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欧阳斌
一
我的大学老师沈义芙先生,在讲到黄庭坚诗词“生新瘦硬”风格时,幽默了一下:“像我这样尖嘴猴腮。”
沈老师很瘦。
黄庭坚的诗也瘦,词更瘦。
他的《登快阁》一诗,有这样的名句:“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写得气象森严、境界壮阔,而用字却像一棵直立的落叶树,清朗却不饱满。
他的词一样地写得很直,许多句子恰如当下的标语口号。如:“身健在,且加餐。”“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烟。”“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无过。”“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等等,明白晓畅,读之像一柄铁锤,一下一下地击打胸膛。
即使这样,黄庭坚依然自鸣得意。写成《念奴娇·断虹霁雨》后,他说:“这可以承继苏东坡的赤壁之歌了。”一方面,他崇拜苏轼;另一方面,他处处模仿苏轼。
他也确实豪放不羁,豁达大度,即使处在最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谈笑风生,不改其乐。然而,读读他的词,便可体会:黄庭坚心胸的宽广不像苏轼一样从容不迫,他在很多时候是强作宽广的。
所以,他非常向往神仙般的生活。
这便有这样的句子:“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
更能体现黄庭坚飘飘欲仙却不能,醉回人间却不忍之思绪的,就是下面这首《水调歌头》: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红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敧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武陵即陶渊明创造的桃花源。黄庭坚手持仙草(即瑶草),一步步地进入幻想的神仙世界,满眼都是美丽的景象,令词人无比陶醉。接着,在花丛中一路寻来,直接进入天空,胸中浩然之气,瞬间化着彩虹,仿佛词人已脱胎换骨、飘然成仙,突出展示了词人的浪漫情怀。
词的下阙直写词人孤芳自赏、不同凡俗、知音难觅、醉回人间的品格和情景,把词人渴望仙境的喜悦与不得不返回人间的无奈描写得极其生动感人。尤其是最后两句,我们看到黄庭坚醉酒后摇摇晃晃、东倒西歪,又在下山途中翩翩起舞的形象时,难道还不相信,词人是被月亮赶着回来的么?
仙境多美好,欲仙却不能。黄庭坚既然追随苏轼,一生始终被卷入党争的旋涡里,职位一贬再贬,他心中的不满和郁愤显而易见。但他决心像苏轼一样达观,便把不得志的苦闷隐藏起来,振着精神竭力地展示浪漫。
从这个角度说,黄庭坚属于主观能动性的浪漫主义。
因此,他的词中有许多神仙一样的句子。
在《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中,黄庭坚写道:“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这老翁头上插花便是不服老的气概,何况还要追随谢瞻、谢灵运在戏马台前吟诗填词,还要拍拍古人的肩膀,这种气度多么地豪迈啊。
在《渔家傲·三十年来》中,黄庭坚写道:“摘叶寻枝虚半老,看花特地重年少。今后水云人欲晓。非玄妙,灵云合被桃花笑。”同样的不服老,还借佛家的“五眼”( 即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和佛眼)说法,来抒写对人间之道的顿悟。
词中的灵云和尚三十年没有得道,偶然看见桃花才忽然发悟。作者用这一典故,却是说大家要以此为鉴,趁着年少及早觉悟,不要被桃花嘲笑了。为此,黄庭坚还写了这样四句诗:“凌云一笑见桃花, 三十年来始到家。从此春风春雨后,乱随流水到天涯。”同样是神仙的笔法。
黄庭坚借欧阳修《醉翁亭记》之意,用隐括体填成《瑞鹤仙》一词,更是别具一格。他把《醉翁亭记》的精华,即欧阳修之眼中景、心中情、身中醉、胸中乐组合起来,尽力抒写自己似醉非醉、与人同醉、醉中作乐、乐在醉中的种种心境,令人读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然而,黄庭坚的梦幻与现实是矛盾的。他虽然常常游弋于仙境,但还是忍不住流露内心的愁怅。请读他的《望江东》: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拦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词人想念远方的亲人,却望不见故乡的路,即使梦不怕江水拦住,写的信却没有人来传递,想分付南归的大雁,可秋天即将结束,大雁也不见了,还是难寄相思啊。
一切都可能又不可能,词人满腔的幽怨只能代为深沉的思量,个中复杂而难以捉摸的情感,使人吟之,不得不扼腕叹息。
黄庭坚就是这样一个豁然达观又忧愁满腔的词人。
二
这样,黄庭坚就倾注了主要精力来创作诗词,还形成了自己的创作理论,即“以俗为雅”。
他的词不行雕刻,都用浅显的句子直抒胸臆,一读即能明白。如写黔中阴雨连绵:“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天漏了,居住在屋里好像在乘船,遍地都是水,把人们苦不堪言的秋雨描绘得形象生动。
如写分别的场景:“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两人情意缠绵、难舍难分,既皱眉而歌,又泪如雨倾,临行的心情异常沉重;如写垂钓:“吞又吐,信还疑,上钩迟。”将渔翁想象水中鱼儿对鱼饵的若即若离,写得神交意合。
如写伤春:“花病等闲瘦弱,春愁无处遮拦。”群花凋零好似病躯瘦弱之人,而词人的伤春意绪却无处排遣。如此等等,均是平常语句,类似口语化,却又雅趣盎然,不同凡响。
因此,读黄庭坚的词,既轻松,又愉悦。
来看他的《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多么新颖,多么曲折,风格多么清奇,语言多么轻巧,词味十分隽永。词人先是不知道春天去了哪里?又希望有人知道春的去处,要唤她回来,与她同住。再是盼望黄鹂能得知春的踪迹,谁知黄鹂飞过蔷薇,才知夏天已经来临,美好的春天回不来了。这首惜春词是很有特色的,读来使人耳目一新。
本来,黄庭坚写诗写词是喜欢掉书袋、发议论和堆砌典故的,还追求“无一字无来处”、“脱胎换骨”、“点铁成金”,并“以腐朽为神奇”,但像这首《清平乐》一样清新可爱的词,还是占了他近两百首词中较大的比例。
他这样描写女子的美丽:“春未透,花枝瘦,正是愁时候。”说她情窦初开、腰肢苗条、多愁善感,活脱脱一个美少女。
又写:“歌调态、舞工夫、湖南(传说中的美女)都不如。”说她活泼清秀,能歌善舞,盖过美女,便如一位天仙站在面前。
他这样写情侣相恋的痛苦和烦闷:“对景还消瘦。被箇人、把人调戏,我也心儿有。忆我又唤我,见我嗔我,天甚教人怎生受。”又怨又恋,又恼又痴,又道受不了,又好想再感受,把恋爱之人无邪、乖张、淳朴、妒忌等等方面,描绘得非常贴切和独到。
他这样描写江南山水的春容:“山泼黛,水挼蓝,翠相搀。”把美丽的景致写成动感了,把春天的勃勃生机描摹得活灵活现。
他这样描写贬所的冬天:“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贬所宣州地近海南,离京城数千里,而梅花照样开得灿烂。词人诧异之余,依然喜出望外,尽扫消沉之气,一片欣慰若狂。
所以,黄庭坚的词风,总体上是春风扑面。
如此好的心情,本应有同样好的命运。徽宗时,黄庭坚倒也得到两次任命,只是他请求做个地方官而没有返京。他的请求获得批准后,即到太平州(今安徽当涂)上任。没想到,初九上任,十七日就罢官,前后仅九天。
为此,黄庭坚不得不感慨:“江山依旧云空碧,昨日主人今日客。”到了公元1105年重阳,当黄庭坚写下“万事尽随风雨去”、“酒味今秋似去秋”的词句时,便成为他的绝笔了。
三
与其他词人爱酒不同,黄庭坚特别爱茶。
他写下的有关茶的诗词,不下五十首,被称之为“茶客”。
他到底有多么会品茶,鲜于记载,可他的茶词却是独一无二的。下面是他的《阮郎归》:
烹茶留客驻金鞍。月斜窗外山。别郎容易见郎难,有人思远山。
归去后,忆前欢。画屏金博山。一杯春露莫留残,与郎扶玉山。
茶与爱情联姻,写得十分美丽。
女子与郎烹茶相会,情郎离去后,女子沉浸在悠悠的情思中。在屋子里闻着金博山香炉的香味,端杯清茶为情郎解酒,还扶起玉山一样美貌的情郎,多么诱人的恩爱图画。
这里,爱的滋味、茶的滋味、酒的滋味,味味杂陈,惝恍迷离,无限眷恋,韵味无穷。原来,茶也是爱的美好信物啊。
黄庭坚把茶推向了至爱。
他写了茶的名贵:“北苑春风,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说福建建瓯的贡茶,采摘讲究时令,加工颇费功力,自然名动汴京。
他写了茶的功效:“尊俎风流战胜,降春睡、开拓愁边。”说茶可以解酒驱睡、清神醒脑、排忧解愁。
他写了煮茶:“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静,只轮慢碾,玉尘光莹。”说煮茶之前十分讲究碾茶,加工之精细,成色之纯净,类如琼粉玉屑,这样制作的茶加水一煎,当然香飘四溢。
他写了品茶:“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茶味之美,美胜醉酒,故人万里前来,灯下重逢把盏,渺渺茶香,沁心入肺,词人一下子便把人们带入了品茶的佳境。
他写了采茶:“香引春风在手,似闽岭越溪,初采盈掬。”采茶人手中春风习习,这茶还不美么?
他写了以茶斗词:“搜搅胸中万卷,还倾动、三峡词源。”大家一起喝茶行茶令,把万卷诗书、美丽词句搅动起来,边品边诵,多么美妙的人间乐事。
还写了很多。
茶诗照样写得好。他的《双井送子瞻》,诗云:“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硙霏霏雪不如。为公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这便是黄庭坚茶诗的名作。
王士祯《花草蒙拾》说:“黄集咏茶诗最多,最工。”可见,黄庭坚对茶的确是如醉如痴。
四
同为“苏门学士”,黄庭坚与秦观感情真挚。秦观死后,黄庭坚在衡阳看到了秦观的遗作《千秋岁》,感慨万千,提笔写下悼念秦观的《千秋岁》。
全词既写了他们同朝为官时的欢乐,两人意气相投,关系亲密,常常在一起饮酒聚会,纵谈国家大事,会商诗词论文,其情也融,其感也深;又写了秦观之死对他内心的打击,在他看来,秦观之死,对他来说是失去了一位交谊深厚的朋友,对国家则是失去了一位盖世英才,这让黄庭坚内心十分沉重。
词中,“洒泪谁能会?醉卧藤阴盖。人已去,词空在。”强烈表露了他的悲痛之情。而“重感慨,波涛万顷珠沉海”,便把自己的遭遇融进怀念之中,仿佛在说,秦观已去,自己尚在被贬途中,命运还有什么不同吗?
这样写了,次年,黄庭坚即死于宣州,又一颗明珠沉入了茫茫大海。
对于他的词,陈师道说:今天的词人唯有秦观和黄庭坚。对于他的诗,评家也推他和苏轼同名。这当然是一家之言,比如推柳永第一,推周邦彦唯此一人,推秦观高于苏轼黄庭坚,等等,是一个道理,无须争论。
胡云翼说:“黄庭坚的词品类很杂:有的是文字游戏,有的淫俗不堪;也有的写得很出色,意义严肃,风格疏宕。”应是中肯的评价。
干嘛非要给黄庭坚排座次呢?
读他的好词,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享受。这就足矣。
何况,黄庭坚多才多艺,写诗成了派还成了江西诗派的领袖,书法又同苏轼、蔡襄、米芾成了“宋四家”,其各方面的影响还是巨大的。
黄庭坚号山谷。他的词便像被劲风吹削的山谷一样,鳞次栉比,拔地而起,将永远地耸立在我们面前。
(注:黄庭坚词句除注明外,分别选自《念奴娇·断虹霁雨》《满庭芳·茶》《蓦山溪·赠衡阳妓陈湘》《鹧鸪天·黄菊枝头生晓寒》《南歌子·槐绿低窗暗》《诉衷情·一波才动万波随》《西江月·老夫既戒酒不饮》《虞美人·宣州见梅作》《木兰花令·当涂解印后一日》《品令·茶》《归田乐引·对景还消瘦》《南乡子·重阳日》《诉衷情·小桃灼灼》《阮郎归·歌调态》《看花回·香引春风》等。)
摄影 玥彤(虔州画上)
欧阳斌,江西瑞金人,赣州市章贡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退休,章贡区作家协会顾问。现居赣州。
一
我的大学老师沈义芙先生,在讲到黄庭坚诗词“生新瘦硬”风格时,幽默了一下:“像我这样尖嘴猴腮。”
沈老师很瘦。
黄庭坚的诗也瘦,词更瘦。
他的《登快阁》一诗,有这样的名句:“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写得气象森严、境界壮阔,而用字却像一棵直立的落叶树,清朗却不饱满。
他的词一样地写得很直,许多句子恰如当下的标语口号。如:“身健在,且加餐。”“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烟。”“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无过。”“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等等,明白晓畅,读之像一柄铁锤,一下一下地击打胸膛。
即使这样,黄庭坚依然自鸣得意。写成《念奴娇·断虹霁雨》后,他说:“这可以承继苏东坡的赤壁之歌了。”一方面,他崇拜苏轼;另一方面,他处处模仿苏轼。
他也确实豪放不羁,豁达大度,即使处在最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谈笑风生,不改其乐。然而,读读他的词,便可体会:黄庭坚心胸的宽广不像苏轼一样从容不迫,他在很多时候是强作宽广的。
所以,他非常向往神仙般的生活。
这便有这样的句子:“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
更能体现黄庭坚飘飘欲仙却不能,醉回人间却不忍之思绪的,就是下面这首《水调歌头》: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红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敧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武陵即陶渊明创造的桃花源。黄庭坚手持仙草(即瑶草),一步步地进入幻想的神仙世界,满眼都是美丽的景象,令词人无比陶醉。接着,在花丛中一路寻来,直接进入天空,胸中浩然之气,瞬间化着彩虹,仿佛词人已脱胎换骨、飘然成仙,突出展示了词人的浪漫情怀。
词的下阙直写词人孤芳自赏、不同凡俗、知音难觅、醉回人间的品格和情景,把词人渴望仙境的喜悦与不得不返回人间的无奈描写得极其生动感人。尤其是最后两句,我们看到黄庭坚醉酒后摇摇晃晃、东倒西歪,又在下山途中翩翩起舞的形象时,难道还不相信,词人是被月亮赶着回来的么?
仙境多美好,欲仙却不能。黄庭坚既然追随苏轼,一生始终被卷入党争的旋涡里,职位一贬再贬,他心中的不满和郁愤显而易见。但他决心像苏轼一样达观,便把不得志的苦闷隐藏起来,振着精神竭力地展示浪漫。
从这个角度说,黄庭坚属于主观能动性的浪漫主义。
因此,他的词中有许多神仙一样的句子。
在《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中,黄庭坚写道:“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这老翁头上插花便是不服老的气概,何况还要追随谢瞻、谢灵运在戏马台前吟诗填词,还要拍拍古人的肩膀,这种气度多么地豪迈啊。
在《渔家傲·三十年来》中,黄庭坚写道:“摘叶寻枝虚半老,看花特地重年少。今后水云人欲晓。非玄妙,灵云合被桃花笑。”同样的不服老,还借佛家的“五眼”( 即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和佛眼)说法,来抒写对人间之道的顿悟。
词中的灵云和尚三十年没有得道,偶然看见桃花才忽然发悟。作者用这一典故,却是说大家要以此为鉴,趁着年少及早觉悟,不要被桃花嘲笑了。为此,黄庭坚还写了这样四句诗:“凌云一笑见桃花, 三十年来始到家。从此春风春雨后,乱随流水到天涯。”同样是神仙的笔法。
黄庭坚借欧阳修《醉翁亭记》之意,用隐括体填成《瑞鹤仙》一词,更是别具一格。他把《醉翁亭记》的精华,即欧阳修之眼中景、心中情、身中醉、胸中乐组合起来,尽力抒写自己似醉非醉、与人同醉、醉中作乐、乐在醉中的种种心境,令人读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然而,黄庭坚的梦幻与现实是矛盾的。他虽然常常游弋于仙境,但还是忍不住流露内心的愁怅。请读他的《望江东》: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拦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词人想念远方的亲人,却望不见故乡的路,即使梦不怕江水拦住,写的信却没有人来传递,想分付南归的大雁,可秋天即将结束,大雁也不见了,还是难寄相思啊。
一切都可能又不可能,词人满腔的幽怨只能代为深沉的思量,个中复杂而难以捉摸的情感,使人吟之,不得不扼腕叹息。
黄庭坚就是这样一个豁然达观又忧愁满腔的词人。
二
这样,黄庭坚就倾注了主要精力来创作诗词,还形成了自己的创作理论,即“以俗为雅”。
他的词不行雕刻,都用浅显的句子直抒胸臆,一读即能明白。如写黔中阴雨连绵:“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天漏了,居住在屋里好像在乘船,遍地都是水,把人们苦不堪言的秋雨描绘得形象生动。
如写分别的场景:“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两人情意缠绵、难舍难分,既皱眉而歌,又泪如雨倾,临行的心情异常沉重;如写垂钓:“吞又吐,信还疑,上钩迟。”将渔翁想象水中鱼儿对鱼饵的若即若离,写得神交意合。
如写伤春:“花病等闲瘦弱,春愁无处遮拦。”群花凋零好似病躯瘦弱之人,而词人的伤春意绪却无处排遣。如此等等,均是平常语句,类似口语化,却又雅趣盎然,不同凡响。
因此,读黄庭坚的词,既轻松,又愉悦。
来看他的《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多么新颖,多么曲折,风格多么清奇,语言多么轻巧,词味十分隽永。词人先是不知道春天去了哪里?又希望有人知道春的去处,要唤她回来,与她同住。再是盼望黄鹂能得知春的踪迹,谁知黄鹂飞过蔷薇,才知夏天已经来临,美好的春天回不来了。这首惜春词是很有特色的,读来使人耳目一新。
本来,黄庭坚写诗写词是喜欢掉书袋、发议论和堆砌典故的,还追求“无一字无来处”、“脱胎换骨”、“点铁成金”,并“以腐朽为神奇”,但像这首《清平乐》一样清新可爱的词,还是占了他近两百首词中较大的比例。
他这样描写女子的美丽:“春未透,花枝瘦,正是愁时候。”说她情窦初开、腰肢苗条、多愁善感,活脱脱一个美少女。
又写:“歌调态、舞工夫、湖南(传说中的美女)都不如。”说她活泼清秀,能歌善舞,盖过美女,便如一位天仙站在面前。
他这样写情侣相恋的痛苦和烦闷:“对景还消瘦。被箇人、把人调戏,我也心儿有。忆我又唤我,见我嗔我,天甚教人怎生受。”又怨又恋,又恼又痴,又道受不了,又好想再感受,把恋爱之人无邪、乖张、淳朴、妒忌等等方面,描绘得非常贴切和独到。
他这样描写江南山水的春容:“山泼黛,水挼蓝,翠相搀。”把美丽的景致写成动感了,把春天的勃勃生机描摹得活灵活现。
他这样描写贬所的冬天:“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贬所宣州地近海南,离京城数千里,而梅花照样开得灿烂。词人诧异之余,依然喜出望外,尽扫消沉之气,一片欣慰若狂。
所以,黄庭坚的词风,总体上是春风扑面。
如此好的心情,本应有同样好的命运。徽宗时,黄庭坚倒也得到两次任命,只是他请求做个地方官而没有返京。他的请求获得批准后,即到太平州(今安徽当涂)上任。没想到,初九上任,十七日就罢官,前后仅九天。
为此,黄庭坚不得不感慨:“江山依旧云空碧,昨日主人今日客。”到了公元1105年重阳,当黄庭坚写下“万事尽随风雨去”、“酒味今秋似去秋”的词句时,便成为他的绝笔了。
三
与其他词人爱酒不同,黄庭坚特别爱茶。
他写下的有关茶的诗词,不下五十首,被称之为“茶客”。
他到底有多么会品茶,鲜于记载,可他的茶词却是独一无二的。下面是他的《阮郎归》:
烹茶留客驻金鞍。月斜窗外山。别郎容易见郎难,有人思远山。
归去后,忆前欢。画屏金博山。一杯春露莫留残,与郎扶玉山。
茶与爱情联姻,写得十分美丽。
女子与郎烹茶相会,情郎离去后,女子沉浸在悠悠的情思中。在屋子里闻着金博山香炉的香味,端杯清茶为情郎解酒,还扶起玉山一样美貌的情郎,多么诱人的恩爱图画。
这里,爱的滋味、茶的滋味、酒的滋味,味味杂陈,惝恍迷离,无限眷恋,韵味无穷。原来,茶也是爱的美好信物啊。
黄庭坚把茶推向了至爱。
他写了茶的名贵:“北苑春风,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说福建建瓯的贡茶,采摘讲究时令,加工颇费功力,自然名动汴京。
他写了茶的功效:“尊俎风流战胜,降春睡、开拓愁边。”说茶可以解酒驱睡、清神醒脑、排忧解愁。
他写了煮茶:“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静,只轮慢碾,玉尘光莹。”说煮茶之前十分讲究碾茶,加工之精细,成色之纯净,类如琼粉玉屑,这样制作的茶加水一煎,当然香飘四溢。
他写了品茶:“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茶味之美,美胜醉酒,故人万里前来,灯下重逢把盏,渺渺茶香,沁心入肺,词人一下子便把人们带入了品茶的佳境。
他写了采茶:“香引春风在手,似闽岭越溪,初采盈掬。”采茶人手中春风习习,这茶还不美么?
他写了以茶斗词:“搜搅胸中万卷,还倾动、三峡词源。”大家一起喝茶行茶令,把万卷诗书、美丽词句搅动起来,边品边诵,多么美妙的人间乐事。
还写了很多。
茶诗照样写得好。他的《双井送子瞻》,诗云:“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硙霏霏雪不如。为公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这便是黄庭坚茶诗的名作。
王士祯《花草蒙拾》说:“黄集咏茶诗最多,最工。”可见,黄庭坚对茶的确是如醉如痴。
四
同为“苏门学士”,黄庭坚与秦观感情真挚。秦观死后,黄庭坚在衡阳看到了秦观的遗作《千秋岁》,感慨万千,提笔写下悼念秦观的《千秋岁》。
全词既写了他们同朝为官时的欢乐,两人意气相投,关系亲密,常常在一起饮酒聚会,纵谈国家大事,会商诗词论文,其情也融,其感也深;又写了秦观之死对他内心的打击,在他看来,秦观之死,对他来说是失去了一位交谊深厚的朋友,对国家则是失去了一位盖世英才,这让黄庭坚内心十分沉重。
词中,“洒泪谁能会?醉卧藤阴盖。人已去,词空在。”强烈表露了他的悲痛之情。而“重感慨,波涛万顷珠沉海”,便把自己的遭遇融进怀念之中,仿佛在说,秦观已去,自己尚在被贬途中,命运还有什么不同吗?
这样写了,次年,黄庭坚即死于宣州,又一颗明珠沉入了茫茫大海。
对于他的词,陈师道说:今天的词人唯有秦观和黄庭坚。对于他的诗,评家也推他和苏轼同名。这当然是一家之言,比如推柳永第一,推周邦彦唯此一人,推秦观高于苏轼黄庭坚,等等,是一个道理,无须争论。
胡云翼说:“黄庭坚的词品类很杂:有的是文字游戏,有的淫俗不堪;也有的写得很出色,意义严肃,风格疏宕。”应是中肯的评价。
干嘛非要给黄庭坚排座次呢?
读他的好词,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享受。这就足矣。
何况,黄庭坚多才多艺,写诗成了派还成了江西诗派的领袖,书法又同苏轼、蔡襄、米芾成了“宋四家”,其各方面的影响还是巨大的。
黄庭坚号山谷。他的词便像被劲风吹削的山谷一样,鳞次栉比,拔地而起,将永远地耸立在我们面前。
(注:黄庭坚词句除注明外,分别选自《念奴娇·断虹霁雨》《满庭芳·茶》《蓦山溪·赠衡阳妓陈湘》《鹧鸪天·黄菊枝头生晓寒》《南歌子·槐绿低窗暗》《诉衷情·一波才动万波随》《西江月·老夫既戒酒不饮》《虞美人·宣州见梅作》《木兰花令·当涂解印后一日》《品令·茶》《归田乐引·对景还消瘦》《南乡子·重阳日》《诉衷情·小桃灼灼》《阮郎归·歌调态》《看花回·香引春风》等。)
摄影 玥彤(虔州画上)
▼
欧阳斌,江西瑞金人,赣州市章贡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退休,章贡区作家协会顾问。现居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