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开原创】众人拾柴火焰高——赣州市“万企

文/刘日龙
 
“万企兴万村”行动,是一首唱响在广袤大地的行进曲、变奏曲。歌声中,我们迎来全面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歌声中,我们吹响实现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行动号角。“众人拾柴火焰高”、“齐心划浆行大船”,一个个助推乡村振兴大发展的项目,不断呈现在我们眼前。
 
▲梓坑村党群服务中心

现在,让我们走进会昌县白鹅乡梓坑村“和君教育小镇”。
 
会昌县白鹅乡梓坑村坐落于距离县城45公里的西北部边远山区,是留守苏区中央政府办事处旧址所在地,群山环抱、地势偏僻。由于基础条件限制和自身发展能力不足,梓坑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状态。
 
会昌县着眼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局,在凝心聚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同时,积极探索边远落后山区乡村振兴有效途径。基于梓坑村优质自然生态和深厚人文历史本色,2018年1月,会昌县引入教育产业领军企业和君集团,建设特色小镇“和君教育小镇”,构建产业综合体,着力打造梓坑乡村振兴示范村,探索走出一条突破乡村自身局限,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成功实施以“万企兴万村”行动助推乡村振兴示范之路。
 
梓坑村紧紧抓住产业振兴这一重点,充分发挥“和君教育小镇”的引擎作用,村企抱团共赢,新征程奋进路上激扬蓬勃朝气。
 
▲环境整治

重塑产业形态,释放振兴活力
 
抓住供应需求发展订单农业。“和君教育小镇”的建设,带来了大量的人流,特别是“和君职业学院”的开办,长期集聚学生上千人。梓坑村瞄准这一需求,大力发展富硒蔬果、优质稻米等订单农业,有计划提供优质农产品,农民获得相对稳定的农业收入。
 
形成层次互补发展文旅产业。梓坑村挖掘、整理传统民谣,发展以豆腐、酿酒、茶馆、米粿、珍珠粉等特色元素为主题的商旅文化业态,兴办“文家乐”民宿,打造“十八铺”特色风情景点,配套完善“和君教育小镇”旅游服务功能,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文旅体验,村民从相关经营中获得明显收益。
 
传承传统生产方式发展特色副业。在政府引导扶持下,梓坑村挖掘“梓坑鲜鱼干”“梓坑纯茶油”等传统农副产品制作技艺,保持传统制作方式,保证绿色环保品质,注册地理标志商标,适度增加产量,通过“和君教育小镇”客户源带动促销,有效增加村民增收渠道。
 
引培发展人才,激发振兴潜力
 
开展高等院校人才合作。县域层面充分发挥“和君教育小镇”人才虹吸效应,建立专业人才流动库,分别与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达成人才合作协议,每年有4批次100余人次大学生点对点开展社会实践,重点在金融证券、经济管理、科技创新方面开展合作。
 
就地培育本土实用人才。按照种植业、养殖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进行分类统计,结合产业发展需要,“和君教育小镇”定期为村民开展专题培训,助力梓坑村人才振兴。
 
外出培养优秀人才。企业助力,梓坑村择优组织文化基础较好、致富能力较强的村民,前往农业产业发达地区和重点农业高等院校进行交流学习或学历提升,培育了一批产业带头人。
 
▲村规民约

传承文脉新生,厚积振兴内力
 
提升先进文化树立良好民风。发挥就地前沿文化体验、实践、服务优势,注重乡村振兴铸魂,梓坑村从农村最基础又最难变革的婚丧嫁娶习俗着手,大力推进以绿色殡葬改革、摒弃高价彩礼为重点的移风易俗行动,实施专项治理,产生了明显效果。
 
传承传统文化守正创新。村企联手,传承红色历史、延续农耕文化,全面修缮原留守苏区中央机关旧址等红色文物,打造乡村振兴实践学院和文化讲堂,建设特色农耕文化产业园,实现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统一的文化新生与升华。
 
发展特色教育育人铸魂。梓坑村依托“和君教育小镇”配建的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开展红色教育、自然教育和营地教育,探索实施“十五年义务教育”,全村整体素质实现质的飞跃。
 
打造美好家园,彰显振兴魅力
 
实施传统村落区和安置新区分类建设。在“和君教育小镇”周边,梓坑村按照现代化小区模式,建设“梓坑家园”安置新区,近70%的梓坑村民搬入了新区;对大塘湖、白沙、松树塘等三个原村落小组,实施了基础设施提升、环境美化亮化工程,村容村貌实现脱胎换骨。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梓坑村全力配合“和君教育小镇”项目建设,推行环境卫生门前“三包”等制度,开展滥搭乱建、滥设各类设施和违规建设等集中整治行动,打造梓坑美好家园。
 
▲梓坑家园全景图

创新治理模式,提高振兴能力
 
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和君教育小镇”党支部结对帮扶梓坑村党支部,一起开展党员学习及主题党日活动,就梓坑振兴及“和君教育小镇”发展等内容密切沟通交流,为建立健全“梓坑+小镇”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奠定了基础。
 
合作管理无缝对接。借助“万企兴万村”活动的开展,梓坑农民合作社与“和君教育小镇”管理公司紧密协作,开发就业岗位、谋划产业发展,帮助农民合作社实现良性发展。
 
村规民约约束有力。梓坑村为“和君教育小镇”建设提供良好基础,制订了包含破除迷信、移风易俗、尊老爱幼、维护环境卫生等条款的村规民约,推选部分年长、有威望、处事公道正派的村民,组成志愿监督队,对不遵守村规民约的情况进行监督、纠正和制止。同时开展爱国守法、家庭和睦、家风淳朴、尊老爱幼、敬业诚信、热心公益、移风易俗等为主题的评选活动,引领广大村民树立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和文明乡风。
 
“和君教育小镇”落地,梓坑振兴在即。作为赣州市“万企兴万村”示范点典型,会昌县白鹅乡梓坑村正扬优成势,乡村振兴大发展正踏步前行!
 
▲挺进环保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

现在,再让我们走进江西挺进环保。
 
生态
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推动乡村生态振兴,要加强农村污水、垃圾等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补齐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短板,让乡村成为生态涵养的主体区。江西挺进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员,专注于水环境处理、土壤修复和危固废资源综合整治,结合企业环保特色与优势,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上取得有效进展。
 
扎根农村,争当秀美乡村的守护者。江西挺进自创业起步以来,始终坚持以治理守护美丽的农村人居环境为使命,长期致力于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工作,治理技术成熟,业务覆盖赣州、抚州、吉安、萍乡等地。“万企兴万村”行动中,江西挺进开启石城、南康等整县(区)污水治理模式,全过程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节约简便、注重实效”原则,结合“乡村振兴,美丽乡村”理念,在项目投资、设计、工程、预算、工艺、运营方面形成环保项目全产业链条,可操作性强,从而有力保障了项目的有序推进。
 
▲挺进环保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 (2)

理念创新,争当生态振兴排头兵。江西挺进立足于早,结合以往农村污水治理状况,总结“建得起、用得起、简单用、长期用”12字方针,结合公司技术优势提出了小型化、生态化、分布式实施的农村污水治理理念,研制推出了符合农村污水治理实际需要的终端产品——生物滤盒,低成本、高效率解决农村污水治理收集难、难运维问题。通过对比市面其他污水处理设备,江西挺进环保自主化研发的生物滤盒设备,在运行成本、处理效率、抗负荷冲击能力、降低设备噪音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示范引领,致力于在农村污水治理上体现作为。赣州市章贡区沙石镇霞峰村锦豪芳田乐教育小镇生活污水分散式治理示范点项目,由江西挺进自行设计和投资打造。项目于2021年10月1日正式开工,2021年10月5日通水运行。项目运行至今,根据现场运行情况和实验数据分析表明:相比传统集中式污水处理模式,试点项目在建设工期、综合成本、污水收集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其采用分布式管网生物滤盒技术,破解农村污水治理瓶颈,得到业主及环保业内的高度关注与点赞,成为有效实施农村污水处理新热点。
 
▲领导莅临项目示范点调研

践行初心,勇担社会责任暖人心。向石城县、广昌县中小学捐献学习用品,连续多年为石城县琴江镇、定南县岭背镇捐助贫困大学生;向赣州市章贡区沙河镇龙村、罗坑村,沙石镇南田村、水西镇社会福利院等累计捐款捐物30余万元。通过赣州市光彩事业协会,向章贡区沙河镇罗坑村捐建文化休闲长廊10万元,向水西镇捐建污水环保处理站30万元。2019年以来向赣南洪水赈灾捐款捐物20多万元,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捐赠防疫资金100万元,捐助医用口罩和医用隔离服等防疫物资30多万元。实现消费购买贫困乡村物资近30万元,参与赣州市工商联开展乡村振兴“领头雁”行动捐款32万元。
 
▲向章贡区水西镇捐建污水处理站

目前,挺进环保正致力于向环保设备终端化制造、土壤修复及农村资源化综合利用探索延伸,在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双碳”目标征程中同频共进,为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中国作出奋力挺进。
 
[原载2022年11月赣州市工商联(总商会)大型画册《山乡新韵》]





 
刘日龙,1965年生,江西赣县人,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赣州市章贡区作家协会主席。坚持业余创作,以亲情散文、小小说见长,作品散见各地报刊,著有个人散文集《永远的温馨》(大众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诗集《我问自己》(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年7月),与人合著《一生只做一件事》(光明日报出版社,2017年4月)、《关爱与礼赞》等。

Copyright © 2015-2020 路开文化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00107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