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北京
整整四十年过去了,额头上那道横向的浅浅的疤痕,早已随着岁月与爬上脑门的皱纹混合相生了。如果不刻意摸摸深浅,已很难分辨出哪是皱纹哪是伤疤。然而我并没有“好了伤疤忘了疼”,四十年前在大学的一场班级之间的足球赛,造就了我“忧国忧民”的额头,也镌刻着我对足球对青春的永恒记忆。
对于足球最早的认知是从《水浒传》高俅的蹴鞠获得的。那时踢的球是皮革做的,里面填充了麻布纤维。后来通过阅读,了解到法老王时代的埃及人将稻草和籽壳用彩布包裹起来,做成了他们的足球。古希腊人和罗马人把牛的膀胱吹胀缝合后当球踢。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人玩的球是椭圆形的,里面塞满了马鬃。19世纪中叶出现了橡胶气胆、皮革包覆的。到了20世纪足球又有了进一步改进,而现代的新式足球穿上了聚氨酯聚乙烯泡沫材料做成的防水外衣,能够比皮革足球移动得更快。人们越发喜欢它在空中划过的优美弧线。
我们所处的那个时代,像我这样的农家子弟,即使到了高中阶段连足球都没有摸过,更不要说踢上足球了。真正接触足球是在大二时期,在一趟体育课上,体育老师拿来一个白色的球,跟我们说今天上足球课,同学们兴奋得欢呼雀跃,体育委员好不容易整好队,大家还是叽叽喳喳不停的。
那个白色的球体被体育老师托在手掌上,它的背景上饰有不同的黑色图案。体育老师说,这就是足球,只能脚踢,除守门员外,其他队员手臂以下碰上就算犯规,接着说了一大堆踢球规则什么的。而我们最朴素的认识是:足球就是用脚踢,这是它与篮球的最大区别。
随后体育老师让我们挨个传递着摸一下这个白底黑色花纹的球体,同学们就像抚摸婴儿的小脸蛋,轻轻地,生怕会触痛它。大家也许都没有意识到,这个比篮球小带有一丝滑溜溜感觉的所谓足球,竟然会很快丰富我们的大学生活,甚至让我们不管雨天酷热不惜体力为之狂热痴迷,只是为了追寻它在空中优雅划过的弧线所带给我们的欢悦。
有时快乐就是这么简单,只要球在自己脚下腾挪传动,只要追着那道空灵的弧线,看着它飘飘忽忽荡荡悠悠的落入门框内,我们就会情不自禁地呐喊着跳跃着。
我们踢球的场地是没有明显规划的,只要有一块空地,能让我们自由追逐就够了。至于踢球人数也没有严格的限定,三五个人把球倒腾来倒腾去也足够使人快乐。当然,我们更喜欢按足球比赛模式组队踢上一场,而这个却是受到场地的限制。因为学校的运动场常常是作为体育科学生训练用的。
这个运动场位于学校右侧,我们教学楼后面,南北向,最南边是体育科的室内训练房,东边是围墙。围墙外就是老表的瓦房了,瓦房前面有一口塘,瓦房旁有颗大榕树,一破茅房东倒西歪在榕树底下,正好挨着运动场一角落。
这唯一的运动场远没有达到规范标准,跑道绕场一周还不到三百米,南北两头各立着一个倒立的U型木头柱子,这就是足球门框架啦。中间一块坑坑洼洼的空地,长了一些草,稀稀疏疏的,犹如严重脱发。这样一个简陋的场地,那真是晴日满天灰、雨天一地泥,但这却是我们这些足球小子的乐园。
不记得第一个足球是怎么来的,是向体育老师借的,亦或是班费购置的呢,都无关紧要啦,反正我们踢上了球。一班二班各有一个足球。我们二班的足球由我们寝室的日龙保管,这样我们就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只要下午没课或是下了课,日龙就抱起球往外跑,同寝室的谢平、小夫、老谭和我呼啦一下就跟出去了。
日龙就这样成了我们的龙头,尽管他比我们小。起初是在校园里找一块空坪,五六个人成五角或六角状散开,球在几个人之间传来传去,也不谈什么脚法,只要准确踢到对方脚下就OK啦。只是,这个玩久了就显得单调乏味了,我们就想方设法钻空子去球场练射门。站在点球位置,助跑、抬脚、抽射,这种快感给人以无穷的活力,皮球砰砰地撞击在墙壁上或击打门柱发出嗡嗡的回响,都会令我们感到无比的刺激。
我们轮流着射门,日龙充当守门员,玩得不亦乐乎。而我们的脚法并不是特别给面子,这么说吧,方圆二十几米都是我们的射程。如此就很可能是乱射了,足球门就在正前方,可是踢出去的球却那么顽皮,偏偏要往球门左右两边飞。如果踢成高射炮了,球就直接飞出墙外啦,假如运气好,落在路边,又正好有同学上街回校或正要去上街,我们攀爬墙头对墙外喊一声:“喂!同学,给捡一下球哇。”我们就又可以兴致勃勃的玩我们的射门游戏了。要是遇上生猛者大脚一开,飞了,飞出墙外去了,飞入水塘里啦,那接下来就是全体出动捞球去。
我们绕弯出了学校,向老表借来竹篙捞球,竹篙够得着还幸运;有时球正好落在水塘中央,竹篙也用不上力啦。皮球挑衅似的飘在水面上,微风吹过,它竟然在水里悠然地转起了圈圈,我们无奈地只能望球而叹。不知谁提了一个笨办法,往水里扔石头泥块。大家于是玩起了打水漂儿,这办法还真管用,经过十几分钟努力,终于借助水波把球推向了岸边。没想到玩球倒被球玩了一把。
这还不是最悲催的,最惨的当是有一次,几轮射门过去了,真正射正没有几次,有的是射偏了,大多是被日龙给扑出或没收了。乐得日龙得意地盘腿坐在球门前,挑战似的:“来哇,就这样你们也踢不进。”不服气的谢平一声不吭抱起球,走到点球位置,用脚使劲在那凹凸不平的地面搓了几遍,感觉点球位置平整了不少才把球稳稳地放好。
日龙还是端坐在球门前,似一尊雕像,我们或站或坐,目光都集中在谢平身上。只见谢平后退几步,助跑、起脚,随着“嘭”的一声,皮球在纷纷扬扬的土灰中跃起,直奔球门左上角而去。我们正要为谢平刁钻的角度喝彩,而那被激怒的皮球却越过横梁、越过围墙不偏不倚地砸入榕树底下破茅厕里去了。
谢平一脸懵逼,日龙竟然也没有为此幸灾乐祸。球是踢不成了,日龙拉着谢平去捡球,其余的只能悻悻而归。过了许久,日龙一身湿漉漉臭烘烘地回到寝室。原来是日龙跳入粪坑将足球捞起,又抱着球在水塘里共同洗浴了一把。这种执着,完美地诠释了足球的无穷魅力。
那个年代踢球,起初就是欢快地追着足球跑,大多没有特定的场上位置,想到哪儿就到哪儿,每个人都可以随意改变位置,一会儿是后卫,转瞬间又可能是前锋。至于门将,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走马灯似的。
日龙就是这样走向了门将位置。从身高条件看,日龙是不具备门将资格的,他年龄小,个子也矮小。但是日龙弹跳力不错,身手矫健敏捷,反应快,真可谓是生龙活虎。其扑救、出击、站位能力都不错。正因为如此,日龙在后来逐步组成的班级队中,妥妥地坐稳了门将位置。
在这里,我就不再叙述日龙当守门员的光辉历史了,我要扒扒他在充当守门员时是如何敬业的以及那些尴尬的失球。为了当好守门员,也是为了坐稳守门员这个位置,日龙可谓是下了苦功夫。平时不打球了,就练单杠,练摸高,练弹跳力,练左挡右扑的反应速度,练得是两个膝盖和双手肘都起茧子了,一条裤子膝盖部位就剩两个窟窿。功夫不负有心人,原本瘦小的身子,渐渐练就一身腱子肉,其扑救能力大大提升。
爱踢球的人也爱护球,日龙就是这样。雨天踢球,别有情趣,那是一身汗水一身泥,人人都是大花脸。等比赛结束,足球也是裹了一层泥,花不溜秋的,负责管球的日龙抱起足球就直接撸起衣服擦拭,球擦得干干净净的,自己一身倒像一只花纹豹。
人说“足球是圆的”,球场上任何结果都有可能。尽管日龙守门能力强,但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他防守范围广,类似后来所谓的“出击型门将”,通过阅览整个比赛局势选择合理的出球方式——短传或大脚开出。他常常是突击到禁区外再大脚发起进攻。有一次玩火却玩大了,他也想过瘾玩玩带球突破,到了禁区外,正想抬脚发力,不想对方前锋比他快了十分之一秒,直接抽射,皮球滚入空门,队员们沮丧极了,对日龙多有埋怨。至此后,日龙再也不玩这种超级对抗啦。
而最为尴尬的是,在一次与一班的班级比赛中,一班前锋吴嗣贞连续突破我班几名后卫的防堵,形成单刀之势。面对门将日龙,吴嗣贞左脚虚晃一枪,右脚一推,不想日龙反应神速,只见他不顾一切扑向右侧,鱼跃龙门的绝妙姿势挽救了一个必进之球。球被日龙稳稳地截住了,他激动地将球放下,跃起欢呼起来,令人不可思议是一阵大风吹来,球竟然又被吹进门里去了,让人明白了什么是乐极生悲。
当然,足球场上偶尔也有搞笑的一幕,八十年代初期校园踢球是没有像样的装备的,所谓球鞋就是一双“解放鞋”,一直穿到鞋帮松垮还不舍丢弃。一次玩射门游戏,还是日龙当守门员。轮到小夫射门了,他没有像谢平那样来一个助跑,就是站在点球位置直接开脚,诡异的是,球还在原地一动不动,一只鞋翻着滚地直奔球门而去。日龙下意识地扑向那个黑乎乎的玩意儿,等揽入怀中才知是小夫的一只“解放鞋”。快乐瞬间弥漫开来,大家哈哈大笑着夸赞日龙的神勇。
(五)伤感的比赛
不知是谁说的,“足球能把男人聚在一起”。自打班上有了足球,最早由我们寝室几个成员凑合的足球队(其实谈不上是队),渐渐地不断有同学融入。不久,一班也有一部分志趣相投的同学组成了足球队。艰苦的条件,既没有柔软平坦的球场,也没有合脚给力的球靴,更没有华美的战袍,我们有的是追求快乐的激情。每到星期六星期天,就相约一起去学校那个不规范的球场比试比试。
慢慢地,足球有了一点点竞争,很多同学在对抗中都有了自己的踢球心得,球技进步特快。而我,仍是只晓得追着球跑,至于后来所知的什么盘带、过人、短传、长传,都是一知半解,自我感觉身体的协调性差一些,进攻与防守的动作都缺乏灵性。看来,干什么都要有一点天赋。但喜欢足球似乎不需要理由,哪怕你是打酱油的料,参与其中,就能获得快乐。
日复一日,经过一个多月小球场的对抗赛,两个班的球员都认为长进了不少,应该搞一次大型的规范一点的比赛,真正检验一下两队实力,以便为即将到来的学校足球比赛选拔代表中文八零级的队员。时间定在九月下旬的一个星期六下午,场地就是南门口体育场。
这个体育场曾经做过江西省青年足球锦标赛比赛场地。场地也是南北向,西边还建有水泥看台,东边立着几个铁架子,也算是看台了。场地较为平坦,不过地面有沙,还是颗粒较大的沙粒,很容易造成摔伤。在省青赛举办期间,我和日龙曾多次逃课冒着绵绵细雨去看球赛,对足球的痴迷已经把学校的规章制度都抛掷脑后啦。
约定的星期六下午到了,两个班的队员来到南门体育场。两队抓阄确定场地,我们二班在北面,由北向南攻。我也获得首发,担任左前卫,重点防卫对方右前卫谢佛春。三点正式开赛,一切如常,比赛按部就班进行着,两队你来我往,攻守不断转换。慢慢的,比赛节奏逐渐加快,场中对抗也越来越激烈,队员间的身体接触越来越频繁,双方队员都死死捍卫着自己的球门,身体也因为高度紧张而显得僵硬,动作有时不免失态。
比赛进行大约十几分钟,一班守门员得球大脚开出,皮球直奔我的右前方而来,本着积极防守的素养,我急速冲上,欲头球解围。没想到的是,对方谢佛春与我的想法惊人的一致,只不过我是要解围,他是要进攻,但同时都是向上顶去。
瞬息万变,有些事就是这么巧,很多因素都凑到一块,不论你准备了多少,不论你准备再好,都逃不掉。就这样,没有丝毫预兆的,两颗与足球相似的脑袋猛烈地撞击了,犹如两颗陨石,撞得是眼冒金星,火光迸发。
我捂着额头,血顺着手指留了下来,谢佛春捂着嘴巴的手也渗出了血。同学们纷纷围拢过来,查看我们俩的伤势。谢佛春是折损了两颗门牙,我的前额被他的门牙龇开了肉,都伤得不轻。我和谢佛春匆忙离开球场,来到附属医院急诊科。急诊科医生做了简单检查,鼻梁骨折了,额头要缝针。谢佛春就是折断了两颗雪白的门牙,医生说以后补上就没事啦。
第二天,我们班长刘建国跑前跑后帮我办理了人民医院的住院手续。十天左右出院,一直心绪不宁,又请了几天假回家疗伤养心。
自打受伤后,就再也没有去踢球啦。只是做了我们科足球队的忠实粉丝。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中旬,全校足球赛正式打响,我们科首战对化学科,以五比零横扫,取得开门红。揭幕战没有如今的剪彩仪式,没有横幅,没有旌旗飘飘,更没有天女散花似的漫天彩屑,但这丝毫不影响踢球的氛围,也没有消减我们看球的热情。
场上队员积极地奔跑抢断,自如地传切射门。场边的我们也会挥舞着手上拿的任何一个物件,咽着唾沫,或咬着帽檐,或轻轻默念,甚至偷偷来两声咒骂。有时又突然爆发出一阵欢呼,那是我们队进球了。而当我们的队员灵巧地用他的右脚外背轻挑起皮球越过守门员飞入对方球门死角时,我们场外看球的那种兴奋激动的心情不亚于踢球的队员,仿佛我们的灵魂也注入进了队员们的身体里。
一个星期的比赛结束了,中文科足球队不负众望,四战四胜,摘得冠军,十五个队员共获得三十元奖金。我们班还另外给每位参赛队员奖励了一条短裤。也许,那时队员们最缺的就是短裤。
四十年过去了,恰巧又一届世界杯,享受着足球盛宴,情不自禁回想起懵懂年少时在那夕阳下奔跑的身影。三年大学时光,人聚人散,一晃都到了退休的年龄了,再回头望,早已云淡风轻。但那段鲜活的青春记忆,仍是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笔精神财富。仅以此文祭奠那逝去的青春。
供图 黄贞明(本文作者大学同学兼同乡)
整整四十年过去了,额头上那道横向的浅浅的疤痕,早已随着岁月与爬上脑门的皱纹混合相生了。如果不刻意摸摸深浅,已很难分辨出哪是皱纹哪是伤疤。然而我并没有“好了伤疤忘了疼”,四十年前在大学的一场班级之间的足球赛,造就了我“忧国忧民”的额头,也镌刻着我对足球对青春的永恒记忆。
本文作者(前排右一)与大学时室友
(一)接触足球对于足球最早的认知是从《水浒传》高俅的蹴鞠获得的。那时踢的球是皮革做的,里面填充了麻布纤维。后来通过阅读,了解到法老王时代的埃及人将稻草和籽壳用彩布包裹起来,做成了他们的足球。古希腊人和罗马人把牛的膀胱吹胀缝合后当球踢。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人玩的球是椭圆形的,里面塞满了马鬃。19世纪中叶出现了橡胶气胆、皮革包覆的。到了20世纪足球又有了进一步改进,而现代的新式足球穿上了聚氨酯聚乙烯泡沫材料做成的防水外衣,能够比皮革足球移动得更快。人们越发喜欢它在空中划过的优美弧线。
我们所处的那个时代,像我这样的农家子弟,即使到了高中阶段连足球都没有摸过,更不要说踢上足球了。真正接触足球是在大二时期,在一趟体育课上,体育老师拿来一个白色的球,跟我们说今天上足球课,同学们兴奋得欢呼雀跃,体育委员好不容易整好队,大家还是叽叽喳喳不停的。
那个白色的球体被体育老师托在手掌上,它的背景上饰有不同的黑色图案。体育老师说,这就是足球,只能脚踢,除守门员外,其他队员手臂以下碰上就算犯规,接着说了一大堆踢球规则什么的。而我们最朴素的认识是:足球就是用脚踢,这是它与篮球的最大区别。
随后体育老师让我们挨个传递着摸一下这个白底黑色花纹的球体,同学们就像抚摸婴儿的小脸蛋,轻轻地,生怕会触痛它。大家也许都没有意识到,这个比篮球小带有一丝滑溜溜感觉的所谓足球,竟然会很快丰富我们的大学生活,甚至让我们不管雨天酷热不惜体力为之狂热痴迷,只是为了追寻它在空中优雅划过的弧线所带给我们的欢悦。
有时快乐就是这么简单,只要球在自己脚下腾挪传动,只要追着那道空灵的弧线,看着它飘飘忽忽荡荡悠悠的落入门框内,我们就会情不自禁地呐喊着跳跃着。
本文作者(左)与室友谢平
(二)足球场我们踢球的场地是没有明显规划的,只要有一块空地,能让我们自由追逐就够了。至于踢球人数也没有严格的限定,三五个人把球倒腾来倒腾去也足够使人快乐。当然,我们更喜欢按足球比赛模式组队踢上一场,而这个却是受到场地的限制。因为学校的运动场常常是作为体育科学生训练用的。
这个运动场位于学校右侧,我们教学楼后面,南北向,最南边是体育科的室内训练房,东边是围墙。围墙外就是老表的瓦房了,瓦房前面有一口塘,瓦房旁有颗大榕树,一破茅房东倒西歪在榕树底下,正好挨着运动场一角落。
这唯一的运动场远没有达到规范标准,跑道绕场一周还不到三百米,南北两头各立着一个倒立的U型木头柱子,这就是足球门框架啦。中间一块坑坑洼洼的空地,长了一些草,稀稀疏疏的,犹如严重脱发。这样一个简陋的场地,那真是晴日满天灰、雨天一地泥,但这却是我们这些足球小子的乐园。
本文作者与室友老谭、小夫、谢平(左起)
(三)第一个足球不记得第一个足球是怎么来的,是向体育老师借的,亦或是班费购置的呢,都无关紧要啦,反正我们踢上了球。一班二班各有一个足球。我们二班的足球由我们寝室的日龙保管,这样我们就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只要下午没课或是下了课,日龙就抱起球往外跑,同寝室的谢平、小夫、老谭和我呼啦一下就跟出去了。
日龙就这样成了我们的龙头,尽管他比我们小。起初是在校园里找一块空坪,五六个人成五角或六角状散开,球在几个人之间传来传去,也不谈什么脚法,只要准确踢到对方脚下就OK啦。只是,这个玩久了就显得单调乏味了,我们就想方设法钻空子去球场练射门。站在点球位置,助跑、抬脚、抽射,这种快感给人以无穷的活力,皮球砰砰地撞击在墙壁上或击打门柱发出嗡嗡的回响,都会令我们感到无比的刺激。
我们轮流着射门,日龙充当守门员,玩得不亦乐乎。而我们的脚法并不是特别给面子,这么说吧,方圆二十几米都是我们的射程。如此就很可能是乱射了,足球门就在正前方,可是踢出去的球却那么顽皮,偏偏要往球门左右两边飞。如果踢成高射炮了,球就直接飞出墙外啦,假如运气好,落在路边,又正好有同学上街回校或正要去上街,我们攀爬墙头对墙外喊一声:“喂!同学,给捡一下球哇。”我们就又可以兴致勃勃的玩我们的射门游戏了。要是遇上生猛者大脚一开,飞了,飞出墙外去了,飞入水塘里啦,那接下来就是全体出动捞球去。
我们绕弯出了学校,向老表借来竹篙捞球,竹篙够得着还幸运;有时球正好落在水塘中央,竹篙也用不上力啦。皮球挑衅似的飘在水面上,微风吹过,它竟然在水里悠然地转起了圈圈,我们无奈地只能望球而叹。不知谁提了一个笨办法,往水里扔石头泥块。大家于是玩起了打水漂儿,这办法还真管用,经过十几分钟努力,终于借助水波把球推向了岸边。没想到玩球倒被球玩了一把。
这还不是最悲催的,最惨的当是有一次,几轮射门过去了,真正射正没有几次,有的是射偏了,大多是被日龙给扑出或没收了。乐得日龙得意地盘腿坐在球门前,挑战似的:“来哇,就这样你们也踢不进。”不服气的谢平一声不吭抱起球,走到点球位置,用脚使劲在那凹凸不平的地面搓了几遍,感觉点球位置平整了不少才把球稳稳地放好。
日龙还是端坐在球门前,似一尊雕像,我们或站或坐,目光都集中在谢平身上。只见谢平后退几步,助跑、起脚,随着“嘭”的一声,皮球在纷纷扬扬的土灰中跃起,直奔球门左上角而去。我们正要为谢平刁钻的角度喝彩,而那被激怒的皮球却越过横梁、越过围墙不偏不倚地砸入榕树底下破茅厕里去了。
谢平一脸懵逼,日龙竟然也没有为此幸灾乐祸。球是踢不成了,日龙拉着谢平去捡球,其余的只能悻悻而归。过了许久,日龙一身湿漉漉臭烘烘地回到寝室。原来是日龙跳入粪坑将足球捞起,又抱着球在水塘里共同洗浴了一把。这种执着,完美地诠释了足球的无穷魅力。
刚入大学校门的日龙
(四)守门员日龙那个年代踢球,起初就是欢快地追着足球跑,大多没有特定的场上位置,想到哪儿就到哪儿,每个人都可以随意改变位置,一会儿是后卫,转瞬间又可能是前锋。至于门将,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走马灯似的。
日龙就是这样走向了门将位置。从身高条件看,日龙是不具备门将资格的,他年龄小,个子也矮小。但是日龙弹跳力不错,身手矫健敏捷,反应快,真可谓是生龙活虎。其扑救、出击、站位能力都不错。正因为如此,日龙在后来逐步组成的班级队中,妥妥地坐稳了门将位置。
在这里,我就不再叙述日龙当守门员的光辉历史了,我要扒扒他在充当守门员时是如何敬业的以及那些尴尬的失球。为了当好守门员,也是为了坐稳守门员这个位置,日龙可谓是下了苦功夫。平时不打球了,就练单杠,练摸高,练弹跳力,练左挡右扑的反应速度,练得是两个膝盖和双手肘都起茧子了,一条裤子膝盖部位就剩两个窟窿。功夫不负有心人,原本瘦小的身子,渐渐练就一身腱子肉,其扑救能力大大提升。
爱踢球的人也爱护球,日龙就是这样。雨天踢球,别有情趣,那是一身汗水一身泥,人人都是大花脸。等比赛结束,足球也是裹了一层泥,花不溜秋的,负责管球的日龙抱起足球就直接撸起衣服擦拭,球擦得干干净净的,自己一身倒像一只花纹豹。
人说“足球是圆的”,球场上任何结果都有可能。尽管日龙守门能力强,但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他防守范围广,类似后来所谓的“出击型门将”,通过阅览整个比赛局势选择合理的出球方式——短传或大脚开出。他常常是突击到禁区外再大脚发起进攻。有一次玩火却玩大了,他也想过瘾玩玩带球突破,到了禁区外,正想抬脚发力,不想对方前锋比他快了十分之一秒,直接抽射,皮球滚入空门,队员们沮丧极了,对日龙多有埋怨。至此后,日龙再也不玩这种超级对抗啦。
而最为尴尬的是,在一次与一班的班级比赛中,一班前锋吴嗣贞连续突破我班几名后卫的防堵,形成单刀之势。面对门将日龙,吴嗣贞左脚虚晃一枪,右脚一推,不想日龙反应神速,只见他不顾一切扑向右侧,鱼跃龙门的绝妙姿势挽救了一个必进之球。球被日龙稳稳地截住了,他激动地将球放下,跃起欢呼起来,令人不可思议是一阵大风吹来,球竟然又被吹进门里去了,让人明白了什么是乐极生悲。
四十年后的大学同学相聚,右一这位就是吴嗣贞
当然,足球场上偶尔也有搞笑的一幕,八十年代初期校园踢球是没有像样的装备的,所谓球鞋就是一双“解放鞋”,一直穿到鞋帮松垮还不舍丢弃。一次玩射门游戏,还是日龙当守门员。轮到小夫射门了,他没有像谢平那样来一个助跑,就是站在点球位置直接开脚,诡异的是,球还在原地一动不动,一只鞋翻着滚地直奔球门而去。日龙下意识地扑向那个黑乎乎的玩意儿,等揽入怀中才知是小夫的一只“解放鞋”。快乐瞬间弥漫开来,大家哈哈大笑着夸赞日龙的神勇。
(五)伤感的比赛
不知是谁说的,“足球能把男人聚在一起”。自打班上有了足球,最早由我们寝室几个成员凑合的足球队(其实谈不上是队),渐渐地不断有同学融入。不久,一班也有一部分志趣相投的同学组成了足球队。艰苦的条件,既没有柔软平坦的球场,也没有合脚给力的球靴,更没有华美的战袍,我们有的是追求快乐的激情。每到星期六星期天,就相约一起去学校那个不规范的球场比试比试。
慢慢地,足球有了一点点竞争,很多同学在对抗中都有了自己的踢球心得,球技进步特快。而我,仍是只晓得追着球跑,至于后来所知的什么盘带、过人、短传、长传,都是一知半解,自我感觉身体的协调性差一些,进攻与防守的动作都缺乏灵性。看来,干什么都要有一点天赋。但喜欢足球似乎不需要理由,哪怕你是打酱油的料,参与其中,就能获得快乐。
日复一日,经过一个多月小球场的对抗赛,两个班的球员都认为长进了不少,应该搞一次大型的规范一点的比赛,真正检验一下两队实力,以便为即将到来的学校足球比赛选拔代表中文八零级的队员。时间定在九月下旬的一个星期六下午,场地就是南门口体育场。
这个体育场曾经做过江西省青年足球锦标赛比赛场地。场地也是南北向,西边还建有水泥看台,东边立着几个铁架子,也算是看台了。场地较为平坦,不过地面有沙,还是颗粒较大的沙粒,很容易造成摔伤。在省青赛举办期间,我和日龙曾多次逃课冒着绵绵细雨去看球赛,对足球的痴迷已经把学校的规章制度都抛掷脑后啦。
当年的部分同学
约定的星期六下午到了,两个班的队员来到南门体育场。两队抓阄确定场地,我们二班在北面,由北向南攻。我也获得首发,担任左前卫,重点防卫对方右前卫谢佛春。三点正式开赛,一切如常,比赛按部就班进行着,两队你来我往,攻守不断转换。慢慢的,比赛节奏逐渐加快,场中对抗也越来越激烈,队员间的身体接触越来越频繁,双方队员都死死捍卫着自己的球门,身体也因为高度紧张而显得僵硬,动作有时不免失态。
比赛进行大约十几分钟,一班守门员得球大脚开出,皮球直奔我的右前方而来,本着积极防守的素养,我急速冲上,欲头球解围。没想到的是,对方谢佛春与我的想法惊人的一致,只不过我是要解围,他是要进攻,但同时都是向上顶去。
瞬息万变,有些事就是这么巧,很多因素都凑到一块,不论你准备了多少,不论你准备再好,都逃不掉。就这样,没有丝毫预兆的,两颗与足球相似的脑袋猛烈地撞击了,犹如两颗陨石,撞得是眼冒金星,火光迸发。
我捂着额头,血顺着手指留了下来,谢佛春捂着嘴巴的手也渗出了血。同学们纷纷围拢过来,查看我们俩的伤势。谢佛春是折损了两颗门牙,我的前额被他的门牙龇开了肉,都伤得不轻。我和谢佛春匆忙离开球场,来到附属医院急诊科。急诊科医生做了简单检查,鼻梁骨折了,额头要缝针。谢佛春就是折断了两颗雪白的门牙,医生说以后补上就没事啦。
第二天,我们班长刘建国跑前跑后帮我办理了人民医院的住院手续。十天左右出院,一直心绪不宁,又请了几天假回家疗伤养心。
中文一九八零级获全校篮球、足球赛冠军
(六)夺冠自打受伤后,就再也没有去踢球啦。只是做了我们科足球队的忠实粉丝。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中旬,全校足球赛正式打响,我们科首战对化学科,以五比零横扫,取得开门红。揭幕战没有如今的剪彩仪式,没有横幅,没有旌旗飘飘,更没有天女散花似的漫天彩屑,但这丝毫不影响踢球的氛围,也没有消减我们看球的热情。
场上队员积极地奔跑抢断,自如地传切射门。场边的我们也会挥舞着手上拿的任何一个物件,咽着唾沫,或咬着帽檐,或轻轻默念,甚至偷偷来两声咒骂。有时又突然爆发出一阵欢呼,那是我们队进球了。而当我们的队员灵巧地用他的右脚外背轻挑起皮球越过守门员飞入对方球门死角时,我们场外看球的那种兴奋激动的心情不亚于踢球的队员,仿佛我们的灵魂也注入进了队员们的身体里。
一个星期的比赛结束了,中文科足球队不负众望,四战四胜,摘得冠军,十五个队员共获得三十元奖金。我们班还另外给每位参赛队员奖励了一条短裤。也许,那时队员们最缺的就是短裤。
四十年过去了,恰巧又一届世界杯,享受着足球盛宴,情不自禁回想起懵懂年少时在那夕阳下奔跑的身影。三年大学时光,人聚人散,一晃都到了退休的年龄了,再回头望,早已云淡风轻。但那段鲜活的青春记忆,仍是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笔精神财富。仅以此文祭奠那逝去的青春。
供图 黄贞明(本文作者大学同学兼同乡)
▼
肖北京,1983年毕业于原江西赣南师范专科学校(现江西赣南师范大学)中文专业,中学高级教师。现居江西于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