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开原创】悠悠岁月情 拳拳赤子心——读周庆

文/曹剑雄
 

好友周庆云,继出版了五本散文集之后,最近又出版了一本诗集,名曰《梦里梦外悠悠乡愁》。这是周庆云十来年间,在写作的园地里辛勤耕耘所取得的又一丰硕成果,可喜可贺!
 
翻开诗页,头一篇映入眼帘的《又到新年》,就给人以欢快与喜庆:又到新年/过往岁月渐行渐远/崭新的日子来到眼前/春光已在门槛/把旧年阴霾驱散。是的,除旧迎新,一年之季在于春。开头开得好,就能吸引读者生发翻看下一页的兴致。
 
我很有兴致的慢慢看到了一首又一首寓情又寓意的连篇精彩之作,如是品茗,让人回味无穷。诗集里的篇幅大多短小,而意境却小中见大,精炼的文句,荡气回肠,称得上短小精悍,内容丰富。
 

题材广泛是这本诗集抒写方面的一大特色,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讴歌,有对为人民做出贡献人物的敬仰,有对古代诗圣的爱慕,有对劳动人民的赞扬,有游历,有访问,有对故乡与亲人的眷恋和思念,有对人生的感慨等等,内容非常丰富。这正是,悠悠岁月情,拳拳赤子心,纵横捭阖,溢于言表。
 
有些短诗看似写的是很不起眼的一草一石,可作者却能赋于其生命与灵性,展现的不仅是一棵草一块石,而是人生的哲理。他在《冬的小草》中写道:尽管身旁有大树/也从来不切切悲悲/在故乡的根须里/依然保留着自然纯粹/看透了冬的凛冽/便能读懂春的回归。作者赋于小草以人格品性,升华了博大的心胸情怀。
 
不难看出,作者无论是写人还是写物,都是有的放矢,用心去写,精雕细琢,很讲究文字的锤炼。
 

周庆云的诗,基本都是自由体式的,有的一行三句,有的一行四句,甚至五句七八句,总之不拘一格,在自由式的发挥中,表达出完整的思想内容与要素。
 
在诗的排比中,有的押韵,而有的却并不押韵,特别是些许不押韵的诗句,读起来时却仍然朗朗上口,给人以流畅平稳和完美的感觉,并不会觉得不押韵而有什么缺憾,这是十分难得的,没有一定的文字功力是不易办到的。尤其是写诗,形式服从内容,而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相得益彰。
 
周庆云的诗,朴素而实在,以简练的文字表达准确的内涵,以需要的段落内容为段落而不硬凑。比如在《回故乡的感觉》中写道:回家的感觉梦绕魂牵/想念故乡的味道/想念袅袅炊烟/回家的幸福感觉/在团圆的年夜饭弥漫。
 

这是过年回家的心切与渴望终于成真,无论家在乡村还是城市,过年回家的幸福感,的的确确,也无非就是这一餐年夜饭,即年三十的团圆饭,这是最朴素的语言,最直接的感受,如果过于婉转描述恐怕就画蛇添足了。因为我们每一位在外的游子,回家过年时,都有如此深刻与亲切的体味。
 
这一段诗行只有五句,如果以格律诗的要求非得再加三句不可,否则就不完整,但以自由体的格式来写,有这五句足矣。
 

作者在诗集的序言中,谈到他是怎么写起诗和对诗是怎么认识的,其中有一段话很值得学习与借鉴。他说一首好诗有下面的特征:“凤头、猪肚、豹尾。所谓凤头,就是一首诗的开关要自然美丽,给人一种灵秀的感觉。猪肚就是说一首诗的内容要丰富,要尽可能的容量大。所谓豹尾,也就形象地说明了诗的结尾要给读者留下生发联想,余韵悠长的感觉和空间。”这些话形象地概括了写诗或写文的一种要领或技巧,很有见地。
 
正因为他有这种精益求精的写作精神,掌握了一定的尺度和分寸,写出的作品才有血有肉有灵魂。
 

周庆云是一位很勤奋、很好学的人,是在江铜集团培养与成长起来的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他出身在山东,成长在江西。退休后移居赣州,仍然积极参加当地的文化活动,融入当地的文化氛围,并担任了赣州市章贡区作家协会理事,时常在国内众多大小文化网络平台(如赣州的“路开文化”、《江南宋城》杂志等)和一些品质期刊、书籍选本发表诗文,收获了充实丰润、清香芬芳的退休生活。
 
策马扬鞭自奋蹄。祝周庆云在文学道路上走得更远,愿江南福地客家文化,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
 
供图  周庆云




周庆云(笔名鲁云,号菊香斋主) ,祖籍山东滕州官桥镇,曾供职在江铜集团武山铜矿,现居赣州市章贡区。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赣州市章贡区作家协会理事。已在上百家报刊及网络平台,发表诗文千余篇。个人专著出版有散文诗集两部、散文随笔集三部,代表作有配乐散文《窗前听雨》《走进秋的深处》《枫叶红了》等。作品选入诗刊社主编《中国当代诗库》散文诗卷,并入选多种选集。诗文在网络被广泛转载与收藏,许多篇目被省级电台与朗读者配乐诵读传播。手机微信号13479232489
 

 
曹剑雄,笔名水阁塘,赣州信丰人,文化学者,赣南乡贤,家乡情结深厚。当过江铜集团武铜中学老师,曾任《江西铜业》印刷厂厂长,现己退休。在国内报刊杂志发表了大量的诗歌、散文、随笔,著有个人传记等文艺作品。

Copyright © 2015-2020 路开文化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00107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