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开原创】清明泼火雨(沈丽华)

□文/沈丽华
 

旧时寒食节禁火,其时所下的雨“泼火雨”,也叫“清明雨”。
 
清明前后,地球大气层里的水汽较多,这种水汽一到晚上就容易凝结成毛毛雨。因此,清明节气下雨天气特别多,一场场“疾风甚雨”的“泼火雨”降临,淅淅沥沥下不停,“天街小雨润如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人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朝诗人杜牧写下的这首《清明》诗,每年的此时,我便会想起它。
 

当下,我站在家中的阳台上,举头望向天空,仍是一片艳阳天。
我在等,等2023年清明的“泼火雨”。家乡云南华宁的天空,很长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下过一场雨了,真是“春雨贵如油”。
 
小区门前,水上公园里的九曲景观小河已断流;往日泉水叮咚的小瀑布前少了孩子们戏水打闹的身影。昨天看到网上说:玉溪市区胜利水库几十年满满的湖水,今年都干旱得快要看到湖底了。
这可怎么办啊?
 
如果再不下雨,旱情将会越来越严重。
 
所幸的是,不论气候如何干旱,春天的家乡山野里,仍是处处山花烂漫,春光无限好,春色惹人笑。小城里的居民,假日里、闲暇时,都会相约踏青赏花,感受明媚的春色;或成群结伴上山采野花、挖野菜、做野炊,寻找生活的快乐。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4月5日清明节前后三天,是祭拜祖先、悼念已故亲人、上坟扫墓的日子。这些天里,大街小巷售卖鲜花、水果、香烛和祭品的摊点越来越多了。
 
天不下雨,风高物燥。不论春游和上坟扫墓,上山的人多了,一不小心,随手一丢的一个烟头,野炊时被风一吹带走的星星之火,都有可能引发一场森林火灾。
 
我盼望着一场场清明“泼火雨”降临。
 
在中国人的节日里,除了张灯结彩的春节、合家团圆的中秋节,我印象最深、最为刻骨铭心的,就是清明节了。
 
家乡有一种特色名小吃,是用天不亮就下地采摘,还带有露水的青蚕豆米熬泥成馅,精心做成的糯米粑粑。记得以前,年富力强的父亲一口气能吃五个,我们小孩也能吃两个。清明节的餐桌上,家家都有。
 

当然,这是题外话。
 
今天要说的重点,是在我婚后的几十年里,清明节与我们家的工作、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多年前,丈夫由部队转业回到家乡,被分配到新组建的森林公安局工作。才脱下绿色军装,又穿上藏青色公安制服,丈夫从一个保家卫国的边防军战士,转身成为保护生态安全的森林警察。
 
森林警察是在国家林业部门和公安机关领导与指挥下,依法执行国家森林保护法规,依法查处破坏森林、野生动植物资源案件,保障生态安全,维护林区治安稳定的人民警察。
 
我家住在小县城中心最高处,集办公、住宿为一体的林业局机关大院。这里占地面积大,古树参天、绿草如茵、花团锦簇,是一个很美很美的地方。
 

在风调雨顺的日子里,大家朝九晚五地正常上下班,履行着各自的工作职责。若遇长时间不下雨、旱情严重的年份,特别是阳春三月、风高物燥的时候,经常能听到紧临我家宿舍旁的护林防火办公室里,传来各林区观察哨观察员的火情报告声,有时是白天,有时是夜晚。
 
清明节前后,更是林业职工和森警最忙碌、最辛苦的时候。
 
每当消防车的警笛声响起,丈夫的第一个动作便是换穿警服,抓起放在床头柜上的警用包,包里装有火情调查记录本、手电筒、矿泉水、压缩干粮、急救包等等,然后迅速下楼,向操场上紧急集合的干警队伍跑去。
 
有一年,因居民清明节上坟烧纸引发山火。全局干部职工、乡镇专业打火队和周边村民齐上阵,昼夜奋战,才将山火扑灭。其间,局里的家属们自觉自愿到局机关食堂帮厨,洗菜做饭、打包盒饭,送往火场。此情此景,终生难忘。
 

清明期间,局机关里只留有两三个人值班,其他人员全部安营扎寨于进入林区的各个路口守卡,检查进入林区的人员和车辆,或常常是自带干粮,通宵达旦进入深山巡逻。
 
今年恼火啰,又是几个月未下雨,森林防火工作面临严竣的考验。
 
行文于此,植入我心头的愿望,便是老天爷能喜降一场“泼火雨”,及时润泽干渴的森林土地,让雨后青山更明丽。也期待广大居民上坟扫墓时,不要将火种带入林区,要服从护林人员的指挥,在规定的地点燃香烧纸、燃放鞭炮,文明祭扫。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共同的家园,共同守护。
 
摄影 小夫(路开文化)



 
沈丽华,云南玉溪人,退休。

Copyright © 2015-2020 路开文化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00107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