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开原创】壮别红军楼——赣县区大埠乡《红

□文/刘日龙
 
王国三,大埠乡杨雅村人,1906年生。1928年参加大埠农民武装起义,杨雅乡苏维埃政府秘书。1934年10月参加红军北上长征,同年11月牺牲于湘江战役,年仅28岁。
 

1928年2月17日晚,大埠乡杨雅村上村。杨雅乡苏维埃政府主席李勳初召集农会会员和农民赤卫队队员开会,布置第二天参加大埠农民武装起义具体事宜。
 
开会地点即在杨雅村上村大吊楼。所谓大吊楼,其实就是两层结构的一处房屋,下层土石夯垒,上层实木搭建,均为单间,每间面积二十来个平方米。不过,当地农民当年居住的土屋普遍狭仄,屋子大多仅够转身,有这样一个规模的房屋算是比较特殊了,加上房屋又坐落于村里一处地势空旷处,较为显眼,所以即使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吊楼”,当地农民还是“大吊楼”、“大吊楼”地把它叫上了。
 
大吊楼原先为杨雅村上村一户富裕农户所建。其时,杨雅村尚为杨雅乡,1927年间,受杨西村李忠福成立农会影响,杨雅村人李勳初也在杨雅建立起了农会,之后又在钟正泉、赖传珠等人的指导下,成立杨雅乡苏维埃政府,李勳初任杨雅乡苏维埃政府主席。杨雅乡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在当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打土豪、斗地主、分田地、筹款子等革命活动,大吊楼原先主人担心自家财物受损,举家迁住外村,房屋于是闲置,杨雅乡苏维埃政府便把它作为了活动场所。
 
2月17日晚上的会议,既是布置会,也是动员会、誓师会。会上,李勳初布置说:“明天早上六点,我们在大吊楼集合,统一吃完早饭后,前往攻打赖村。大家一定要听从指挥,拿出我们杨雅村人的气势来!”
 

“打倒土豪劣绅,农民当家作主!”“听从指挥,夺取胜利!”与会人员群情激奋,恨不得立即就投入战斗。
 
散会后,李勳初叫住杨雅乡苏维埃政府秘书王国三:“国三,你辛苦一下,明天的早饭你负责安排。”
 
时年22岁的王国三也是杨雅本村人,穷苦农民出身,他没读过书,但从小聪明,跟人学习认得些字,又做事勤快,杨雅乡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李勳初动员他参加革命工作,安排他做了杨雅乡苏维埃政府的秘书。王国三跟着李勳初,思想觉悟很快得到提高,事事带头,把工作做得井井有条。
 
“好,这事本身也应该是我做的。”王国三答道。当晚,王国三叫上另外几个人,大家东一家西一家动员捐米、捐蕃薯芋头等,尔后一同来到离大吊楼就近的一户农户家,忙起了第二天的早饭。等把早饭准备好后,天都已经有些微微亮了,大家才抓紧时间稍微睡了一下。
 
1928年2月18日,大埠农民武装起义爆发。王国三跟随杨雅农民武装起义人员参加了攻打赖村的战斗。2月20日、21日,王国三又跟随杨雅农民武装起义人员前往下坑,连续两次参加阻截敌人反扑大埠的战斗。战斗中,王国三奋勇争先,表现勇敢。在农民武装起义人员的勇猛冲杀下,两次战斗均取得胜利。
 

3月22日,李勳初、王国三等杨雅农民武装起义人员跟随大队伍前往大田云州、荷村,在大田杜屋坑遭到敌人的埋伏袭击,农民武装起义人员损失惨重。杨雅农民武装起义人员李大材被俘后在大田徐屋被杀,湛承佩被土豪劣绅活埋死于扬雅庙前。李勳初、王国三等人奋力突围,得以幸存。
 
突围后的李勳初、王国三等人陆续回到杨雅,随即在大吊楼碰头,商议寻找其他被打散人员,继续组织起来对敌斗争。不料,由于当地反动分子的通风报信,碰头人员遭到国民党军队包围,同样于杜屋坑战斗幸存突围的杨雅农民武装起义人员湛先扶当场牺牲;李勳初、王国三等人拼死逃脱,随后一直在信丰、于都,以及赣县的韩坊等地,参加游击战斗。一同并肩战斗的于杜屋坑战斗幸存突围的杨雅农民武装起义人员还有李大逢、李勳波、李勳祯、李孔彰、湛承仪、刘毛女等人。
 
1931年,李勳初、李大逢两人先后被敌人抓捕,杀害于杨雅;1932年,湛承仪被敌人抓捕,杀害于杨雅上村。
 
1930年至1932年间,李勳波、李勳祯、李孔彰、刘毛女等人分别在信丰、韩坊、于都等地作战牺牲。其中,李孔彰、刘毛女为一对夫妻。
 

革命遇到重大挫折,大埠杨雅上村的大吊楼记住了这一幕一幕的血海深仇。
 
1934年9月,为保存革命实力,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从于都集结后,开始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
 
10月21日,长征途中的红八军团经过大埠杨雅,队伍在上村扎营休息。当天晚上,红八军团于上村大吊楼召开军团负责人会议。会后,军团首长借宿于大吊楼。历经血雨腥风的杨雅村上村大吊楼,因此又有了一个红色名字:“红军楼”。
 
红军来到杨雅的消息迅速传开,许多当年参加大埠农民武装起义,并在起义失败后转辗各地的起义幸存人员纷纷赶到杨雅,他们强烈要求参加红军,为牺牲的战友报仇雪恨。
 
离开家乡达六年之久的王国三也回来了。10月22日,红八军团离开杨雅。这回,队伍中添了几十位大埠农民的儿子,他们当中,有的是原大埠农民武装起义幸存人员,有的是刚长大成人的热血男儿。
 

临行前,几十位大埠好儿郎齐聚杨雅村上村大吊楼,他们推举王国三领誓,于现在更名为“红军楼”的楼前,壮别杨雅,壮别大埠,壮别家乡,奔赴大山之外更加壮阔的革命道路。
 
“参加红军,不怕牺牲!”“为战友报仇,为亲人报仇!”“跟着红军走,革命不回头!”杨雅村上村的“红军楼”前,壮别誓言一浪高过一浪,这是富有牺牲精神的大埠儿郎,拨开阴霾,壮怀激烈,从心底里发出的血性呐喊。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强渡广西境内的湘江,湘江战役全面打响。王国三于湘江战役牺牲,年仅28岁。

湘江战役中,英勇牺牲已知姓名的大埠乡儿郎还有:下坑村钟正洲、巫元洪、张耀华,大埠村韩绍彪、韩道智、韩叫仔,高良村朱大洗、萧运华,黄贯村卢光洪,夏汶村彭作仁,黄田村黄科传,杨西村李忠洁等。
 
大埠乡杨雅村上村的“红军楼”现只留下遗址,但“红军楼”前曾经的壮别誓言,日久弥新,仍激荡于每一个大埠儿女的耳畔。
 
本期图片来源于路开文化图库





 
刘日龙,1965年生,江西赣县人,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赣州市章贡区作家协会主席。坚持业余创作,以亲情散文、小小说见长,作品散见各地报刊,著有个人散文集《永远的温馨》(大众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诗集《我问自己》(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年7月),与人合著《一生只做一件事》(光明日报出版社,2017年4月)、《关爱与礼赞》等。

Copyright © 2015-2020 路开文化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00107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