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赖加福
听到杨雅这个富有诗意的地名时,头脑中飞出一个衣袂飘飘、秀丽婀娜的身影,她像风一样飘逸,像云一样洒脱,仿若亭亭玉立的仙女。我便有了一个冲动:什么时候要去一睹她的芳容。
躲在深闺中的杨雅是那样含蓄矜持,层峦叠翠的群山仿佛是一帘轻纱,将她的脸庞严严实实地藏匿起来,又是那样地忽隐忽现。一时间,叫人们如何可以看清她娇羞的容颜?
这个位于赣县区大埠乡东南部的山村,拥有林地面积1.06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81.4%,环顾四野,都是连绵起伏的青山。
山峦葱茏,遮天蔽日的浓荫像是群山的绿氅衣。那些山峰,不论是粗犷的、嵯峨的、俊朗的、奇险的,在这里一站就是千万年,守候着星辰日月、寒来暑往,却不甘平庸与寂寞,都在其苍翠的外表下,尽显优雅清新的气质。
山岭上,草木葳蕤,各种各样高矮不一的树木,山乌桕、野板栗、野漆树、杉树、樟树、松树、翠竹……在我们一进山的时候,这满眼的绿便包围了我们,一点一点浸润我们。
草木有心,她们在用绿色呈现和提纯这个季节的意蕴,守候光阴和流水的同时,也悄无声息地洗剂我们蒙尘的内心。
不时有一阵细雨飘落下来,树枝上的绿叶被雨水擦洗,纯净中泛着耀眼的亮光。是谁说过,江南的湿润和丰盈,是从一片叶子开始的?
山风一阵阵地吹,在树枝之间调皮地荡着秋千;树枝一遍一遍地摇动纤细的腰肢,在山间招招摇摇,很古风的样子。
山是静止的、凝重的,雨和风是灵动的,树是秀气的,它们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我们坐上的车在崎岖的山道上钻来钻去,竟转得人有些头晕。幸亏有高德地图导航,不然准要迷路。
路是蜿蜒的盘山公路,像一条丝带,就那么随意地挂在山间。有些地方,透过车窗往外看,全然是深沟险壑。在这样的山道上行走,仿佛将云朵踩在脚下一般。路面铺了水泥,却比较狭窄,只能容一辆车通行,偶尔迎面过来一辆车,两车相会时的避让,要小心翼翼缓慢驶过才行。
山路弯弯,总是看不见前路,却又总是在疑为无路的尽头峰回路转,将一份柳暗花明的惊喜递给人们。
雨下一阵,停一阵,颇符合我们此番寻游的心境。闲适轻松中多了一份浪漫,随性自由中多了一份情致。
路途中,我们发现了一间农家小屋。白墙黑瓦的房子,端坐在一个洁净的院子里,屋后是几棵高大的油桐。细密的雨脚在瓦屋顶上敲击,发出细微的沙沙声,如小孩不停地摇动着拨浪鼓一样。雨水顺屋檐断断续续地流下,渐渐在屋檐下拉起了一面珠帘。
白墙黑瓦的农家小屋,在细雨中就这样安静地呆在青山的怀抱里,呆在绿荫掩映之中,在我眼前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图画。一切是那样的亲切,亲切中透出一股熟悉的温馨,竟突然触动了我的某根心弦,让我的眼眶有了潮湿的感觉。
我有多久没有这样亲近大自然了,亲近这大自然的雨、青山和绿树,以及清新的空气?
久居城市的楼房,我已经忘记了雨打树叶的声音,更忘记了烟雨朦胧洇染乡村田野的意境。那是水墨丹青的意境,更是家的永久记忆。
今天,这场不大不小的雨,将我从沉睡千年的梦中唤醒。
空山寂静。尽管一路少见行人和车辆,为安全计,我们还是不时按一下喇叭,刚刚停驻在树枝上面的雨点,又会噼噼啪啪掉下来。
只有瀑布才敢在这样幽静的山谷,肆无忌惮地放纵自己,亮开嗓子自顾自尽情高歌。哗哗哗,哗哗哗,豪壮中含有几分洒脱。那是何种唱法,美声、通俗抑或流行?
将车子停在路边,我们走下车,只为近距离观赏一条瀑布从数十上百米的山顶,一泻而下的酣畅淋漓。
跌落,再跌落,水流如注,如一柄利剑,亮光一闪,迅速将一座青山劈成两半。奔泻而下的水流,再也无法停止住脚步,一个踉跄,整个就一头栽倒下来,撞击在山岩上,发出巨大的怒吼。
水花四处飞溅,寒光弥漫处,飞泉漱雪,银蛇腾空,化成千万珍珠,千万梅花。我捧出双手,手掌里立时有了一朵朵梅花,一颗颗珍珠。只是,在一瞬间,所有的梅花和珍珠复又消失了。但且慢,此时的我,胸中多了一股浩然之气,便觉得自己多少融入了这山野之中,心情豁然开朗。
路上不时可见摆放着的一箱箱蜂箱,听说养蜂现在已经是杨雅的特色产业。于是我们循着这些蜂箱,终于走进了杨雅。
是一群可爱的蜜蜂,领我们走进了一幅经典的江南水墨画卷,它用那金色的翅膀,为我们掀开了蒙在杨雅脸上的神秘面纱。
此刻才知道,蜜蜂是杨雅的一块金字招牌。像人们开一个车展,漂亮的车子前需要站一个漂亮的车模,蜜蜂一直在这片深山里,为杨雅代言。漂亮的蜜蜂是山的精灵。
这里的蜜蜂不是一群,而是不计其数。在这里,蜜蜂成了杨雅的宠儿,成了每家每户的家庭成员。
走进村里的蜜蜂广场,参观了标准化的扶贫项目蜂蜜加工厂后,我们了解到,这个有赣南养蜂第一村美誉的乡村,全村目前有养蜂户60余户,养蜂规模达5000余箱。脱贫攻坚那些年,有2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依托养蜂甩掉了贫困帽子。
当地人说,“对蜜蜂,我们心里多了一份感恩。”
视野变得开阔了。看到了杨雅的田园、菜地、房屋、小学、小卖部、休闲广场,以及在这里生活的村民。
熟悉的情景,竟让脑海无端就跳出一段熟悉的文字:“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哦,对了,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在杨雅,历史上曾有一座红军楼。那是别在杨雅胸前的一枚红色徽章。
红军楼的旧址前,遇到几个当地村民。看见我们围着红军楼转悠了很久,他们特意上来打招呼。“这里的风景美吗?”几个村民满怀期待问。“美!”我发自内心地回答。于是,旷野中响起几道满足的笑声。
“这里养着那么多蜜蜂,蜂蜜甜吗?”我突然想到一路上看到的蜜蜂,反问道。“甜!”他们带着满满的自信:“这里的蜜蜂都是大自然养的,自然而然酿出的蜜,能不甜吗!”
我不知道村民口中的甜,是指蜂蜜,还是指这里的生活,或者两者均有之。
返程的路上,我们聊起这里随处可见八九十岁的老人,看起来还是那样显年轻。要是没有惬意满足的生活,他们又是如何做到的?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人们,憨厚质朴,就跟蜜蜂一样,勤劳地耕种,付出汗水,酿出生活甘甜的蜜,过着悠然自乐的日子。他们对土地要求得很少,能收获多少就收获多少,从来没有计较得与失、名与利、荣与辱。像山间的一株草、一棵树,能开花则开花,能结果则结果。一切顺其自然。
于万事万物中的杨雅,平静着平静,悠闲着悠闲,千种诱惑,万种浮躁,与她何干?勤劳与质朴,纯粹与简单,淡薄与自足,在杨雅似乎永远有着无穷的魅力。
突然想起杨雅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理学名臣湛若水的祖居地。杨雅自然生态的环境,不正与这位大儒倡导的“理气合一”不谋而合!
蓦地,我明白了,杨雅最美的风景不在山山水水,而是一颗豁达、宽广、包容的心。它们像纯正的蜜蜂一样,澄澈、透明,晶莹,能照见人影,也能照见蓝天。如玉,如月,如诗。
如果可以,我愿意成为杨雅山中的一片绿叶,心灵越过尘嚣,与杨雅来一场旷世的艳遇,在杨雅的山间绽放,或者醉倒在她的怀里。
杨雅,赣县区乃至山川赣南的香格里拉,现实版的桃花源。
摄影 日龙(路开文化)
听到杨雅这个富有诗意的地名时,头脑中飞出一个衣袂飘飘、秀丽婀娜的身影,她像风一样飘逸,像云一样洒脱,仿若亭亭玉立的仙女。我便有了一个冲动:什么时候要去一睹她的芳容。
躲在深闺中的杨雅是那样含蓄矜持,层峦叠翠的群山仿佛是一帘轻纱,将她的脸庞严严实实地藏匿起来,又是那样地忽隐忽现。一时间,叫人们如何可以看清她娇羞的容颜?
这个位于赣县区大埠乡东南部的山村,拥有林地面积1.06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81.4%,环顾四野,都是连绵起伏的青山。
山峦葱茏,遮天蔽日的浓荫像是群山的绿氅衣。那些山峰,不论是粗犷的、嵯峨的、俊朗的、奇险的,在这里一站就是千万年,守候着星辰日月、寒来暑往,却不甘平庸与寂寞,都在其苍翠的外表下,尽显优雅清新的气质。
山岭上,草木葳蕤,各种各样高矮不一的树木,山乌桕、野板栗、野漆树、杉树、樟树、松树、翠竹……在我们一进山的时候,这满眼的绿便包围了我们,一点一点浸润我们。
草木有心,她们在用绿色呈现和提纯这个季节的意蕴,守候光阴和流水的同时,也悄无声息地洗剂我们蒙尘的内心。
不时有一阵细雨飘落下来,树枝上的绿叶被雨水擦洗,纯净中泛着耀眼的亮光。是谁说过,江南的湿润和丰盈,是从一片叶子开始的?
山风一阵阵地吹,在树枝之间调皮地荡着秋千;树枝一遍一遍地摇动纤细的腰肢,在山间招招摇摇,很古风的样子。
山是静止的、凝重的,雨和风是灵动的,树是秀气的,它们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我们坐上的车在崎岖的山道上钻来钻去,竟转得人有些头晕。幸亏有高德地图导航,不然准要迷路。
路是蜿蜒的盘山公路,像一条丝带,就那么随意地挂在山间。有些地方,透过车窗往外看,全然是深沟险壑。在这样的山道上行走,仿佛将云朵踩在脚下一般。路面铺了水泥,却比较狭窄,只能容一辆车通行,偶尔迎面过来一辆车,两车相会时的避让,要小心翼翼缓慢驶过才行。
山路弯弯,总是看不见前路,却又总是在疑为无路的尽头峰回路转,将一份柳暗花明的惊喜递给人们。
雨下一阵,停一阵,颇符合我们此番寻游的心境。闲适轻松中多了一份浪漫,随性自由中多了一份情致。
路途中,我们发现了一间农家小屋。白墙黑瓦的房子,端坐在一个洁净的院子里,屋后是几棵高大的油桐。细密的雨脚在瓦屋顶上敲击,发出细微的沙沙声,如小孩不停地摇动着拨浪鼓一样。雨水顺屋檐断断续续地流下,渐渐在屋檐下拉起了一面珠帘。
白墙黑瓦的农家小屋,在细雨中就这样安静地呆在青山的怀抱里,呆在绿荫掩映之中,在我眼前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图画。一切是那样的亲切,亲切中透出一股熟悉的温馨,竟突然触动了我的某根心弦,让我的眼眶有了潮湿的感觉。
我有多久没有这样亲近大自然了,亲近这大自然的雨、青山和绿树,以及清新的空气?
久居城市的楼房,我已经忘记了雨打树叶的声音,更忘记了烟雨朦胧洇染乡村田野的意境。那是水墨丹青的意境,更是家的永久记忆。
今天,这场不大不小的雨,将我从沉睡千年的梦中唤醒。
空山寂静。尽管一路少见行人和车辆,为安全计,我们还是不时按一下喇叭,刚刚停驻在树枝上面的雨点,又会噼噼啪啪掉下来。
只有瀑布才敢在这样幽静的山谷,肆无忌惮地放纵自己,亮开嗓子自顾自尽情高歌。哗哗哗,哗哗哗,豪壮中含有几分洒脱。那是何种唱法,美声、通俗抑或流行?
将车子停在路边,我们走下车,只为近距离观赏一条瀑布从数十上百米的山顶,一泻而下的酣畅淋漓。
跌落,再跌落,水流如注,如一柄利剑,亮光一闪,迅速将一座青山劈成两半。奔泻而下的水流,再也无法停止住脚步,一个踉跄,整个就一头栽倒下来,撞击在山岩上,发出巨大的怒吼。
水花四处飞溅,寒光弥漫处,飞泉漱雪,银蛇腾空,化成千万珍珠,千万梅花。我捧出双手,手掌里立时有了一朵朵梅花,一颗颗珍珠。只是,在一瞬间,所有的梅花和珍珠复又消失了。但且慢,此时的我,胸中多了一股浩然之气,便觉得自己多少融入了这山野之中,心情豁然开朗。
路上不时可见摆放着的一箱箱蜂箱,听说养蜂现在已经是杨雅的特色产业。于是我们循着这些蜂箱,终于走进了杨雅。
是一群可爱的蜜蜂,领我们走进了一幅经典的江南水墨画卷,它用那金色的翅膀,为我们掀开了蒙在杨雅脸上的神秘面纱。
此刻才知道,蜜蜂是杨雅的一块金字招牌。像人们开一个车展,漂亮的车子前需要站一个漂亮的车模,蜜蜂一直在这片深山里,为杨雅代言。漂亮的蜜蜂是山的精灵。
这里的蜜蜂不是一群,而是不计其数。在这里,蜜蜂成了杨雅的宠儿,成了每家每户的家庭成员。
走进村里的蜜蜂广场,参观了标准化的扶贫项目蜂蜜加工厂后,我们了解到,这个有赣南养蜂第一村美誉的乡村,全村目前有养蜂户60余户,养蜂规模达5000余箱。脱贫攻坚那些年,有2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依托养蜂甩掉了贫困帽子。
当地人说,“对蜜蜂,我们心里多了一份感恩。”
视野变得开阔了。看到了杨雅的田园、菜地、房屋、小学、小卖部、休闲广场,以及在这里生活的村民。
熟悉的情景,竟让脑海无端就跳出一段熟悉的文字:“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哦,对了,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在杨雅,历史上曾有一座红军楼。那是别在杨雅胸前的一枚红色徽章。
红军楼的旧址前,遇到几个当地村民。看见我们围着红军楼转悠了很久,他们特意上来打招呼。“这里的风景美吗?”几个村民满怀期待问。“美!”我发自内心地回答。于是,旷野中响起几道满足的笑声。
“这里养着那么多蜜蜂,蜂蜜甜吗?”我突然想到一路上看到的蜜蜂,反问道。“甜!”他们带着满满的自信:“这里的蜜蜂都是大自然养的,自然而然酿出的蜜,能不甜吗!”
我不知道村民口中的甜,是指蜂蜜,还是指这里的生活,或者两者均有之。
返程的路上,我们聊起这里随处可见八九十岁的老人,看起来还是那样显年轻。要是没有惬意满足的生活,他们又是如何做到的?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人们,憨厚质朴,就跟蜜蜂一样,勤劳地耕种,付出汗水,酿出生活甘甜的蜜,过着悠然自乐的日子。他们对土地要求得很少,能收获多少就收获多少,从来没有计较得与失、名与利、荣与辱。像山间的一株草、一棵树,能开花则开花,能结果则结果。一切顺其自然。
于万事万物中的杨雅,平静着平静,悠闲着悠闲,千种诱惑,万种浮躁,与她何干?勤劳与质朴,纯粹与简单,淡薄与自足,在杨雅似乎永远有着无穷的魅力。
突然想起杨雅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理学名臣湛若水的祖居地。杨雅自然生态的环境,不正与这位大儒倡导的“理气合一”不谋而合!
蓦地,我明白了,杨雅最美的风景不在山山水水,而是一颗豁达、宽广、包容的心。它们像纯正的蜜蜂一样,澄澈、透明,晶莹,能照见人影,也能照见蓝天。如玉,如月,如诗。
如果可以,我愿意成为杨雅山中的一片绿叶,心灵越过尘嚣,与杨雅来一场旷世的艳遇,在杨雅的山间绽放,或者醉倒在她的怀里。
杨雅,赣县区乃至山川赣南的香格里拉,现实版的桃花源。
摄影 日龙(路开文化)
▼
赖加福,生于1972年,江西省会昌县人,小学教师,赣州市作家协会、赣州市章贡区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辽河》《散文诗世界》《教师报》《今朝》等,出版散文集《饮一江湘水》(团结出版社,202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