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开原创】城南城北(小说连载/一/刘日龙)

文/刘日龙
 



 
城南住着老俞,俞阿姨。城北住着老李,李老师。俞阿姨今年八十有五,李老师过完今年则奔九十了。
 
噗噗,噗噗。城南俞阿姨家,厨房里的煤气灶灶台上正蒸着东西,沸水冲击着锅盖,一仰一合,发出有节奏的声响,白色的水蒸气弥漫在蒸锅上方的一片小小天地间。1,2,3……60;1,2,3……60。俞阿姨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心里一遍一遍地默念着从一到六十这些数字。咦,这是第几个一到六十了?明明刚才还记着来着,怎么念着念着就忘了,真是老糊涂了!
 
外婆,到时间了,走,我们一起去看看!外孙女田田从里屋跑出来,她跑到俞阿姨身边,脸蹭着脸,然后伸出双手,插在外婆的腋窝下,将她搀扶起来。婆孙俩进得厨房,再靠近锅台,田田伸手把火关掉,一揭锅盖,一团雾气瞬间散开,露出一锅又松又软、黄灿灿的南瓜馒头。
 
成功了,成功了!田田搂着外婆,又蹦又跳。
 
我就说了嘛,我家崽崽是最能干的!俞阿姨紧紧地搂着田田,田田发梢上、脸颊上、衣角间,以及她身上所有地方散发出来的气息,都渗进俞阿姨脸上的肌肤里去了,渗进她身子里的每一处骨胳里去了。
 



 
提起这南瓜馒头,俞阿姨记得,那年,她十四岁,刚从城里的一所小学读完高小。对,就是那天,1949年8月27日。这天,她早早做好晚饭,便坐在一张四方几椅上,支起耳朵,等着父亲回来。饭是一钵蒸米饭,菜是一盘炒眉豆。这眉豆,是俞阿姨从她和父亲所住的这个大杂院的一处墙角摘的,那面砖墙上,眉豆蔓密密麻麻地伸长着,正是结果旺季,鲜翠的叶茎间,眉豆一个紧挨一个、一簇紧挤一簇,俞阿姨下午在家没事,提了个小竹篮就去摘了,很快就摘了满满一篮子回来。
 
眉豆苗是住在隔壁的蔡婆婆种下的,结的果却是大杂院家家共有的。蔡婆婆说,这地是大家的,我不能一个人占了去。她又说,这眉豆它爱热闹,你越摘它,它长得越多,丫头,你要是想吃,尽管摘。
 
蔡婆婆管俞阿姨叫丫头,其实俞阿姨有个学名叫俞敏,蔡婆婆从不对俞阿姨叫俞敏,每天见了都是左一声丫头右一声丫头,眉眼间满是亲昵和怜爱。俞阿姨也喜欢蔡婆婆丫头丫头地叫她,这会让她想起她那早已不在的母亲,她常想,要是母亲还在,也一定是这样一句一句丫头丫头地叫着吧!
 
天色断黑已经很久了,父亲的脚步声才从大杂院的过道传了过来。俞阿姨赶紧起身,她要去迎父亲,但是还没等她走到门口,父亲便大步流星地跨进门来。俞敏,俞敏,父亲喊着她,两人差点撞了个满怀。俞敏,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解放军明天就要进城了,我们工会刚刚开会布置好了,明天都上街迎接解放军去!父亲说。
 
俞阿姨刚要开口说话,父亲举起左臂,向她亮了亮手里提着的小半袋面粉和半个南瓜,高声嚷道,今天高兴,爸爸替你蒸南瓜馒头吃!
 
爸,人家都煮好饭菜了。俞阿姨嘟哝道。
 
哈哈,傻女儿,饭菜不知道留着明天吃啊!父亲伸出右手,在俞阿姨头上轻轻地拍了拍,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
 
俞阿姨那时还小,尚不知道解放军进城到底意味着什么。她只知道,近几个月来,父亲是越来越忙了,常常要半夜三更才回到家来,她有时醒了,偷偷地看父亲,他的脸上要么是严峻,要么是舒展,反正看他的脸色,比起之前那么多年来的任何时候都丰富生动了许多。父亲到底在忙什么,她很想知道,但她又不想问,打小起,父亲又当爹又当妈,把她一手拉扯大,她不愿让父亲再为她平添更多心思。
 
父亲开心,俞阿姨则更开心,她隐约觉得,父亲的开心,应该是与他这几个月来的早出晚归有着某种关联。她为父亲高兴,这一晚,父亲做的南瓜馒头,比任何时候个头都要大,她一连吃了两个,感觉特别特别香甜。
 
第二天一大早,父女俩一前一后出了院门,汇入全城迎接解放军的欢迎队伍里。在街头,俞阿姨碰见自己的同学姜玟玟,两人结伴而行,从大街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又从那一头走到这一头,到处都是飘扬的小彩旗,每一张脸上都写着兴奋。在这洋溢着欢乐氛围的人流里,俞阿姨还见着了蔡婆婆,蔡婆婆同平时一样,挑着一担茶水,来到城墙边的一个城门下。她把茶担搁在大家看得见的地方,不时示意人们前来喝茶,不同的是,以前蔡婆婆的茶水是要二分钱一碗的,而这天,她却是免费的。
 
蔡婆婆!蔡婆婆!俞阿姨飞快地跑过去,高声叫着。
 
丫头,你也这么早啊!不知为什么,有一刻,蔡婆婆的脸上还是添了愁云的,她正若有所思,被俞阿姨的叫声打断,回过神来,她的脸上就又露出慈祥来了。我闻到你家昨晚的南瓜馒头味了,好香啊,丫头!
 
俞阿姨:是啊是啊,爸爸做的!本来想送几个给您吃的,只是想到太晚了,怕婆婆睡了呢!
 
乖丫头,有你这句话,婆婆可是比吃上几口还开心哦!蔡婆婆回答道。
 

3
 
好事接踵而来。三个月后,俞阿姨、姜玟玟等几个同学接到原来所在学校通知,她们要被送去一百公里外的一家县里师范学校读书,还告诉她们,等读完二年后,就可以回到城里学校来当老师。解放了,解放后的社会才是我们大家的社会,还沉浸在一切似乎都变了样,时时都有惊喜扑面而来生活状态中的俞阿姨,直到这时,才越来越清晰的感受到,难怪父亲,难怪全城的人们,对那个解放军进城的日子,是多么的期待和欢欣鼓舞!
 
离家的那天,全大杂院的人都来送她。蔡婆婆一手紧紧攥着俞阿姨的手心,一手抹着眼泪。丫头,你是我看着长大的,你这可是第一次出远门哈。丫头,在外面要好好照顾自己,想家了,就回来,知道不?
 
嗯。俞阿姨用温软的手心,替蔡婆婆揩拭着眼泪。临要动身,她提脚刚走出几步,又转过身来,面向众人,恭恭敬敬地行了个鞠躬大礼。
 
二年后,俞阿姨她们毕业了,回到城里当上了小学老师。短短的二年间,城里城外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处处洋溢着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热潮。其间,俞阿姨家也喜事不断,先是父亲被安排到地区行署工业处工作,成了国家干部;再接着是父亲在单位分到了宿舍,父女俩告别了原先居住的大杂院。俞阿姨去新学校报到的第一天,第一时间就回到了大杂院,她要把喜讯告诉蔡婆婆,告诉大杂院里的每一个人。
 
此时的蔡婆婆,身子骨明显比二年前硬朗了许多,她告诉俞阿姨,自己已在国有的一家饮食店上班,每个月也能拿到固定工资了,一个人过日子,完全够了。蔡婆婆说,丫头,我都活了大半辈子的人了,做梦也没想到还有这日子,唉,要是你妈还在,该多好啊!
 
关于妈妈,不提倒好,一提,俞阿姨就哭了,蔡婆婆也陪着哭。俞阿姨刚出生不久,母亲得了心脏病,走了,俞阿姨对母亲没有印象,但蔡婆婆不至一次跟她讲,你母亲,多好的人啊,见谁都笑,怎么就这么命薄!
 
家里有张父亲和母亲结婚时的合影,她常拿来跟镜子里的自己做比较,发现自己越来越长得像母亲,小小的年纪,心里便开始知道什么叫失亲之痛,她想母亲。
 
幸好,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4
 
一年后,俞阿姨十七岁。这天,父女俩吃过晚饭,俞阿姨收拾好碗筷,正准备到自己房间去备课,父亲叫住她。俞敏,你过来,爸爸跟你讲件事。
 
这些年,父亲工作更加卖力,一有时间就往深山老林的钨矿跑,风吹日晒,脸色黝黑,四十多岁的年纪,头发便已白了一半。俞阿姨呢,则是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教学事业中,青春正当时,理想在放飞,父女俩分多聚少,即使难得在家一聚,平时也是各忙各的,还真没有好好地坐下来聊个天、谈个事!
 
爸,又有什么好事?俞阿姨搬个矮凳,坐到父亲身边,把头靠在父亲腿上。
 
父亲轻轻抚摸着女儿的一头秀发,女儿啊,你也长大了,你看你,多漂亮的一个女子。有男朋友了吗?
 
俞阿姨把头从父亲腿上抬开,脸上滚烫滚烫的。爸,人家工作可是挺认真的啊,我才没有!
 
父亲扑哧一笑,哪个说你工作不认真了,我自己的女儿,我还不知道!顿了顿,父亲又说,女儿呐,爸爸就是想,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现在工作稳定,有自己的追求,不可能总在爸爸身边。只有等你成家立业了,爸爸的这颗心啊,才能彻底放松下来呢!
 
见父亲认真,俞阿姨这才也认真起来,噘着个嘴唇听父亲把话说完。原来,父亲单位新来了个小伙子,叫郑劲松,长得一表人才,小伙子事业心强,父亲打心眼里喜欢,就有意撮合女儿与他交往。
 
整整一个晚上,俞阿姨都没有睡着,她在想着父亲对她说过的每一句话。尽管在这以前,俞阿姨还从未有过恋爱的念头,只是现在,父亲把它提出来了,人也是父亲看中的,父亲就是她的依靠、她的信任,她不能不认真对待。
 
在父亲的安排下,两个年轻人见了面,彼此都留下了较好印象。此后,随着交往的不断深入,两颗年轻的心越靠越近,次年,俞阿姨满十八周岁,到了当时规定的法定结婚年龄,两人即举办了一个简单而又热烈的婚礼。
 
(未完待续)
 

摄影  祥瑞(路开文化)



刘日龙,1965年生,江西赣县人,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赣州市章贡区作家协会主席。坚持业余创作,以亲情散文、小小说见长,作品散见各地报刊,著有个人散文集《永远的温馨》(大众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诗集《我问自己》(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年7月),与人合著《一生只做一件事》(光明日报出版社,2017年4月)、《关爱与礼赞》等。赣州路开文化公益活动召集人。

Copyright © 2015-2020 路开文化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00107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