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开原创】陈大姐的心愿(黄桂凤)

文/黄桂凤
 

陈大姐是沙石镇沙石村下南田组人,今年六十六岁。结识她,源于她儿子为农村人口“三类监测对象”(边缘易致贫户、脱贫不稳定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作为母亲,陈大姐是其儿子监护人。
 
陈大姐的儿子没有结婚,患有精神分裂症。
 
我在单位是名党员,单位乡村振兴对口帮扶沙石村,根据安排,陈大姐儿子由我对接联系。
 
6月15日,我跟随单位挂村领导刘主任和村委小蔡第一次去入户走访。在这之前,我已得知陈大姐的儿子已送去精神病院住院,小蔡事先与陈大姐联系好,我们一行去她家看看。
 
我们仨坐着刘主任的私家车,绕着弯曲的山路,冒着毛毛细雨,小蔡带路,一路颠簸前行来到陈大姐家。
 
陈大姐和丈夫钟大哥站在屋檐下热情地迎接着我们。
 
陈大姐的家,是农村常见的砖混自建三层房,四面白色墙体,稍显陈旧。厅堂中间摆放一张老式圆桌和四张长形条方凳,四周摆放了些简单的家具。
 
“这是挂点我们村的刘主任,这是帮扶你们家的黄干事。”小蔡介绍到。
 
“你们好,谢谢,谢谢!”陈大姐说。
 

屋子里的光线有些暗,于是我们几人端上几只小方凳,围坐在陈大姐家的屋门口,开始了第一次的走访交流。
 
话题自然大多落在陈大姐儿子身上。
 
“大姐,你儿子是怎么得病的呀?”刘主任问。
 
“唉,说来话长。他今年37岁了,二十多岁开始出去打工,那时回来,我们就发现他行为古怪,常常自言自语。”一提起儿子,陈大姐眼眶便红了起来,她抬起手,用袖口拭抹眼角流出的泪水。
 
“不知道是上班受了委屈,还是谈恋爱受了刺激,反正出去这么久,从来不同我们说什么,也没见他拿过一分钱回来。”钟大哥在一旁插话。他长年患有风湿病,行动不便,说话也吃力。
 
陈大姐有两个儿子,得病的是小儿子。大儿子一家另过,陈大姐夫妇俩放心不下小儿子,一直坚持与小儿子同住。
 
钟大哥早已丧失劳动能力,陈大姐身子骨还显硬朗,现在玉和田做环卫,负责本村周边道路的环境卫生,月收入2000来元。
 
“我们俩都年纪大了,但目前我还有一份收入,加上大儿子和大儿媳妇孝顺,日子还过得去。就是这小崽,想想都难受。”陈大姐收住眼泪,抬头向着我们,脸上满是沧桑与酸楚。
 

“你也不要太难受,过日子,总有办法的。”小蔡安慰道。
 
“是是,这要谢谢村里,谢谢政府!”陈大姐和钟大哥几乎同时说。
 
得病后的陈大姐儿子享受低保,列入农村人口“三类监测对象”后,享受政策规定的医保优惠。在精神病院住院,住院费、医疗费全免,伙食费每月500元,他的低保费够得交伙食费。
 
这于陈大姐一家,应该得到不少宽慰。
 
交谈中,我们还得知,陈大姐儿子得病后,便从外地回到家里,由陈大姐夫妇照顾生活起居。平时还好,一发病,就要摔碗砸凳,时不时还要冲父母大发脾气。
 
“打人不?”刘主任再问。
 
“有时也有,不过只会冲我们两个做父母的。”陈大姐说。
 
一阵沉默。
 

未几,陈大姐又说话了:“他这是有病,又是我们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他怎样对我们,我们都不可能计较。只要我们在世,我们就一直会带住他。这次如果不是情况特殊,我们也不会送他去住院。”
 
到底是什么特殊情况,我们都想了解个究竟。
 
陈大姐告诉我们:“几天前,他突然对我说:‘妈,我受不了了,见到每个从我们家门前经过的人,我都有种要打人的冲动!’他这是难得地说句清醒话。我们老了,怕到时真得拉不住他,只好告诉村里,送他去住院。”
 
我异常清晰地听见陈大姐说:“我们唯一的心愿,就是自己再苦,也不能让他连累了别人。”
 
是的,就是这话,它从陈大姐嘴里说了出来,又异常清晰地冲撞进我的内心。
 
我相信,这是陈大姐发自心里的话,也是陈大姐夫妇的共同心声。从他们的言语谈吐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两位老人一直是这样做的,也一直是这样坚守的。
 
生活再难,他们身上也没有失去哪怕是尚显微弱的光亮。
 
面对陈大姐,面对陈大姐夫妇,我也从内心里爬上一个心愿,我想对陈大姐的儿子说:希望会有奇迹,你要赶快好起来。毕竟,我们大家的日子,现在都过得越来越好了呢!
 
摄影  小夫(路开文化)


 
 

本文作者(右一)
 
黄桂凤,政府部门工作,赣州市章贡区作家协会会员。

Copyright © 2015-2020 路开文化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00107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