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平
到山里去
我喜欢到山里寻景。一座山、一棵树、一条溪,因为它保留了原始状态,即使它不新奇,也觉得要比人工斧凿的好。
几年前到距城三十公里的叠水寨,据说它有七重瀑布,走到第四重与前面的队伍走散了,电话又没信号,五个人也不慌张,不忙于找路,顺水而上,石壁挡路就钻树丛。也许是走错路的缘故,脚下没有人踏过的痕迹,草丛里会突然蹿出小蜥蜴,脸上会猛然碰到一挂蛛丝。等我们到了山顶,看见一条刚开辟出来的山路蜿蜒到山脚,肚子就叽叽咕咕叫唤了。
我到过邻县的戈镰石,山脚是竹林,称作“XX文化教育基地”,估计是竹子的寓意,便和“教育”挂上了钩,但那几尊粗劣的古人石像,就觉得打造这个景观的人是在敷衍了事。先“教育”再上山。山是丹霞地貌,两峰矗立,中间为“一线天”,瘦弱之人才可侧身而过。虽是夏天,山风袭人,即便汗水沾衣也瞬间干爽。回来之后,脑子里都是那几尊石像,千百年自然形成的山之奇景硬生生被石像破坏了,用一个“大煞风景”词语也不为过。
因而,我更喜欢没有斧凿的景观。它没有被设计,没有去模仿,一切交给时间去雕琢,经风霜雨雪,历寒冬酷暑,蚊蝇虫兽和谐共生,腐叶绿树上演生与死的轮回。
有一次我去曾经上初中的学校,特意到后山寻访。那是我曾经砍柴的必经之路,走不多远,芦萁封路,不能前行。芦萁这种柴火以前要走很远才能获得,如今在后山都无人问津,不由得感叹世事变迁无人能料。对面山上有一条不长毛草的土坡,几十年前它也是这样,我们把它当做滑梯,折了树枝坐于其上,顺坡呼啸而下,身后腾起漫天黄尘。
我发现树丛中有一株“乌莓”树,上面结满了蓝色的果实。我摘了一把,撮进口中,酸酸甜甜,这种不花一分一毫就可获得的天然水果,不就是现代人要追求的生活品质么。山上可以吃的还有不少,“吊茄子”、金樱子、“泡子”……连映山红去芯放在嘴里嚼也很有滋味。我突然想起,山顶上吼一声,可以招来山风。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原理,但屡试不爽。
我长长地吼了一声,声音传得很远,静寂的群山似乎受到惊扰,我看到树枝在微微颤动,接着便传染开来,高的树低的草都摆动起来,风来了,送到我的面前。
小城周围不断有打造的休闲去处,然而,我还是喜欢与一两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到山里走走。
老 家
闰二月初二,我和堂弟约定去扫墓,按老家习俗,清明前半个月都可祭扫。前几天瑞金下了冰雹,砸坏了许多车,今天一早,天气还算平和,偶尔下些雨,不影响出行。两个小时的车程,沿途尽是风景,青山白雾相绕,雾气在群山间蒸腾。
我的爷爷奶奶在2000年和2005年迁葬在一起。他(她)们是在去世很多年之后才又在一起的。堂兄曾经说过迁葬奶奶的情景,但孙辈们没有哪个见过奶奶,父辈对她也只是模糊的印象;至于爷爷,那只是一个名字,一个传说了。
我大致知道奶奶是在我父亲三岁时改嫁,生了一个与我父亲很相像的儿子——由此我断定,奶奶的长相是与我父亲相像的。不知什么原因,后来奶奶又带着我父亲回到初嫁的地方。比起奶奶的不起眼,我的爷爷会让更多人乐意提起。
我家祖屋边有一间耳房,称为马房,现在是族下两夫妻住着。老辈人传话说,当年,我爷爷回家的时候,就把马圈在耳房里。可以想象,我的爷爷出现在村口时,在马上的那种神情一定是意气风发。我曾寻访过村里最年长的老人,他也只是听大人说过我爷爷每次回家都是骑着马的,至于他是如何死的,各说不一,我只能在族谱上算出他活了35岁。
祭扫一行人来到谢家祖山,爷爷奶奶的墓非常宽大排场,墓碑上记录爷爷是谢氏东山郡十六世祖汤,边上是太爷两兄弟墓,为十五世光铂。我在爷爷墓碑的一行刻字中,找到孙辈中我的名字,世X,这是我祖簿上的名字,我从未谋面的爷爷瞬间与我联系在了一起。
传统的祭奠,让生者对生命的传承充满敬畏,也是晚辈对先辈给予生命的感恩。不管他们曾经有过怎样的贫穷富贵困难辉煌,都是他们整个一生的经历,后人除了尊重,就是用一捧纸线、一把线香来奉献自己的虔诚了。
祭扫完,回到城里。弟媳已经做好一桌的菜肴。伯母见我们来了显得很开心。这段时间,我有几次来探望她。我与伯母的感情如母子般深厚,小时候她对我的疼爱,到现在不管何时、身处何地,我都会想到自己的生命里,有着一个要我去惦念、去关心的老人。
摄影 胡海蓉(佛山)
到山里去
我喜欢到山里寻景。一座山、一棵树、一条溪,因为它保留了原始状态,即使它不新奇,也觉得要比人工斧凿的好。
几年前到距城三十公里的叠水寨,据说它有七重瀑布,走到第四重与前面的队伍走散了,电话又没信号,五个人也不慌张,不忙于找路,顺水而上,石壁挡路就钻树丛。也许是走错路的缘故,脚下没有人踏过的痕迹,草丛里会突然蹿出小蜥蜴,脸上会猛然碰到一挂蛛丝。等我们到了山顶,看见一条刚开辟出来的山路蜿蜒到山脚,肚子就叽叽咕咕叫唤了。
我到过邻县的戈镰石,山脚是竹林,称作“XX文化教育基地”,估计是竹子的寓意,便和“教育”挂上了钩,但那几尊粗劣的古人石像,就觉得打造这个景观的人是在敷衍了事。先“教育”再上山。山是丹霞地貌,两峰矗立,中间为“一线天”,瘦弱之人才可侧身而过。虽是夏天,山风袭人,即便汗水沾衣也瞬间干爽。回来之后,脑子里都是那几尊石像,千百年自然形成的山之奇景硬生生被石像破坏了,用一个“大煞风景”词语也不为过。
因而,我更喜欢没有斧凿的景观。它没有被设计,没有去模仿,一切交给时间去雕琢,经风霜雨雪,历寒冬酷暑,蚊蝇虫兽和谐共生,腐叶绿树上演生与死的轮回。
有一次我去曾经上初中的学校,特意到后山寻访。那是我曾经砍柴的必经之路,走不多远,芦萁封路,不能前行。芦萁这种柴火以前要走很远才能获得,如今在后山都无人问津,不由得感叹世事变迁无人能料。对面山上有一条不长毛草的土坡,几十年前它也是这样,我们把它当做滑梯,折了树枝坐于其上,顺坡呼啸而下,身后腾起漫天黄尘。
我发现树丛中有一株“乌莓”树,上面结满了蓝色的果实。我摘了一把,撮进口中,酸酸甜甜,这种不花一分一毫就可获得的天然水果,不就是现代人要追求的生活品质么。山上可以吃的还有不少,“吊茄子”、金樱子、“泡子”……连映山红去芯放在嘴里嚼也很有滋味。我突然想起,山顶上吼一声,可以招来山风。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原理,但屡试不爽。
我长长地吼了一声,声音传得很远,静寂的群山似乎受到惊扰,我看到树枝在微微颤动,接着便传染开来,高的树低的草都摆动起来,风来了,送到我的面前。
小城周围不断有打造的休闲去处,然而,我还是喜欢与一两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到山里走走。
老 家
闰二月初二,我和堂弟约定去扫墓,按老家习俗,清明前半个月都可祭扫。前几天瑞金下了冰雹,砸坏了许多车,今天一早,天气还算平和,偶尔下些雨,不影响出行。两个小时的车程,沿途尽是风景,青山白雾相绕,雾气在群山间蒸腾。
我的爷爷奶奶在2000年和2005年迁葬在一起。他(她)们是在去世很多年之后才又在一起的。堂兄曾经说过迁葬奶奶的情景,但孙辈们没有哪个见过奶奶,父辈对她也只是模糊的印象;至于爷爷,那只是一个名字,一个传说了。
我大致知道奶奶是在我父亲三岁时改嫁,生了一个与我父亲很相像的儿子——由此我断定,奶奶的长相是与我父亲相像的。不知什么原因,后来奶奶又带着我父亲回到初嫁的地方。比起奶奶的不起眼,我的爷爷会让更多人乐意提起。
我家祖屋边有一间耳房,称为马房,现在是族下两夫妻住着。老辈人传话说,当年,我爷爷回家的时候,就把马圈在耳房里。可以想象,我的爷爷出现在村口时,在马上的那种神情一定是意气风发。我曾寻访过村里最年长的老人,他也只是听大人说过我爷爷每次回家都是骑着马的,至于他是如何死的,各说不一,我只能在族谱上算出他活了35岁。
祭扫一行人来到谢家祖山,爷爷奶奶的墓非常宽大排场,墓碑上记录爷爷是谢氏东山郡十六世祖汤,边上是太爷两兄弟墓,为十五世光铂。我在爷爷墓碑的一行刻字中,找到孙辈中我的名字,世X,这是我祖簿上的名字,我从未谋面的爷爷瞬间与我联系在了一起。
传统的祭奠,让生者对生命的传承充满敬畏,也是晚辈对先辈给予生命的感恩。不管他们曾经有过怎样的贫穷富贵困难辉煌,都是他们整个一生的经历,后人除了尊重,就是用一捧纸线、一把线香来奉献自己的虔诚了。
祭扫完,回到城里。弟媳已经做好一桌的菜肴。伯母见我们来了显得很开心。这段时间,我有几次来探望她。我与伯母的感情如母子般深厚,小时候她对我的疼爱,到现在不管何时、身处何地,我都会想到自己的生命里,有着一个要我去惦念、去关心的老人。
摄影 胡海蓉(佛山)
▼
谢平,江西广昌人,赣南师范大学1980级中文就读,曾为天津某物流公司总经理,现居广昌。教育系统工作,散文作品见《厦门日报》等报刊,赣州路开文化文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