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玉发
一九二八年的正月,赣县南部山区大埠的百姓乡亲依然如往常一样,家家户户都忙着过年的事情,忙着买年货、忙着贴年画、忙着祭灶神、忙着洗刷锅盆桌椅。外出的人即使离家再远,也在年前陆陆续续赶回来了,圩街上总能看见一些新面孔,特别是在赣州城内读书的几个青年学生们的身影,时不时在村子里来回穿梭,他们似乎永远也不会感到累乏、感到疲倦。
不过,土生土长的大埠百姓们也感觉到今年这个年关与往年有些不同。最大的不同是,自从前些日子圩上、村口贴了“打倒土豪劣绅!”“不交租!不交税!不交粮!”“打倒一切封建恶势力!”等标语后,乡里的地主老财都躲进赣州城内去了,往年穷凶极恶的地主家派出来催债收款及收粮的狗腿子威风扫地了,穷苦百姓走在路上腰杆挺得更直,甚至说话的嗓门也更大声了。
2月17日,迎着落日的余晖,跨过沙石乡双桥村的溪河,谢家禧带着简单的行李,手上提着一网兜的书本,沿着峰山一条崎岖的小路,正急匆匆地朝大埠下坑村走去。
谢家禧这些天在赣州城里开展革命活动,他这次回来,是接到钟正泉的口信。正值寒冬,山里的天气要比城里冷得多,尽管北风呼呼扑面而来,谢家禧这个青年人仍然走得身上汗津津的,只见他浓眉入鬓,双眼炯炯有神,一张白净的脸上透着英俊和帅气,似乎浑身上下充满无尽的力量。看看已经走到崆峒山(峰山)店下路口,青年人放下手中的网兜,准备俯下身子在山泉边喝口水。
“站住,哪个?”突然,泉边茂密的草丛里传出一声严厉的喝问,接着走出一位手持梭镖的成年男子。谢家禧抬头一看,原来是农协会员黄老过在此站岗。
从2月17日开始,整个大埠境内由农协组织戒严,按照内定的统一指令,“外面的人不能随意进来,里面的人不能随意出去”,以戒备敌人的阴谋破坏。除店下外,农协还在酒坛山、倒岭背、马巷子设置了卡哨,怪不得路上行人稀少。
黄老过见是谢家禧,急忙告诉他速去下坑与钟正泉会面。
时近傍晚,下坑村村头,钟正泉蹲在一颗大樟树下,一直朝村口那条通往山外的小路看,眼里隐隐露出急躁之情。
谢家禧走近了,待看清楚是他,钟正泉眼露喜色:“是家禧啊!”
“泉哥好(钟正泉小名泉伢子)!是我,让你久等啦!”谢家禧回答说。
“唉!本来要让你先回大坑去看看两位老人的,但是起义的日子已经定了,今晚的会议很重要,你来参加给大家鼓鼓劲,这就多一份力量了。”钟正泉恳切地说道。
“没要紧,明后天回去也行,起义的大事可是耽误不起啊!”谢家禧一边走一边说。
村子里冷冷清清,这情景与往日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在村里的一栋破旧的大房子里却是挤满了人群,只见正厅里人影晃动,大家或坐或站,聚在一起不停地小声交谈着什么。原来,按照中共南区委员会的指示,今晚在下坑钟正泉的家里,召开有100多人参加的武装起义动员大会。
八七会议召开和南昌起义胜利后,恢复了中共赣州党的地下临时县委。根据八七会议精神,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为了迅速发展党的组织,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受党组织指派,共产党员朱如红、彭学礼、赖传珠、钟正泉等人,于1927年秋回到位于赣县南部山区的大埠开展革命工作。
经过一系列秘密发动,绝大部分贫苦农民已经组织起来了,到年底已有4个党的支部、党员100余人,农民协会会员1000余人。共产党组织的建立,有了革命的领导;工农运动的高涨,消灭了个别的大土豪;革命武装的组建和训练,有力地打击了反动势力,扫除了秘密活动的障碍。同时,壮大了革命力量,坚定了农民群众革命必胜的信心,锤炼了劳苦大众的斗争意志。这一切,为大埠农民革命武装起义做好了充分准备。
2月18日,是初洞坑会议确定的武装起义日期。为做好武装起义前的最后部署工作,2018年2月17日晚上,与下坑一样,上寨、里南、河背、下汶的党组织同时召开动员会议。
山里的冬天天黑得早,窗外的北风呼呼地刮过光秃秃的树梢,只吹得屋顶上的茅草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西北风还不停地从门窗的缝隙中挤进来,吹得油灯一闪一闪的,火苗不时窜得老高。
夜已深沉,屋里的人却毫无倦意,个个精神焕发,满面红光,感觉身心在燃烧、热血在奔涌。是啊,自从去年8月大埠农民协会成立以来,半年多的时间,以前受尽欺压的贫困农民扬眉吐气,在党的领导下,掀起了热火朝天的抗租抗债、反对地主豪绅收回佃农耕地的斗争,这些日子里,每天都给人不一样的感觉,令人兴奋。现在,一场大战就要打响,对于穷苦百姓而言,谁的心里不会是砰砰直跳啊!
根据中共南区委员会关于武装起义的分工,钟正泉负责军事指挥,因此由他带领的下坑这支100多人的队伍,是明天武装起义的先头队伍,事关重大。
动员会上,谢家禧和钟正泉分别发表动员讲话。大家听了,更是热血沸腾,恨不得马上就出发,打他个地主豪绅片甲不留。
谢家禧和钟正泉认真分析了每一个环节,决定把参加起义的人员组成一个排,由凌征茂任排长;全体人员再分成三个班,每班30人左右,钟士顺、黄余先、谢辉连分别任一、二、三班的班长,并把武器全部发放到人。
分好工,谢家禧顺手把桌子上的油灯拨亮了几分,站起来对众人说:“现在,正泉就明天武装起义的具体事项给大家说一下。”顿时,在场的人都把目光转向钟正泉身上。
钟正泉把手中的一支擦得乌黑澄亮的步枪横放在身前的方桌上,倏地一下站起来,严肃地对众人说道:“这次行动一定要保密,就是对自己的家人也不能说。明天大家带好枪、刀、铳这些武器,按时到社前坝集中。指挥部决定,下坑这一路是带头进攻的队伍,分给了三门松树炮,每个班一门,炮手要把硝药和铁砂准备好。指挥部命令,明天上午以我们的炮声为总攻开始的信号,第一炮打响后,分两路向上寨、赖屋进攻。”
钟正泉停顿了一下,又对排长凌征茂说:“明天行动开始前,你同一班长带一门炮听我指挥。”凌征茂点点头,又扭头对一班长钟士顺轻声说道:“记住,明天我俩跟着正泉哥后面。”
1928年2月18日,崆峒山上一轮红日越升越高,整个大埠在冬日阳光映照下显得格外充满生气。按照预定计划,早饭后,从下汶、大坪、小坪、大坑、下坑、韩村、里南、长湖、坪田、沙石各地村落赶来的 2000多农民群众,犹如潮水般涌入大埠,聚集在圩街河边的真君庙前。
在钟正泉、刘传雅带领下,由阁屋、韩村、杨西、杨雅等村起义队员组成的一路人马共计300多人,高举红旗,每人左臂上佩戴一根红布标记,手持鸟铳、梭镖、大刀,直向赖村冲去。经过挑选出来的十几个身强力壮小伙子扛着三门松树炮,紧跟在钟正泉、刘传雅身后。经过一阵忙碌,炮口对准了赖村大地主赖金牙的青砖瓦房,凌征茂、钟士顺站在第一门松树炮旁,等待着开炮的命令。
上午九时,是指挥部约定的总攻开始时间。只见钟正泉举起手臂,使劲向下一压,大声命令道:开炮!“轰”的一声巨响,松树炮发出了总攻的信号,大地主赖金牙的青砖瓦房被轰倒了一角,破砖烂瓦倾泻而下一片狼藉。
听见第一声炮响,大坪、小坪村、杨雅、韩村、崆峒、大水坝、高岗等地数千名贫苦农民,在暴动领导人朱如红、赖传珠、钟正泉等人率领下,按照暴动部署,分成两路向土豪劣绅聚集的赖屋、上寨两地进攻。一路由钟正泉、刘传雅、朱如红率领起义队员攻打赖村;一路由向汉城、赖传珠、钟正州、汤礼柏、凌宏昌率领攻打上寨子彭屋。一时间,炮声、枪声、喊杀声、口号声响彻上空,暴动队员们勇猛顽强地冲进地主豪绅家中,整个大埠像大海一般浪潮汹涌,到处红旗招展,人人喜笑颜开。
红日东升,万里无云,青山含翠,绿水欢歌。随着一声炮响,赣县第一个红色政权——南区工农革命委员会登上了历史舞台,在无边无尽的黑暗中苦苦挣扎的大埠贫困农民群众,终于见到了光明。
(本期图片来源于路开文化图库)
董玉发,政协机关退休干部,赣州市地方史志专家库专家,独立完成或牵头组织多部赣州有关县(区)地方史志著述、编纂工作。
一九二八年的正月,赣县南部山区大埠的百姓乡亲依然如往常一样,家家户户都忙着过年的事情,忙着买年货、忙着贴年画、忙着祭灶神、忙着洗刷锅盆桌椅。外出的人即使离家再远,也在年前陆陆续续赶回来了,圩街上总能看见一些新面孔,特别是在赣州城内读书的几个青年学生们的身影,时不时在村子里来回穿梭,他们似乎永远也不会感到累乏、感到疲倦。
不过,土生土长的大埠百姓们也感觉到今年这个年关与往年有些不同。最大的不同是,自从前些日子圩上、村口贴了“打倒土豪劣绅!”“不交租!不交税!不交粮!”“打倒一切封建恶势力!”等标语后,乡里的地主老财都躲进赣州城内去了,往年穷凶极恶的地主家派出来催债收款及收粮的狗腿子威风扫地了,穷苦百姓走在路上腰杆挺得更直,甚至说话的嗓门也更大声了。
2月17日,迎着落日的余晖,跨过沙石乡双桥村的溪河,谢家禧带着简单的行李,手上提着一网兜的书本,沿着峰山一条崎岖的小路,正急匆匆地朝大埠下坑村走去。
谢家禧这些天在赣州城里开展革命活动,他这次回来,是接到钟正泉的口信。正值寒冬,山里的天气要比城里冷得多,尽管北风呼呼扑面而来,谢家禧这个青年人仍然走得身上汗津津的,只见他浓眉入鬓,双眼炯炯有神,一张白净的脸上透着英俊和帅气,似乎浑身上下充满无尽的力量。看看已经走到崆峒山(峰山)店下路口,青年人放下手中的网兜,准备俯下身子在山泉边喝口水。
“站住,哪个?”突然,泉边茂密的草丛里传出一声严厉的喝问,接着走出一位手持梭镖的成年男子。谢家禧抬头一看,原来是农协会员黄老过在此站岗。
从2月17日开始,整个大埠境内由农协组织戒严,按照内定的统一指令,“外面的人不能随意进来,里面的人不能随意出去”,以戒备敌人的阴谋破坏。除店下外,农协还在酒坛山、倒岭背、马巷子设置了卡哨,怪不得路上行人稀少。
黄老过见是谢家禧,急忙告诉他速去下坑与钟正泉会面。
时近傍晚,下坑村村头,钟正泉蹲在一颗大樟树下,一直朝村口那条通往山外的小路看,眼里隐隐露出急躁之情。
谢家禧走近了,待看清楚是他,钟正泉眼露喜色:“是家禧啊!”
“泉哥好(钟正泉小名泉伢子)!是我,让你久等啦!”谢家禧回答说。
“唉!本来要让你先回大坑去看看两位老人的,但是起义的日子已经定了,今晚的会议很重要,你来参加给大家鼓鼓劲,这就多一份力量了。”钟正泉恳切地说道。
“没要紧,明后天回去也行,起义的大事可是耽误不起啊!”谢家禧一边走一边说。
村子里冷冷清清,这情景与往日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在村里的一栋破旧的大房子里却是挤满了人群,只见正厅里人影晃动,大家或坐或站,聚在一起不停地小声交谈着什么。原来,按照中共南区委员会的指示,今晚在下坑钟正泉的家里,召开有100多人参加的武装起义动员大会。
八七会议召开和南昌起义胜利后,恢复了中共赣州党的地下临时县委。根据八七会议精神,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为了迅速发展党的组织,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受党组织指派,共产党员朱如红、彭学礼、赖传珠、钟正泉等人,于1927年秋回到位于赣县南部山区的大埠开展革命工作。
经过一系列秘密发动,绝大部分贫苦农民已经组织起来了,到年底已有4个党的支部、党员100余人,农民协会会员1000余人。共产党组织的建立,有了革命的领导;工农运动的高涨,消灭了个别的大土豪;革命武装的组建和训练,有力地打击了反动势力,扫除了秘密活动的障碍。同时,壮大了革命力量,坚定了农民群众革命必胜的信心,锤炼了劳苦大众的斗争意志。这一切,为大埠农民革命武装起义做好了充分准备。
2月18日,是初洞坑会议确定的武装起义日期。为做好武装起义前的最后部署工作,2018年2月17日晚上,与下坑一样,上寨、里南、河背、下汶的党组织同时召开动员会议。
山里的冬天天黑得早,窗外的北风呼呼地刮过光秃秃的树梢,只吹得屋顶上的茅草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西北风还不停地从门窗的缝隙中挤进来,吹得油灯一闪一闪的,火苗不时窜得老高。
夜已深沉,屋里的人却毫无倦意,个个精神焕发,满面红光,感觉身心在燃烧、热血在奔涌。是啊,自从去年8月大埠农民协会成立以来,半年多的时间,以前受尽欺压的贫困农民扬眉吐气,在党的领导下,掀起了热火朝天的抗租抗债、反对地主豪绅收回佃农耕地的斗争,这些日子里,每天都给人不一样的感觉,令人兴奋。现在,一场大战就要打响,对于穷苦百姓而言,谁的心里不会是砰砰直跳啊!
根据中共南区委员会关于武装起义的分工,钟正泉负责军事指挥,因此由他带领的下坑这支100多人的队伍,是明天武装起义的先头队伍,事关重大。
动员会上,谢家禧和钟正泉分别发表动员讲话。大家听了,更是热血沸腾,恨不得马上就出发,打他个地主豪绅片甲不留。
谢家禧和钟正泉认真分析了每一个环节,决定把参加起义的人员组成一个排,由凌征茂任排长;全体人员再分成三个班,每班30人左右,钟士顺、黄余先、谢辉连分别任一、二、三班的班长,并把武器全部发放到人。
分好工,谢家禧顺手把桌子上的油灯拨亮了几分,站起来对众人说:“现在,正泉就明天武装起义的具体事项给大家说一下。”顿时,在场的人都把目光转向钟正泉身上。
钟正泉把手中的一支擦得乌黑澄亮的步枪横放在身前的方桌上,倏地一下站起来,严肃地对众人说道:“这次行动一定要保密,就是对自己的家人也不能说。明天大家带好枪、刀、铳这些武器,按时到社前坝集中。指挥部决定,下坑这一路是带头进攻的队伍,分给了三门松树炮,每个班一门,炮手要把硝药和铁砂准备好。指挥部命令,明天上午以我们的炮声为总攻开始的信号,第一炮打响后,分两路向上寨、赖屋进攻。”
钟正泉停顿了一下,又对排长凌征茂说:“明天行动开始前,你同一班长带一门炮听我指挥。”凌征茂点点头,又扭头对一班长钟士顺轻声说道:“记住,明天我俩跟着正泉哥后面。”
1928年2月18日,崆峒山上一轮红日越升越高,整个大埠在冬日阳光映照下显得格外充满生气。按照预定计划,早饭后,从下汶、大坪、小坪、大坑、下坑、韩村、里南、长湖、坪田、沙石各地村落赶来的 2000多农民群众,犹如潮水般涌入大埠,聚集在圩街河边的真君庙前。
在钟正泉、刘传雅带领下,由阁屋、韩村、杨西、杨雅等村起义队员组成的一路人马共计300多人,高举红旗,每人左臂上佩戴一根红布标记,手持鸟铳、梭镖、大刀,直向赖村冲去。经过挑选出来的十几个身强力壮小伙子扛着三门松树炮,紧跟在钟正泉、刘传雅身后。经过一阵忙碌,炮口对准了赖村大地主赖金牙的青砖瓦房,凌征茂、钟士顺站在第一门松树炮旁,等待着开炮的命令。
上午九时,是指挥部约定的总攻开始时间。只见钟正泉举起手臂,使劲向下一压,大声命令道:开炮!“轰”的一声巨响,松树炮发出了总攻的信号,大地主赖金牙的青砖瓦房被轰倒了一角,破砖烂瓦倾泻而下一片狼藉。
听见第一声炮响,大坪、小坪村、杨雅、韩村、崆峒、大水坝、高岗等地数千名贫苦农民,在暴动领导人朱如红、赖传珠、钟正泉等人率领下,按照暴动部署,分成两路向土豪劣绅聚集的赖屋、上寨两地进攻。一路由钟正泉、刘传雅、朱如红率领起义队员攻打赖村;一路由向汉城、赖传珠、钟正州、汤礼柏、凌宏昌率领攻打上寨子彭屋。一时间,炮声、枪声、喊杀声、口号声响彻上空,暴动队员们勇猛顽强地冲进地主豪绅家中,整个大埠像大海一般浪潮汹涌,到处红旗招展,人人喜笑颜开。
红日东升,万里无云,青山含翠,绿水欢歌。随着一声炮响,赣县第一个红色政权——南区工农革命委员会登上了历史舞台,在无边无尽的黑暗中苦苦挣扎的大埠贫困农民群众,终于见到了光明。
(本期图片来源于路开文化图库)
▼
董玉发,政协机关退休干部,赣州市地方史志专家库专家,独立完成或牵头组织多部赣州有关县(区)地方史志著述、编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