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寄白
(接上期)
11
时间走到了2000年,这是一个宣告旧世纪结束、新世纪开始的好年头,大家都在为一个新世纪的到来欢欣鼓舞。为庆祝这样一个好年头的到来,国庆节假期父亲决定带领他全班的学生去三峡游玩一趟。
父亲在这所学校里好像拥有什么特权似的,董事长、校长特别信任他。一般来说这样大的活动校长是绝对不会同意的,因为在校的学生都是些富家子弟,在家宠得像个宝贝,且有些行为习惯都很差,任性得很,出了安全问题学校是难以承担责任的。父亲做事向来是心里有数的,没有把握他不会做出如此大胆的决定,全校两三千名学生,小、初、高中四十多个班级,唯有他这么大胆,敢于承担这份责任。
这次我妈也一起去了,另外还邀请了几位老师一同前往协助管理,全班三十六名同学加上老师共四十五人。那天,我们是傍晚时分从学校坐大巴出发,行程三百六十多公里后到达宜昌。学生当中有位叫赵小阳的正好是从宜昌来的,其父是宜昌市一家什么公司的总经理,我们的吃住旅程全由他安排。
当晚我们一行四十多人在宜昌一家豪华的宾馆里住下了。也许是旅途的劳累吧,又或许是宾馆太舒适,父亲难得睡上这么一个安稳觉,第二天早晨,几位老师及同学们早早的起床漱洗完毕,都下到一楼大厅里准备吃早餐,服务员把馒头、包子、鸡蛋、牛奶都端上了餐桌,可父亲却迟迟没有下来。服务员一再催促老师与同学说,快吃吧,要不早点都凉了。可老师和同学端端正正地坐在餐桌边,就是没有一个人动手。服务员都感觉好生奇怪,用惊奇的目光看着坐在餐厅里的这群学生。我也弄不明白,父亲今天是怎么搞的,让大家都等他一个人。我起身想上楼到客房里去叫父亲,但却被我妈制止了,她还用一种怪异的眼光看了看我。
又过了几分钟,父亲的身影终于出现在一楼餐厅的楼梯口,当他走进餐厅时,老师与同学同时从座位上起立,同学们都站直了身子,然后朝父亲鞠了个躬并齐声地叫着,老师好!就像课堂里上课那样。父亲看着餐厅服务员露出惊讶的神色,赶紧微笑着一边示意大家坐下一边说,哎呀,对不起对不起,让大家久等了!来来来,大家趁热赶快吃吧,吃饱了好玩去。
这次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让我感觉到父亲不仅仅是个知识渊博之人,他还像个伟人,他就是这样以他人格的魅力影响着教育着他的学生,也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以赢得学生对他的爱戴与敬重。好多年以后,我问起我妈这件事,我妈笑笑说,你爸是故意这样做的,他就是想考验一下同学们有多听他的话。我听了笑笑说,老爸还挺有智慧的呵。我妈又说,那当然,要不坐游轮在水流湍急的三峡水面上行走,推推搡搡打打闹闹掉下一个去咋办,你爸吃不了兜着走呢!
是啊,那些富家弟子当中有好几个都是纨绔弟子,行为习惯差得很,怎么在父亲面前却如此乖顺呢?
12
就在我以为父亲在这儿干得这么出色,肯定能站稳脚跟、作出一番事业来,日后我的家可能就在武汉、我将成为武汉人时,临近学期结束前夕,父亲收到我奶奶寄来的一封信。奶奶在信中说,她出门不慎摔了一跤,现在生活不能自理,而我父亲唯一的兄长又在外县,她不想去那个地方,她说老了要落叶归根,生是故乡人,死是故乡鬼。父亲读完信后百感交集,我从未见父亲这么痛苦、这么难过、这么伤心过,大颗大颗的泪珠从他眼眶里掉下来,而后就听他自言自语断断续续地说,百善孝为先哪!自古……忠孝……难以两全,这……这……大概就是命吧,命中注定了,怎么……怎么……也拗不过呀!
学校董事长、校长及其他领导得知父亲的情况后,前前后后地劝慰过父亲好多次。董事长说,甘老师,干脆去把你母亲接过武汉来吧,我们给你安排住房并派人照顾你的老娘,学校需要你,你的学生也离不开你呀!父亲对学校领导的关心与信任非常的感动,他含着泪对领导说,母命难违呀!她老人家希望落叶归根的愿望,做儿子的一定不能辜负,否则对不起列祖列宗,也无法向后人交代。
有人说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父亲就是个不愿向命运低头的人,他想把它捏在自已的手里,结果呢,命运一次又一次地捉弄他,任意地摆布他,还是认命吧!
学期一结束,父亲就收拾好行李,与他的学校领导、老师以及学生挥泪告别。
我不想费笔墨去描述那天一早上,我们一家人告别那所学校时,学校领导如何地依依不舍,他们一一的与父亲与母亲握手道别;学生家长又是怎样深情地一一拥抱着父亲,握着母亲的手惜别;他的学生哭叫着,拉着父亲的衣角,含泪扑进我母亲的怀里声泪俱下,那场面实在是太感人了,我只在电影里见过。因为再辉煌再荣耀都已成为过去,成为历史,只能留给记忆。
其实,父亲当时的心里满是痛苦、不舍与无奈。母亲也一样,作为生活老师的她,凭着自己的敬业、慈和,同样深受学生的爱戴。我同样也恋恋不舍,那里的教学设备太先进了,我也结交了许多亲如兄弟的同学。然而,我们还是离开了。2001年,父亲结束了他的“武漂”生涯,我也随之结束了在武汉安家、成为武汉市民的梦想。
这次回家,父亲没再接受家长的诚意安排,而是选择了另一条路线回家,他带着我妈和我,从武汉港坐大轮船,横过长江到九江,然后又一起游了一趟庐山,按父亲的话说,这次不去玩玩,以后怕是没机会了。坐在那高大气派的油轮上,望着那滚滚的长江水,听着那轰鸣的汽笛声,本是令人心潮澎湃,豪情万丈的,但我看得出来,父亲的脸上被一丝愁云笼罩着,即便是望着庐山的瀑布,嘴里念着飞流直下三千尺,看清了庐山真面目,父亲脸上的笑容也是勉强的。下到三叠泉游玩时,十二岁的我的确累坏了,两腿发软,父亲说让那抬轿的把我抬上去,可我执意不肯,坚持和父亲母亲一步一步地爬上山顶。
回到家乡后的父亲成了一名无组织、无职业的游民,工作没了,连原学校分配的教室改成的平顶房也要收回,有关部门责令父亲尽快搬走,我也只能跟着落魄的父亲别无选择的进了一所普通的中学继续求学。
13
一个星期天的晚上,父亲亲自下厨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餐桌上一共6道菜:一大碗筒子骨炖鱼饼汤,一盘炒三丝,一盘青椒炒肉,一盘炸花生米,一盘大蒜红椒炒蛋白,一盘红烧活鱼。
看着这一桌子的菜,我有点傻眼了,我从未见父亲下过厨房,今晚他却出乎意料的弄出这么一桌子菜来了,而且色香味俱全。前四道菜,虽然是我吃过的家乡菜,但父亲也做得像模像样。那盘大蒜红椒炒蛋白,是在武汉餐馆里,学生家长请吃饭时才品尝到的,没想到父亲竟把武汉人口味喜好带回到家了,那盘子里青的青,红的红,白的白,色彩搭配得煞是好看。
最令我惊讶的是那盘红烧鲤鱼,不知父亲是从哪里学来的。那条平躺在盘子里被油炸过的鱼,浑身浇满了用大蒜、辣椒、白糖、酱油等调制好的汤料,可那鱼的两只眼晴,给人一种鲜活味美之感,极具诱惑力。
事后我问父亲,这道红烧鲤鱼是从哪学来的?父亲神秘地笑了笑,拍了拍我的肩头说,田儿,什么事都一定要从别人那儿学,模仿别人吗?就不能自己搞点儿创意出来。做菜虽是门手艺,但若是要把它做好,那就是烹饪艺术了,艺术是需要想象力的。
父亲的一番话让我涨了知识,只可惜此后父亲再也没有做过第二次红烧鲤鱼,他一直在为生计而奔波,为生活而忙碌。
那晚奶奶、父亲、母亲和我,一家人围着在一起,吃了顿久违的开心饭。待奶奶和我先去休息后,父亲与母亲还在餐桌前聊了很久,我心里很清楚,他们是在商量筹划着这个家日后的生活。
不久,母亲将在武汉积攒下来的一笔钱,买了一套三室两厅的商品房,那年代房价不贵,七百多元一个平方。但这房还须一年以后才交付使用,而且还要装修,故一年半载还住不进去。于是母亲又在别处租了一套房子,随即全家人就从原学校搬出来了。手头上还有点剩余,母亲就想用它来做点生意——开一家副食商店,父亲只须帮她照看照看就行。我见母亲与父亲交谈了很多次,可父亲一直都没点头。看到父亲一脸为难的表情,尽管我还是个小男孩,但父亲的心思我还是猜了个八九。父亲出身书香门第,一副斯文相,五十出头的人了,像个老学究,他是撕不下这张老脸,放不下这书生的架子。
然而,不这样他又能干什么呢?无奈之下,父亲最终还是答应了母亲,帮着我妈一起守着那家只有十几平方米大的副食商店。
至此,我们一家又回到了贫民阶层,过着极其平淡与普通的生活。
(未完待续)
摄影 小夫(路开文化)
寄白,实名曾庆蕾,江西省赣州市人。赣州市作家协会会员,赣州市章贡区作协副主席,有作品散见《今朝》《赣南日报》《赣州晚报》等报刊杂志及《中国作家网》。与人合著专集《关爱与礼赞》等。
(接上期)
11
时间走到了2000年,这是一个宣告旧世纪结束、新世纪开始的好年头,大家都在为一个新世纪的到来欢欣鼓舞。为庆祝这样一个好年头的到来,国庆节假期父亲决定带领他全班的学生去三峡游玩一趟。
父亲在这所学校里好像拥有什么特权似的,董事长、校长特别信任他。一般来说这样大的活动校长是绝对不会同意的,因为在校的学生都是些富家子弟,在家宠得像个宝贝,且有些行为习惯都很差,任性得很,出了安全问题学校是难以承担责任的。父亲做事向来是心里有数的,没有把握他不会做出如此大胆的决定,全校两三千名学生,小、初、高中四十多个班级,唯有他这么大胆,敢于承担这份责任。
这次我妈也一起去了,另外还邀请了几位老师一同前往协助管理,全班三十六名同学加上老师共四十五人。那天,我们是傍晚时分从学校坐大巴出发,行程三百六十多公里后到达宜昌。学生当中有位叫赵小阳的正好是从宜昌来的,其父是宜昌市一家什么公司的总经理,我们的吃住旅程全由他安排。
当晚我们一行四十多人在宜昌一家豪华的宾馆里住下了。也许是旅途的劳累吧,又或许是宾馆太舒适,父亲难得睡上这么一个安稳觉,第二天早晨,几位老师及同学们早早的起床漱洗完毕,都下到一楼大厅里准备吃早餐,服务员把馒头、包子、鸡蛋、牛奶都端上了餐桌,可父亲却迟迟没有下来。服务员一再催促老师与同学说,快吃吧,要不早点都凉了。可老师和同学端端正正地坐在餐桌边,就是没有一个人动手。服务员都感觉好生奇怪,用惊奇的目光看着坐在餐厅里的这群学生。我也弄不明白,父亲今天是怎么搞的,让大家都等他一个人。我起身想上楼到客房里去叫父亲,但却被我妈制止了,她还用一种怪异的眼光看了看我。
又过了几分钟,父亲的身影终于出现在一楼餐厅的楼梯口,当他走进餐厅时,老师与同学同时从座位上起立,同学们都站直了身子,然后朝父亲鞠了个躬并齐声地叫着,老师好!就像课堂里上课那样。父亲看着餐厅服务员露出惊讶的神色,赶紧微笑着一边示意大家坐下一边说,哎呀,对不起对不起,让大家久等了!来来来,大家趁热赶快吃吧,吃饱了好玩去。
这次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让我感觉到父亲不仅仅是个知识渊博之人,他还像个伟人,他就是这样以他人格的魅力影响着教育着他的学生,也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以赢得学生对他的爱戴与敬重。好多年以后,我问起我妈这件事,我妈笑笑说,你爸是故意这样做的,他就是想考验一下同学们有多听他的话。我听了笑笑说,老爸还挺有智慧的呵。我妈又说,那当然,要不坐游轮在水流湍急的三峡水面上行走,推推搡搡打打闹闹掉下一个去咋办,你爸吃不了兜着走呢!
是啊,那些富家弟子当中有好几个都是纨绔弟子,行为习惯差得很,怎么在父亲面前却如此乖顺呢?
12
就在我以为父亲在这儿干得这么出色,肯定能站稳脚跟、作出一番事业来,日后我的家可能就在武汉、我将成为武汉人时,临近学期结束前夕,父亲收到我奶奶寄来的一封信。奶奶在信中说,她出门不慎摔了一跤,现在生活不能自理,而我父亲唯一的兄长又在外县,她不想去那个地方,她说老了要落叶归根,生是故乡人,死是故乡鬼。父亲读完信后百感交集,我从未见父亲这么痛苦、这么难过、这么伤心过,大颗大颗的泪珠从他眼眶里掉下来,而后就听他自言自语断断续续地说,百善孝为先哪!自古……忠孝……难以两全,这……这……大概就是命吧,命中注定了,怎么……怎么……也拗不过呀!
学校董事长、校长及其他领导得知父亲的情况后,前前后后地劝慰过父亲好多次。董事长说,甘老师,干脆去把你母亲接过武汉来吧,我们给你安排住房并派人照顾你的老娘,学校需要你,你的学生也离不开你呀!父亲对学校领导的关心与信任非常的感动,他含着泪对领导说,母命难违呀!她老人家希望落叶归根的愿望,做儿子的一定不能辜负,否则对不起列祖列宗,也无法向后人交代。
有人说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父亲就是个不愿向命运低头的人,他想把它捏在自已的手里,结果呢,命运一次又一次地捉弄他,任意地摆布他,还是认命吧!
学期一结束,父亲就收拾好行李,与他的学校领导、老师以及学生挥泪告别。
我不想费笔墨去描述那天一早上,我们一家人告别那所学校时,学校领导如何地依依不舍,他们一一的与父亲与母亲握手道别;学生家长又是怎样深情地一一拥抱着父亲,握着母亲的手惜别;他的学生哭叫着,拉着父亲的衣角,含泪扑进我母亲的怀里声泪俱下,那场面实在是太感人了,我只在电影里见过。因为再辉煌再荣耀都已成为过去,成为历史,只能留给记忆。
其实,父亲当时的心里满是痛苦、不舍与无奈。母亲也一样,作为生活老师的她,凭着自己的敬业、慈和,同样深受学生的爱戴。我同样也恋恋不舍,那里的教学设备太先进了,我也结交了许多亲如兄弟的同学。然而,我们还是离开了。2001年,父亲结束了他的“武漂”生涯,我也随之结束了在武汉安家、成为武汉市民的梦想。
这次回家,父亲没再接受家长的诚意安排,而是选择了另一条路线回家,他带着我妈和我,从武汉港坐大轮船,横过长江到九江,然后又一起游了一趟庐山,按父亲的话说,这次不去玩玩,以后怕是没机会了。坐在那高大气派的油轮上,望着那滚滚的长江水,听着那轰鸣的汽笛声,本是令人心潮澎湃,豪情万丈的,但我看得出来,父亲的脸上被一丝愁云笼罩着,即便是望着庐山的瀑布,嘴里念着飞流直下三千尺,看清了庐山真面目,父亲脸上的笑容也是勉强的。下到三叠泉游玩时,十二岁的我的确累坏了,两腿发软,父亲说让那抬轿的把我抬上去,可我执意不肯,坚持和父亲母亲一步一步地爬上山顶。
回到家乡后的父亲成了一名无组织、无职业的游民,工作没了,连原学校分配的教室改成的平顶房也要收回,有关部门责令父亲尽快搬走,我也只能跟着落魄的父亲别无选择的进了一所普通的中学继续求学。
13
一个星期天的晚上,父亲亲自下厨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餐桌上一共6道菜:一大碗筒子骨炖鱼饼汤,一盘炒三丝,一盘青椒炒肉,一盘炸花生米,一盘大蒜红椒炒蛋白,一盘红烧活鱼。
看着这一桌子的菜,我有点傻眼了,我从未见父亲下过厨房,今晚他却出乎意料的弄出这么一桌子菜来了,而且色香味俱全。前四道菜,虽然是我吃过的家乡菜,但父亲也做得像模像样。那盘大蒜红椒炒蛋白,是在武汉餐馆里,学生家长请吃饭时才品尝到的,没想到父亲竟把武汉人口味喜好带回到家了,那盘子里青的青,红的红,白的白,色彩搭配得煞是好看。
最令我惊讶的是那盘红烧鲤鱼,不知父亲是从哪里学来的。那条平躺在盘子里被油炸过的鱼,浑身浇满了用大蒜、辣椒、白糖、酱油等调制好的汤料,可那鱼的两只眼晴,给人一种鲜活味美之感,极具诱惑力。
事后我问父亲,这道红烧鲤鱼是从哪学来的?父亲神秘地笑了笑,拍了拍我的肩头说,田儿,什么事都一定要从别人那儿学,模仿别人吗?就不能自己搞点儿创意出来。做菜虽是门手艺,但若是要把它做好,那就是烹饪艺术了,艺术是需要想象力的。
父亲的一番话让我涨了知识,只可惜此后父亲再也没有做过第二次红烧鲤鱼,他一直在为生计而奔波,为生活而忙碌。
那晚奶奶、父亲、母亲和我,一家人围着在一起,吃了顿久违的开心饭。待奶奶和我先去休息后,父亲与母亲还在餐桌前聊了很久,我心里很清楚,他们是在商量筹划着这个家日后的生活。
不久,母亲将在武汉积攒下来的一笔钱,买了一套三室两厅的商品房,那年代房价不贵,七百多元一个平方。但这房还须一年以后才交付使用,而且还要装修,故一年半载还住不进去。于是母亲又在别处租了一套房子,随即全家人就从原学校搬出来了。手头上还有点剩余,母亲就想用它来做点生意——开一家副食商店,父亲只须帮她照看照看就行。我见母亲与父亲交谈了很多次,可父亲一直都没点头。看到父亲一脸为难的表情,尽管我还是个小男孩,但父亲的心思我还是猜了个八九。父亲出身书香门第,一副斯文相,五十出头的人了,像个老学究,他是撕不下这张老脸,放不下这书生的架子。
然而,不这样他又能干什么呢?无奈之下,父亲最终还是答应了母亲,帮着我妈一起守着那家只有十几平方米大的副食商店。
至此,我们一家又回到了贫民阶层,过着极其平淡与普通的生活。
(未完待续)
摄影 小夫(路开文化)
▼
寄白,实名曾庆蕾,江西省赣州市人。赣州市作家协会会员,赣州市章贡区作协副主席,有作品散见《今朝》《赣南日报》《赣州晚报》等报刊杂志及《中国作家网》。与人合著专集《关爱与礼赞》等。
★精彩回顾:
【路开原创】父与子(中篇小说连载四/寄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