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钢强
赣县英烈谱:聂国伦烈士,1907年生,大埠乡长湖村长湖组人。1928年参加大埠农民武装起义,杨西暴动队副队长。1930年牺牲于“韩坊事件”,终年23岁。
聂国伦出生于大埠乡长湖村长湖一户贫苦农民家庭,自幼随父母在家租用长湖村阴坑富庶佬肖连发的田耕种,一年辛苦种田,来年却要借谷度日,家境非常贫寒,也无法像有钱人家的小孩一样上学读书。
聂国伦的本家叔伯住大埠乡杨西村里龙坑,他有个堂兄叫聂丁丁。聂丁丁为人忠厚老实、聪明能干、家境好,在私塾上了几年学,能写一手好字,并且经常读书看报,见多识广。由于年龄相仿,聂国伦自小便和聂丁丁走得很近,两人几乎无话不谈。
1927年的一天晚上,20岁的聂国伦又来到聂丁丁家中闲聊,看见一面熟同龄男子,通过介绍后才知道是杨西村仓下组的李忠福。当时聂丁丁正随同李忠福一起在杨西村筹建农会,聂丁丁向李忠福介绍说,堂弟聂国伦也是贫苦农家子弟,他对自家租种富庶佬肖连发的田耕种,一年到头辛辛苦苦,但打下来的大部分粮食均要交给肖连发,自家过年都要借粮、挖野菜充饥的事,心里早就愤愤不平。李忠福听后,当即向聂国伦微微一笑。李忠福告诉聂国伦,贫苦农民要改变被压迫被剥削的现状,只有大家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同地主豪绅斗。
在李忠福、聂丁丁的影响下,聂国伦的思想觉悟慢慢地有了很大提高。随后,聂国伦又陆续认识了杨西村的李勳仙、肖时恒、李勳祯、湛承佩、肖运思等人,并随同大家一起加入了杨西农会。根据形势需要,杨西农会组建了农民赤卫队,聂家祯任赤卫队长,聂国伦任副队长。
1927年冬,为策应大埠农民武装起义,杨西赤卫队改成暴动队。聂家祯、聂国伦等人偷偷收集、制造梭标、大刀、土枪、土炮、鸟铳等武器,抓紧时间训练队伍,做好战前动员等准备工作。大埠农民武装起义备战在即。
1928年2月17日下午4点,杨西农会和杨西暴动队在瑶坑里召开会议,宣布了农民武装起义总指挥部下达的行军路线和战斗安排:杨西、杨雅、阁屋、韩村的农民起义队伍攻打赖村,由刘传雅、钟正泉指挥。会议决定聂国伦带一队队员走河头乘竹筏过渡到大埠圩,另一队由聂家祯带队走长湖菜花园乘竹筏过渡到大埠圩,两队队员在大埠圩庙堆高与韩村、阁屋、韩村暴动队会合后,一同听从刘传雅、钟正泉指挥。
两支队伍临出发前,再次检查武装起义前的一切准备工作。检查枪支时,一名队员试枪操作不当,导致枪支走火,弹药不偏不倚,正好击中聂丁丁,聂丁丁当场牺牲。聂国伦等起义队员惊愕之余,悲痛难忍。聂国伦抱住聂丁丁的遗体,久久不愿松手。
1928年2月18日上午,大埠农民武装起义暴发。起义于当日取得胜利,成立了“赣县南区工农革命委员会”,并成立了一支七十多人组成的常备暴动队,聂家祯、聂国伦带领杨西暴动队加入常备暴动队。国民党军驻赣州第七师师长刘仕毅后续多次派部队从水陆两路前往大埠镇压大埠工农革命武装,几次来袭都被暴动队奋勇反击,敌军均以失败而告终。
3月19日,杨西暴动队接到上级通知,准备攻打驻守在大田瀛洲、荷村的国民党军队和当地反动民团,暴动队立即在瑶坑里召开了战前动员会。队员们一听说又要打战,深受振奋,当即摩拳擦掌、开路行军。
山峦苍莽,树荫遮天蔽日,蜿蜒的山道上,行走着一群手拿着大刀、梭镖、鸟铳等武器的人,他们借着密林的掩护,已经在山林里急行军走了三天两夜。步履匆匆的杨西暴动队及其他农民暴动队队员们以为在密林里神不知鬼不觉,只顾火急火燎地赶路,根本没有意料到自己正不断走进敌人的埋伏圈里,前方有一个巨大的危险在等待着他们。
3月22日,队伍刚走到杜屋坑,突然从四面八方的树丛林中冲出来大量的国民党军。“遭了,中敌人埋伏了!”狭路相逢,激烈的战斗打响了。农民武装人员迅速投入战斗,拼死反击国民党军的进攻。子弹打光了,聂国伦第一个拿起大刀,像一头下山的猛虎一样大吼一声:“跟他们拼了!”聂国伦勇敢地杀进敌群,挥动大刀,嚯嚯几下,接连撂倒了几个敌人。
因装备落后,杜屋坑战斗终以农民武装失败而告终。聂国伦还想再接着往前冲锋,李忠福、聂家祯几个叫住了他:“硬拼不行,我们要想办法暂时突围出去再说。”聂国伦只好跟随大家,利用山高林密的掩护,躲藏到一条山间小溪里,躲过敌军的搜捕,转向长洛。而后,为了躲避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保存战斗实力,聂国伦他们辗转在韩坊、小坪,以及于都的小溪、马岭等地,开展游击活动。
1930年,聂国伦他们这支在深山老林活动了一年多的杨西暴动队,终于在韩坊找到了中共五县苏维埃特区执行委员会,杨西暴动队也编入了特区游击队序列。
1930年9月,“韩坊事件”发生,大量敌人围攻设址于韩坊的苏维埃特区政府。“快,占领制高点反击!”听到敌情,聂国伦二话不说,端起枪就走,马上组织游击队抢占制高点。战斗中,敌军的火炮过于猛烈,越来越多的游击队员牺牲,聂国伦急得眼睛出火,他走到聂家祯面前:“队长,我带两个人过去把火炮抢过来。”
聂国伦带着李勳祯、李忠球两个队员摸向敌人大炮位置,敌人发现了他们的意图,密集的火力疯狂地朝聂国伦三人扫射过来。聂国伦、李勳祯、李忠球三人壮烈牺牲。(“韩坊事件”战斗结束后,突围的游击队员寥寥无几。1930年冬,幸存的游击队员潜回韩坊梅街,刺杀了一手制造“韩坊事件”的反革命分子周启长,结束其罪恶的一生。)
聂国伦牺牲后,其遗体被当地群众冒着危险秘密调包藏匿,后被送回他的老家大埠。聂国伦的妻子钟有逢(王母渡横溪人)时年18岁,已怀有身孕,深明大义的钟有逢对丈夫的牺牲痛不欲生,考虑到聂国伦闹革命起步在杨西的瑶坑里,主要的活动地点也是在瑶坑里,钟有逢把聂国伦埋在了瑶坑里的后山上。
次年,钟有逢为聂国伦生下遗腹子,取名聂瑞週;为了方便祭拜聂国伦,全家从长湖村搬至杨西村里珑坑。中共五县苏维埃特区政府向钟有逢发放了聂国伦“革命烈士”证书,聂国伦为大埠农民武装起义、为工农革命作出的历史贡献得到认可,其革命事迹亦为更多的革命志士照亮了前进的方向。
(本文作者:肖钢强,赣县区公安局原驻大埠乡杨西村第一书记;口述人:聂道斌,聂国伦之孙。)
本期图片来源于路开文化图库
赣县英烈谱:聂国伦烈士,1907年生,大埠乡长湖村长湖组人。1928年参加大埠农民武装起义,杨西暴动队副队长。1930年牺牲于“韩坊事件”,终年23岁。
聂国伦出生于大埠乡长湖村长湖一户贫苦农民家庭,自幼随父母在家租用长湖村阴坑富庶佬肖连发的田耕种,一年辛苦种田,来年却要借谷度日,家境非常贫寒,也无法像有钱人家的小孩一样上学读书。
聂国伦的本家叔伯住大埠乡杨西村里龙坑,他有个堂兄叫聂丁丁。聂丁丁为人忠厚老实、聪明能干、家境好,在私塾上了几年学,能写一手好字,并且经常读书看报,见多识广。由于年龄相仿,聂国伦自小便和聂丁丁走得很近,两人几乎无话不谈。
1927年的一天晚上,20岁的聂国伦又来到聂丁丁家中闲聊,看见一面熟同龄男子,通过介绍后才知道是杨西村仓下组的李忠福。当时聂丁丁正随同李忠福一起在杨西村筹建农会,聂丁丁向李忠福介绍说,堂弟聂国伦也是贫苦农家子弟,他对自家租种富庶佬肖连发的田耕种,一年到头辛辛苦苦,但打下来的大部分粮食均要交给肖连发,自家过年都要借粮、挖野菜充饥的事,心里早就愤愤不平。李忠福听后,当即向聂国伦微微一笑。李忠福告诉聂国伦,贫苦农民要改变被压迫被剥削的现状,只有大家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同地主豪绅斗。
在李忠福、聂丁丁的影响下,聂国伦的思想觉悟慢慢地有了很大提高。随后,聂国伦又陆续认识了杨西村的李勳仙、肖时恒、李勳祯、湛承佩、肖运思等人,并随同大家一起加入了杨西农会。根据形势需要,杨西农会组建了农民赤卫队,聂家祯任赤卫队长,聂国伦任副队长。
1927年冬,为策应大埠农民武装起义,杨西赤卫队改成暴动队。聂家祯、聂国伦等人偷偷收集、制造梭标、大刀、土枪、土炮、鸟铳等武器,抓紧时间训练队伍,做好战前动员等准备工作。大埠农民武装起义备战在即。
1928年2月17日下午4点,杨西农会和杨西暴动队在瑶坑里召开会议,宣布了农民武装起义总指挥部下达的行军路线和战斗安排:杨西、杨雅、阁屋、韩村的农民起义队伍攻打赖村,由刘传雅、钟正泉指挥。会议决定聂国伦带一队队员走河头乘竹筏过渡到大埠圩,另一队由聂家祯带队走长湖菜花园乘竹筏过渡到大埠圩,两队队员在大埠圩庙堆高与韩村、阁屋、韩村暴动队会合后,一同听从刘传雅、钟正泉指挥。
两支队伍临出发前,再次检查武装起义前的一切准备工作。检查枪支时,一名队员试枪操作不当,导致枪支走火,弹药不偏不倚,正好击中聂丁丁,聂丁丁当场牺牲。聂国伦等起义队员惊愕之余,悲痛难忍。聂国伦抱住聂丁丁的遗体,久久不愿松手。
1928年2月18日上午,大埠农民武装起义暴发。起义于当日取得胜利,成立了“赣县南区工农革命委员会”,并成立了一支七十多人组成的常备暴动队,聂家祯、聂国伦带领杨西暴动队加入常备暴动队。国民党军驻赣州第七师师长刘仕毅后续多次派部队从水陆两路前往大埠镇压大埠工农革命武装,几次来袭都被暴动队奋勇反击,敌军均以失败而告终。
3月19日,杨西暴动队接到上级通知,准备攻打驻守在大田瀛洲、荷村的国民党军队和当地反动民团,暴动队立即在瑶坑里召开了战前动员会。队员们一听说又要打战,深受振奋,当即摩拳擦掌、开路行军。
山峦苍莽,树荫遮天蔽日,蜿蜒的山道上,行走着一群手拿着大刀、梭镖、鸟铳等武器的人,他们借着密林的掩护,已经在山林里急行军走了三天两夜。步履匆匆的杨西暴动队及其他农民暴动队队员们以为在密林里神不知鬼不觉,只顾火急火燎地赶路,根本没有意料到自己正不断走进敌人的埋伏圈里,前方有一个巨大的危险在等待着他们。
3月22日,队伍刚走到杜屋坑,突然从四面八方的树丛林中冲出来大量的国民党军。“遭了,中敌人埋伏了!”狭路相逢,激烈的战斗打响了。农民武装人员迅速投入战斗,拼死反击国民党军的进攻。子弹打光了,聂国伦第一个拿起大刀,像一头下山的猛虎一样大吼一声:“跟他们拼了!”聂国伦勇敢地杀进敌群,挥动大刀,嚯嚯几下,接连撂倒了几个敌人。
因装备落后,杜屋坑战斗终以农民武装失败而告终。聂国伦还想再接着往前冲锋,李忠福、聂家祯几个叫住了他:“硬拼不行,我们要想办法暂时突围出去再说。”聂国伦只好跟随大家,利用山高林密的掩护,躲藏到一条山间小溪里,躲过敌军的搜捕,转向长洛。而后,为了躲避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保存战斗实力,聂国伦他们辗转在韩坊、小坪,以及于都的小溪、马岭等地,开展游击活动。
1930年,聂国伦他们这支在深山老林活动了一年多的杨西暴动队,终于在韩坊找到了中共五县苏维埃特区执行委员会,杨西暴动队也编入了特区游击队序列。
1930年9月,“韩坊事件”发生,大量敌人围攻设址于韩坊的苏维埃特区政府。“快,占领制高点反击!”听到敌情,聂国伦二话不说,端起枪就走,马上组织游击队抢占制高点。战斗中,敌军的火炮过于猛烈,越来越多的游击队员牺牲,聂国伦急得眼睛出火,他走到聂家祯面前:“队长,我带两个人过去把火炮抢过来。”
聂国伦带着李勳祯、李忠球两个队员摸向敌人大炮位置,敌人发现了他们的意图,密集的火力疯狂地朝聂国伦三人扫射过来。聂国伦、李勳祯、李忠球三人壮烈牺牲。(“韩坊事件”战斗结束后,突围的游击队员寥寥无几。1930年冬,幸存的游击队员潜回韩坊梅街,刺杀了一手制造“韩坊事件”的反革命分子周启长,结束其罪恶的一生。)
聂国伦牺牲后,其遗体被当地群众冒着危险秘密调包藏匿,后被送回他的老家大埠。聂国伦的妻子钟有逢(王母渡横溪人)时年18岁,已怀有身孕,深明大义的钟有逢对丈夫的牺牲痛不欲生,考虑到聂国伦闹革命起步在杨西的瑶坑里,主要的活动地点也是在瑶坑里,钟有逢把聂国伦埋在了瑶坑里的后山上。
次年,钟有逢为聂国伦生下遗腹子,取名聂瑞週;为了方便祭拜聂国伦,全家从长湖村搬至杨西村里珑坑。中共五县苏维埃特区政府向钟有逢发放了聂国伦“革命烈士”证书,聂国伦为大埠农民武装起义、为工农革命作出的历史贡献得到认可,其革命事迹亦为更多的革命志士照亮了前进的方向。
(本文作者:肖钢强,赣县区公安局原驻大埠乡杨西村第一书记;口述人:聂道斌,聂国伦之孙。)
本期图片来源于路开文化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