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文海
去年的一个下午,参加章贡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艺动章贡”文学写作班学习,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赖加福老师。课间休息时,我们互相交流了几句,赖老师热情地送了一本自己的散文集《饮一江湘水》给我,并说:“请您指导。”对于文学,我不过是一个初学者,还在学习的路上,我哪敢指导?赖老师太谦虚了。
蔚蓝的天际下,是一条潺潺的河流,清澈的河水倒映着两岸的青山、村庄,一只渔船正安静地从河面驶过。一拿到赖加福的《饮一江湘水》,我便深深被封面上江南水乡的图片吸引住了。抱着学习的态度,晚上我靠到床头,认真品读起来。
刚看赖老师的散文集书名《饮一江湘水》,以为写的是湖南的湘江,头脑中冒出毛泽东诗词里写到的“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没想到他其实写的是我们赣南会昌的湘水。水系发达、河网纵横的会昌,水域面积达7300多公顷。母亲河湘江,发源于赣闽交界武夷山脉笔架山南麓的寻乌县罗珊乡天湖下,自南向北在筠门岭镇元兴村进入会昌境内,千百年来无私地哺育着两岸的人们。
赖老师的家离湘江只有大概几十米远,穿过一条马路,就到了湘江河畔。赖老师经常到湘江河畔散步,两岸有湿地公园、步云桥、古榕树、翠竹寺、龙光宝塔等风物名胜,像岁月中摊开的书卷,不知疲倦地讲述着小城传奇的故事,也给他带来了许多写作灵感。
《饮一江湘水》一共收录了作者近年写的56篇散文。有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脚下有景、远方有诗,第二部分是草木含情、天地华章,第三部分是血脉家园、亲情无限,第四部分是光影摇曳、岁月留痕。全书主要是以家乡和亲情为主线,书写了作者家乡的风土人情,日常生活琐事,字里行间浸透了作者对生活炽热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深度思考,是作者穿梭于虚幻与现实中构建与呈现的精神家园。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热爱,对亲情的眷恋,对大自然的感恩,让人触摸到一个真实、向上、唯美的内心世界。
赖加福老师的文章都是以自已亲身经历为创造源泉,写出了真实感受,给人于浓厚的生活气息。读完整本文集后,你会发现,赖老师的文笔优美、思路宽广。他一边写作一边不断升华思想、提炼生活,他把平凡的生活点滴,平常的山水风光,都变成优美的文字付诸笔端。而且往往以小见大,构思巧妙,意境深远。在小事中寓意深刻的道理,在平凡景物中书写出家乡的神奇。读他的散文耐人寻味,有耳目一新,茅塞顿开的感觉。让人越读越想读,把你带进去,在里面可以吸收你想吸收东西。比如他写的拼车、酿酒这些散文,在我们平时生活太平凡不过了,我们会认为没什么可写的东西,而在他的笔下却写出了一则精神,写出了一种促使人向上的精神力量,而且他的散文里,可以找到很多闪光的东西,能催人奋进。
要写好散文,离不开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赖老师在文章里写了菊花、油菜花、木梓花、仙草、艾叶、枇杷、马齿苋等,就观察的很细致,描写都十分详实。看了这些文章,我突然觉得人间草木是那么可爱、可亲、可感、可触。跟着赖老师的文字,我还读到了草木背后传达出来的精神力量。如在《春天的羽毛》一文的开头,写的很精彩:“几阵春雨过后,绿茸茸的艾草便拽紧春风的衣角从泥土下面冒出来,铺在了乡村的田间地头、溪流涧水旁。它们着一袭青衣,低首含眉,吐气如兰,娉娉婷婷地举着一支嫩绿的小枝杆,上面驮着几枚深裂成钩齿状的叶柄,叶面上还披了一层灰白的淡霜。一丛丛,一簇簇的艾草聚集一起,宛如一支支轻盈的羽毛,藏在春天的心窝子。一阵温暖的春风拂过,空气中便散发着艾草身上独特的浓烈香气,清新脱俗、幽雅纯净,将你的心带入一片清静安宁的境地。”
赖加福老师在写亲情篇的时候,倾注了真挚的感情,这样富有真情实感文章让人如身临其境,深深打动。其中,写了一篇散文叫《母亲的味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文字写到妈妈在逢年过节时,亲自动手做腊货与卤味的情景,文章结尾是这样的:“过完年后,兄弟姐妹们都要踏上返程,回到各自在外地的家。母亲便将卤鸭脚打包,让每个子女带一份上路。无论我们做儿女的走到哪里,走到多远,总会有一份醇厚绵远的香味萦绕着我们,令我们的人生充盈阳光般的温暖。”
其实何止这一篇,通读全书,都能感受到浓浓亲情、真情、爱情、乡情等真挚的感情流淌在字里行间,读者会不知不觉中被这些感情充沛的文字感染。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赖加福老师师范毕业,分配在县里的乡镇学校任教师,至今已经有30多年之久。这期间,他通过文字,充实生活,锤炼思想,试图向更高的天空飞翔,丝毫没有轻易就放弃了自己的理想。正如赖老师写道:“我一直没有停止对文学的喜爱,一直对文字情有独钟,如同对初恋的念念不忘。”这些文字让我们感受到了赖老师对文学的执着与热爱。文学给了赖老师慰藉,也绚丽了赖老师的生活,赋予他的生命另一种价值。
因为热爱,所以执着,因为执着,所以拥有。这似乎是读完赖老师《饮一江湘水》这本散文集之后,给我的又一个收获。
供图 赖加福
去年的一个下午,参加章贡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艺动章贡”文学写作班学习,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赖加福老师。课间休息时,我们互相交流了几句,赖老师热情地送了一本自己的散文集《饮一江湘水》给我,并说:“请您指导。”对于文学,我不过是一个初学者,还在学习的路上,我哪敢指导?赖老师太谦虚了。
蔚蓝的天际下,是一条潺潺的河流,清澈的河水倒映着两岸的青山、村庄,一只渔船正安静地从河面驶过。一拿到赖加福的《饮一江湘水》,我便深深被封面上江南水乡的图片吸引住了。抱着学习的态度,晚上我靠到床头,认真品读起来。
刚看赖老师的散文集书名《饮一江湘水》,以为写的是湖南的湘江,头脑中冒出毛泽东诗词里写到的“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没想到他其实写的是我们赣南会昌的湘水。水系发达、河网纵横的会昌,水域面积达7300多公顷。母亲河湘江,发源于赣闽交界武夷山脉笔架山南麓的寻乌县罗珊乡天湖下,自南向北在筠门岭镇元兴村进入会昌境内,千百年来无私地哺育着两岸的人们。
赖老师的家离湘江只有大概几十米远,穿过一条马路,就到了湘江河畔。赖老师经常到湘江河畔散步,两岸有湿地公园、步云桥、古榕树、翠竹寺、龙光宝塔等风物名胜,像岁月中摊开的书卷,不知疲倦地讲述着小城传奇的故事,也给他带来了许多写作灵感。
《饮一江湘水》一共收录了作者近年写的56篇散文。有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脚下有景、远方有诗,第二部分是草木含情、天地华章,第三部分是血脉家园、亲情无限,第四部分是光影摇曳、岁月留痕。全书主要是以家乡和亲情为主线,书写了作者家乡的风土人情,日常生活琐事,字里行间浸透了作者对生活炽热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深度思考,是作者穿梭于虚幻与现实中构建与呈现的精神家园。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热爱,对亲情的眷恋,对大自然的感恩,让人触摸到一个真实、向上、唯美的内心世界。
赖加福老师的文章都是以自已亲身经历为创造源泉,写出了真实感受,给人于浓厚的生活气息。读完整本文集后,你会发现,赖老师的文笔优美、思路宽广。他一边写作一边不断升华思想、提炼生活,他把平凡的生活点滴,平常的山水风光,都变成优美的文字付诸笔端。而且往往以小见大,构思巧妙,意境深远。在小事中寓意深刻的道理,在平凡景物中书写出家乡的神奇。读他的散文耐人寻味,有耳目一新,茅塞顿开的感觉。让人越读越想读,把你带进去,在里面可以吸收你想吸收东西。比如他写的拼车、酿酒这些散文,在我们平时生活太平凡不过了,我们会认为没什么可写的东西,而在他的笔下却写出了一则精神,写出了一种促使人向上的精神力量,而且他的散文里,可以找到很多闪光的东西,能催人奋进。
要写好散文,离不开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赖老师在文章里写了菊花、油菜花、木梓花、仙草、艾叶、枇杷、马齿苋等,就观察的很细致,描写都十分详实。看了这些文章,我突然觉得人间草木是那么可爱、可亲、可感、可触。跟着赖老师的文字,我还读到了草木背后传达出来的精神力量。如在《春天的羽毛》一文的开头,写的很精彩:“几阵春雨过后,绿茸茸的艾草便拽紧春风的衣角从泥土下面冒出来,铺在了乡村的田间地头、溪流涧水旁。它们着一袭青衣,低首含眉,吐气如兰,娉娉婷婷地举着一支嫩绿的小枝杆,上面驮着几枚深裂成钩齿状的叶柄,叶面上还披了一层灰白的淡霜。一丛丛,一簇簇的艾草聚集一起,宛如一支支轻盈的羽毛,藏在春天的心窝子。一阵温暖的春风拂过,空气中便散发着艾草身上独特的浓烈香气,清新脱俗、幽雅纯净,将你的心带入一片清静安宁的境地。”
赖加福老师在写亲情篇的时候,倾注了真挚的感情,这样富有真情实感文章让人如身临其境,深深打动。其中,写了一篇散文叫《母亲的味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文字写到妈妈在逢年过节时,亲自动手做腊货与卤味的情景,文章结尾是这样的:“过完年后,兄弟姐妹们都要踏上返程,回到各自在外地的家。母亲便将卤鸭脚打包,让每个子女带一份上路。无论我们做儿女的走到哪里,走到多远,总会有一份醇厚绵远的香味萦绕着我们,令我们的人生充盈阳光般的温暖。”
其实何止这一篇,通读全书,都能感受到浓浓亲情、真情、爱情、乡情等真挚的感情流淌在字里行间,读者会不知不觉中被这些感情充沛的文字感染。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赖加福老师师范毕业,分配在县里的乡镇学校任教师,至今已经有30多年之久。这期间,他通过文字,充实生活,锤炼思想,试图向更高的天空飞翔,丝毫没有轻易就放弃了自己的理想。正如赖老师写道:“我一直没有停止对文学的喜爱,一直对文字情有独钟,如同对初恋的念念不忘。”这些文字让我们感受到了赖老师对文学的执着与热爱。文学给了赖老师慰藉,也绚丽了赖老师的生活,赋予他的生命另一种价值。
因为热爱,所以执着,因为执着,所以拥有。这似乎是读完赖老师《饮一江湘水》这本散文集之后,给我的又一个收获。
供图 赖加福
▼
谢文海,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人,1960年生,江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赣州市书法协会常务理事,章贡区书法家协会主席,章贡区作家协会理事。多年从事政法工作,工作之余师从名师学习书法,并创建海琳画派,立足于赣南山水写意画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