请书上这样写道。
区疾控中心张红写下援鄂申请书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成长路上,始终跳动一团火焰。全区众多一线工作人员,纷纷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他们将句句铿锵誓言化作防疫一线上的拳拳热血,不畏艰难,负重前行,在实践中接受党和人民考验。
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伟大抗疫精神将永远鼓舞和激励章贡区人民团结一心、共克时艰、励精图治、奋发有为,迎接一个又一个挑战。同行,我们战无不胜!
(本文图文内容综合于中共赣州市章贡区委党史工作办公室《铭记这个春天》素材收集。原载于中共赣州市章贡区委宣传部主管、赣州市章贡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江南宋城》总第五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