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日龙
(接上期)
5
郑劲松比俞阿姨大五岁,之前是位农村小伙,在土改工作时表现积极,后被选送到地区青干班学习,学业结束后分配到俞阿姨父亲所在单位。1958年,全国大跃进,各地大办工业,郑劲松安排到前往城南筹办一家大型金属冶炼厂。因战备需要,冶炼厂以编号命名,对外称八0八厂;与此同时,城北也兴办了另一家同系统工厂,命名为八0九厂。
两个厂竣工投产后,形势看好,人员骤增,于是又陆续办起了学校、医院等机构。此时,郑劲松被任命为厂里的副厂长,家也安排在了厂内宿舍区,俞阿姨当时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为家里工作两不误,俞阿姨顺理成章地从城里学校调入厂办学校。
俞阿姨到现在都还清晰地记得,到新学校报到后,校长带她去库房搬办公桌的情景。那时,一切提倡勤俭办事,库房里的桌椅台凳都是学校向厂内各车间(部门)和职工个人募捐而来的,在一大堆造型各异的桌椅台凳中,俞阿姨一眼就相中一张旧五斗桌,赫色油漆,虽然笨重,但扎实,是她喜欢的款色。她说,就是它了。
同俞阿姨一道去领办公桌的,还有姜玟玟。俞阿姨与郑劲松结婚后,在她的介绍下,姜玟玟也嫁给了八0八厂的一位退伍军人,两人便同时调入厂里的学校。姜玟玟看中的是一张相对轻巧好看的办公桌,两人搭手,把两张桌子一先一后抬进教师办公室,就忙着清洗和整理起来。俞阿姨的这张五斗桌,居左是个大抽屉,下部悬空;居右是上下四个小抽屉,不知道是哪里卡住,最下面的这个小抽屉怎么拉也拉不出来。考虑到已经也有这么多抽屉可用,俞阿姨就没再管它。
成了家,有了两个孩子,身边又有最好的闺蜜仍在做同事,加上当时周围的人们都沉浸在一切都大干快上的巨大热情和兴奋中,俞阿姨感觉到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工作是多么的愉快!教学之余,受那些年社会氛围的影响,俞阿姨喜欢上了诗歌,她不仅自己读,还读给学生们听;读多了,她还写,渐渐的,在学校,在厂里,不少人都知道,俞敏老师能写诗哩,她写的诗,一旦读出来,可好听了。
青青的小草探出身子,
红红的太阳花绽开笑容,
这就是我们的校园她无比美丽,
琅琅的读书声向蓝天致意。
俞阿姨写的一首小诗,经一位音乐老师谱成曲子,成了学校的校歌。学校举办升旗仪式、集会、歌咏比赛,这首校歌都是保留曲目,每当听到它,俞阿姨就像在心里抹了蜜糖,青春的脸上掩饰不住满满的骄傲和欢快。
每天的日子都是开心和充实的。一个傍晚,放学了,俞阿姨走出学校,远远地见一个似曾熟悉的身影向她走近。俞敏,俞老师!俞阿姨正努力地回想这人是谁时,来人已来到她的面前,并且叫了她的名字。
俞阿姨终于想起来了,来人是她高小毕业班时的语文老师李文华。差不多有十年未见了,李老师还是那么高挑、俊郎,他对着她笑,眯缝着一对深邃的细眼,露出一排洁白整齐的牙齿。
哇,李老师,怎么是你!俞阿姨兴奋地喊了出来。
想不到吧,我是特意来看你,而且要向你祝贺来的!李老师说。
通过交谈,俞阿姨才得知,当年,她和姜玟玟几个同学去县里的师范读书时,李老师因为文章写得好,调地区文联工作去了,后来又几经工作变动,现在已是地处城北的那家八0九厂的党委宣传部长。
我们又在同一个系统工作了,缘分,缘分啊!李老师感叹道。停了停,李老师问,喂,你还记得我们系统几个月前举办的劳动者之歌诗文大赛吗?
俞阿姨回想了一下,是有这事,当时校长找到她,把厂里转发的一个文件给她看了,还让她代表学校投稿呢!
记得啊,怎么了?俞阿姨问。
李老师盯着俞阿姨脸上看,你是不是写了一首诗,题目叫《我庆幸,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
嗯。俞阿姨说。
这就对了,我一看作者名字,就想是你。没想到,我们的俞敏同学成诗人了!跟你透露一下,这诗被评为一等奖了,过几天就要宣布,而且还要开评奖揭晓大会。李老师说。
俞阿姨的胸口呯呯直跳,她努力地抑制着,脸上飞出两朵红晕。
李老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俞阿姨问。
哈哈,这又是你想不到的吧!李老师爽朗地笑出声来,这次征文,我们系统专门抽我出来做主评委,评奖地点就设在你们厂。评完奖后,还要在你们厂里举办一期全系统的业余作者文学创作学习班,时间一个月,整个学习班的工作也是我负责。我要在你们厂里吃住一个月了哦!
真的啊,那太好了!俞阿姨一时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这期学习班,我们会请全地区最好的老师来上课,到时你也来吧!李老师说。
这么好的事,又是在我们厂,我一定来,一定来!俞阿姨说。稍顷,俞阿姨想起了什么,对了,李老师,姜玟玟也和我同一所学校呢,我明天告诉她,我又见着你了!
好啊好啊,先代我向她问个好!李老师听俞阿姨这么一说,又是添了高兴。
6
第二天一上班,俞阿姨首先把见着李老师的事给姜玟玟说了,姜玟玟一听,也兴奋得不得了,嚷嚷着说那我们现在就去见他,快,快!俞阿姨亲昵地擂了她一拳,说,急什么急,不上课了!李老师说了,他住在我们厂招待所,要住一个月呢,时间有的是。
接着,俞阿姨便把创作学习班的事说了,话里还有意思,想让姜玟玟一同去。姜玟玟连连摇头,我这水平,你又不是不知道,以前每次做作业、备考什么的,还不都是指望你,这写什么小说、诗歌的,我更是七窃通了六窍,一窍不通。得了吧,这热闹我就不凑了,你要是听课需要换课、顶课,我倒是可以帮上忙!
上午下了课,俞阿姨和姜玟玟一起,到厂里招待所见了李文化老师,师生三人相谈甚欢。过了几天,庆国庆诗文大赛颁奖大会如期在八0八厂大礼堂召开,全系统来了不少领导和获奖者,表彰大会开得非常隆重。俞阿姨在会上特别受人关注,大家都向她投去艳羡的眼光。
表彰大会结束后,全体获奖者同与会领导、评委合影,李老师特意让俞阿姨站在他的身后,他坐在前排,身后是自己曾经的学生,心里别提有多自豪。
俞阿姨写诗获奖,给学校争了光,她要去参加创作学习班,学校当然支持,特意让其他老师顶课,给了她一个月的全假。郑劲松是厂里的领导,老婆获奖,他也有面子,对俞阿姨要脱产学习,他自然也同意。
那时,俞阿姨女儿五岁、儿子三岁,他们一脱奶,就交由原先的邻居蔡婆婆带,白天送去,下午下班后接回。蔡婆婆之前在国有饮食店上班,前几年年纪过了五十,算不了退休,单位每个月发部分生活费,就离职了,正好有时间帮俞阿姨照顾孩子。俞阿姨和郑劲松要算钱给她,她也不收,只说自己一个人,钱够花,能把孩子送来,还是给她这个老婆子,日子添了热闹呢!
郑劲松工作忙,平日送接孩子的事,都是俞阿姨一个人承担,之前在学校上课,时间上有规律,俞阿姨和蔡婆婆都习惯了,可这参加创作学习班,有时晚上有课或有活动,接孩子的时间就保证不了了。蔡婆婆知道俞阿姨心里为难,主动说,不碍事的,你要是晚点来接,我就煮点东西,先让两个小家伙填饱肚子,放心,两个小家伙就是我的亲骨肉。
没有了后顾之忧,此后的一个月里,俞阿姨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班的学习里去了。在这一个月里,她头一次系统地了解了诗歌创作的专业理论,尽情倘佯在诗歌浩瀚的海洋中。透过这扇窗口,她看见了蔚蓝的天空白云飘飘,地底下的花儿竞相开放,爱情的种子在田野、在山涧发芽生长……
也是在这个月里,俞阿姨对李文化老师有了更多的了解。原来,还在他做她们的小学老师时,李文华老师就用笔名写了大量诗歌,通过一些特殊渠道,发表在外地的进步报纸上。他的诗,歌颂光明、向往自由,鼓励着人们乐观生活、迎接美好。
“黑色的夜透露出微微光亮/我就迫不及待地啼叫出第一声脆响/睡眼惺忪的人们啊/快打开你们的窗口/有一缕阳光正蓄势而发/很快就要把我们房子照亮。”俞阿姨反复吟诵着李文化老师早年写下的这些诗歌,再看着李老师现在那张生气勃勃的脸庞,心底不由得又多添了一份敬重和亲近。
让俞阿姨始料未及的是,学习班结束前几天的一个下午,李文华老师突然把她叫到授课点旁边的一个偏僻处,偷偷地塞给她一个信封,什么话也没说,转身就走了。俞阿姨很纳闷,打开信封,发现里头只装有两张电影票,再一看时间,是第二天晚上城里一家电影院的。俞阿姨的那颗心啊,顿时五味杂陈、惊恐万状,她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敢想,脑海里只反复跳出这几个字:不能去,不能去!
手里攥着的这个信封,此刻就是一块烧红的木炭,烫得俞阿姨手心火辣辣一阵生痛。她想把它扔了,想想不妥,怕被别人捡了;想把它撕得粉碎粉碎,手指又软绵绵的,完全使不上力。最后,俞阿姨只好长吸了一口气,重新把电影票塞回到信封里,放入上衣的口袋,再用一只手死死的压住。
俞阿姨走出授课点所在的厂招待所,拐上门口的一条厂道,沿一侧围墙的一条小路,走到厂区西北角的学校,尽量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走进办公室。她坐在自己的那张五斗办公桌前,趁没人注意,拉开右侧的第三个小抽屉,把信封往抽屉里一扔;推回抽屉的时候,她定了定神,再次伸出手,重重地推了几推,等确定它到底是严丝合缝了,才又若无其事似地重新站起身,走出办公室。
第二天听课,俞阿姨和李文华老师打了几次照面,每次她都头一低,急急地就从他身边走了过去。李文华老师几次想叫住她,对她说点什么,嘴一开,喉头又噎住。当天的课程结束后,俞阿姨没有在授课点有半点逗留,她早早地就赶到蔡婆婆家,把女儿和儿子接了回来。
(未完待续)
摄影 祥瑞(路开文化)
刘日龙,1965年生,江西赣县人,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赣州市章贡区作家协会主席。坚持业余创作,以亲情散文、小小说见长,作品散见各地报刊,著有个人散文集《永远的温馨》(大众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诗集《我问自己》(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年7月),与人合著《一生只做一件事》(光明日报出版社,2017年4月)、《关爱与礼赞》等。赣州路开文化公益活动召集人。
★精彩回顾:【路开原创】城南城北(小说连载/一/刘日龙)
(接上期)
5
郑劲松比俞阿姨大五岁,之前是位农村小伙,在土改工作时表现积极,后被选送到地区青干班学习,学业结束后分配到俞阿姨父亲所在单位。1958年,全国大跃进,各地大办工业,郑劲松安排到前往城南筹办一家大型金属冶炼厂。因战备需要,冶炼厂以编号命名,对外称八0八厂;与此同时,城北也兴办了另一家同系统工厂,命名为八0九厂。
两个厂竣工投产后,形势看好,人员骤增,于是又陆续办起了学校、医院等机构。此时,郑劲松被任命为厂里的副厂长,家也安排在了厂内宿舍区,俞阿姨当时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为家里工作两不误,俞阿姨顺理成章地从城里学校调入厂办学校。
俞阿姨到现在都还清晰地记得,到新学校报到后,校长带她去库房搬办公桌的情景。那时,一切提倡勤俭办事,库房里的桌椅台凳都是学校向厂内各车间(部门)和职工个人募捐而来的,在一大堆造型各异的桌椅台凳中,俞阿姨一眼就相中一张旧五斗桌,赫色油漆,虽然笨重,但扎实,是她喜欢的款色。她说,就是它了。
同俞阿姨一道去领办公桌的,还有姜玟玟。俞阿姨与郑劲松结婚后,在她的介绍下,姜玟玟也嫁给了八0八厂的一位退伍军人,两人便同时调入厂里的学校。姜玟玟看中的是一张相对轻巧好看的办公桌,两人搭手,把两张桌子一先一后抬进教师办公室,就忙着清洗和整理起来。俞阿姨的这张五斗桌,居左是个大抽屉,下部悬空;居右是上下四个小抽屉,不知道是哪里卡住,最下面的这个小抽屉怎么拉也拉不出来。考虑到已经也有这么多抽屉可用,俞阿姨就没再管它。
成了家,有了两个孩子,身边又有最好的闺蜜仍在做同事,加上当时周围的人们都沉浸在一切都大干快上的巨大热情和兴奋中,俞阿姨感觉到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工作是多么的愉快!教学之余,受那些年社会氛围的影响,俞阿姨喜欢上了诗歌,她不仅自己读,还读给学生们听;读多了,她还写,渐渐的,在学校,在厂里,不少人都知道,俞敏老师能写诗哩,她写的诗,一旦读出来,可好听了。
青青的小草探出身子,
红红的太阳花绽开笑容,
这就是我们的校园她无比美丽,
琅琅的读书声向蓝天致意。
俞阿姨写的一首小诗,经一位音乐老师谱成曲子,成了学校的校歌。学校举办升旗仪式、集会、歌咏比赛,这首校歌都是保留曲目,每当听到它,俞阿姨就像在心里抹了蜜糖,青春的脸上掩饰不住满满的骄傲和欢快。
每天的日子都是开心和充实的。一个傍晚,放学了,俞阿姨走出学校,远远地见一个似曾熟悉的身影向她走近。俞敏,俞老师!俞阿姨正努力地回想这人是谁时,来人已来到她的面前,并且叫了她的名字。
俞阿姨终于想起来了,来人是她高小毕业班时的语文老师李文华。差不多有十年未见了,李老师还是那么高挑、俊郎,他对着她笑,眯缝着一对深邃的细眼,露出一排洁白整齐的牙齿。
哇,李老师,怎么是你!俞阿姨兴奋地喊了出来。
想不到吧,我是特意来看你,而且要向你祝贺来的!李老师说。
通过交谈,俞阿姨才得知,当年,她和姜玟玟几个同学去县里的师范读书时,李老师因为文章写得好,调地区文联工作去了,后来又几经工作变动,现在已是地处城北的那家八0九厂的党委宣传部长。
我们又在同一个系统工作了,缘分,缘分啊!李老师感叹道。停了停,李老师问,喂,你还记得我们系统几个月前举办的劳动者之歌诗文大赛吗?
俞阿姨回想了一下,是有这事,当时校长找到她,把厂里转发的一个文件给她看了,还让她代表学校投稿呢!
记得啊,怎么了?俞阿姨问。
李老师盯着俞阿姨脸上看,你是不是写了一首诗,题目叫《我庆幸,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
嗯。俞阿姨说。
这就对了,我一看作者名字,就想是你。没想到,我们的俞敏同学成诗人了!跟你透露一下,这诗被评为一等奖了,过几天就要宣布,而且还要开评奖揭晓大会。李老师说。
俞阿姨的胸口呯呯直跳,她努力地抑制着,脸上飞出两朵红晕。
李老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俞阿姨问。
哈哈,这又是你想不到的吧!李老师爽朗地笑出声来,这次征文,我们系统专门抽我出来做主评委,评奖地点就设在你们厂。评完奖后,还要在你们厂里举办一期全系统的业余作者文学创作学习班,时间一个月,整个学习班的工作也是我负责。我要在你们厂里吃住一个月了哦!
真的啊,那太好了!俞阿姨一时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这期学习班,我们会请全地区最好的老师来上课,到时你也来吧!李老师说。
这么好的事,又是在我们厂,我一定来,一定来!俞阿姨说。稍顷,俞阿姨想起了什么,对了,李老师,姜玟玟也和我同一所学校呢,我明天告诉她,我又见着你了!
好啊好啊,先代我向她问个好!李老师听俞阿姨这么一说,又是添了高兴。
6
第二天一上班,俞阿姨首先把见着李老师的事给姜玟玟说了,姜玟玟一听,也兴奋得不得了,嚷嚷着说那我们现在就去见他,快,快!俞阿姨亲昵地擂了她一拳,说,急什么急,不上课了!李老师说了,他住在我们厂招待所,要住一个月呢,时间有的是。
接着,俞阿姨便把创作学习班的事说了,话里还有意思,想让姜玟玟一同去。姜玟玟连连摇头,我这水平,你又不是不知道,以前每次做作业、备考什么的,还不都是指望你,这写什么小说、诗歌的,我更是七窃通了六窍,一窍不通。得了吧,这热闹我就不凑了,你要是听课需要换课、顶课,我倒是可以帮上忙!
上午下了课,俞阿姨和姜玟玟一起,到厂里招待所见了李文化老师,师生三人相谈甚欢。过了几天,庆国庆诗文大赛颁奖大会如期在八0八厂大礼堂召开,全系统来了不少领导和获奖者,表彰大会开得非常隆重。俞阿姨在会上特别受人关注,大家都向她投去艳羡的眼光。
表彰大会结束后,全体获奖者同与会领导、评委合影,李老师特意让俞阿姨站在他的身后,他坐在前排,身后是自己曾经的学生,心里别提有多自豪。
俞阿姨写诗获奖,给学校争了光,她要去参加创作学习班,学校当然支持,特意让其他老师顶课,给了她一个月的全假。郑劲松是厂里的领导,老婆获奖,他也有面子,对俞阿姨要脱产学习,他自然也同意。
那时,俞阿姨女儿五岁、儿子三岁,他们一脱奶,就交由原先的邻居蔡婆婆带,白天送去,下午下班后接回。蔡婆婆之前在国有饮食店上班,前几年年纪过了五十,算不了退休,单位每个月发部分生活费,就离职了,正好有时间帮俞阿姨照顾孩子。俞阿姨和郑劲松要算钱给她,她也不收,只说自己一个人,钱够花,能把孩子送来,还是给她这个老婆子,日子添了热闹呢!
郑劲松工作忙,平日送接孩子的事,都是俞阿姨一个人承担,之前在学校上课,时间上有规律,俞阿姨和蔡婆婆都习惯了,可这参加创作学习班,有时晚上有课或有活动,接孩子的时间就保证不了了。蔡婆婆知道俞阿姨心里为难,主动说,不碍事的,你要是晚点来接,我就煮点东西,先让两个小家伙填饱肚子,放心,两个小家伙就是我的亲骨肉。
没有了后顾之忧,此后的一个月里,俞阿姨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班的学习里去了。在这一个月里,她头一次系统地了解了诗歌创作的专业理论,尽情倘佯在诗歌浩瀚的海洋中。透过这扇窗口,她看见了蔚蓝的天空白云飘飘,地底下的花儿竞相开放,爱情的种子在田野、在山涧发芽生长……
也是在这个月里,俞阿姨对李文化老师有了更多的了解。原来,还在他做她们的小学老师时,李文华老师就用笔名写了大量诗歌,通过一些特殊渠道,发表在外地的进步报纸上。他的诗,歌颂光明、向往自由,鼓励着人们乐观生活、迎接美好。
“黑色的夜透露出微微光亮/我就迫不及待地啼叫出第一声脆响/睡眼惺忪的人们啊/快打开你们的窗口/有一缕阳光正蓄势而发/很快就要把我们房子照亮。”俞阿姨反复吟诵着李文化老师早年写下的这些诗歌,再看着李老师现在那张生气勃勃的脸庞,心底不由得又多添了一份敬重和亲近。
让俞阿姨始料未及的是,学习班结束前几天的一个下午,李文华老师突然把她叫到授课点旁边的一个偏僻处,偷偷地塞给她一个信封,什么话也没说,转身就走了。俞阿姨很纳闷,打开信封,发现里头只装有两张电影票,再一看时间,是第二天晚上城里一家电影院的。俞阿姨的那颗心啊,顿时五味杂陈、惊恐万状,她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敢想,脑海里只反复跳出这几个字:不能去,不能去!
手里攥着的这个信封,此刻就是一块烧红的木炭,烫得俞阿姨手心火辣辣一阵生痛。她想把它扔了,想想不妥,怕被别人捡了;想把它撕得粉碎粉碎,手指又软绵绵的,完全使不上力。最后,俞阿姨只好长吸了一口气,重新把电影票塞回到信封里,放入上衣的口袋,再用一只手死死的压住。
俞阿姨走出授课点所在的厂招待所,拐上门口的一条厂道,沿一侧围墙的一条小路,走到厂区西北角的学校,尽量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走进办公室。她坐在自己的那张五斗办公桌前,趁没人注意,拉开右侧的第三个小抽屉,把信封往抽屉里一扔;推回抽屉的时候,她定了定神,再次伸出手,重重地推了几推,等确定它到底是严丝合缝了,才又若无其事似地重新站起身,走出办公室。
第二天听课,俞阿姨和李文华老师打了几次照面,每次她都头一低,急急地就从他身边走了过去。李文华老师几次想叫住她,对她说点什么,嘴一开,喉头又噎住。当天的课程结束后,俞阿姨没有在授课点有半点逗留,她早早地就赶到蔡婆婆家,把女儿和儿子接了回来。
(未完待续)
摄影 祥瑞(路开文化)
▼
刘日龙,1965年生,江西赣县人,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赣州市章贡区作家协会主席。坚持业余创作,以亲情散文、小小说见长,作品散见各地报刊,著有个人散文集《永远的温馨》(大众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诗集《我问自己》(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年7月),与人合著《一生只做一件事》(光明日报出版社,2017年4月)、《关爱与礼赞》等。赣州路开文化公益活动召集人。
★精彩回顾:【路开原创】城南城北(小说连载/一/刘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