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开原创】不能忘却的童年——再忆我的母亲

文/曾庆蕾


孩提时代随母亲背井离乡来到赣州城,住进了九曲巷外婆家。那时确实太小,还不懂得什么是生活的艰难与困苦,因为家中有母亲,有哥姐护着我,还有太祖母、外祖母及众多的亲人长辈呵护着我。

童年时代无论经历的是苦涩抑或是快乐,于我都同样刻骨铭心,于我都很重要,甚至可以说,正是这些童年的经历,塑造了我的人格品性,成就了我的人生,尤其是母亲的教诲,更是让我终生受益。

先讲一个发生在自已家里的故事吧。

小时候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饭,大哥伸筷子夹菜时,就常常被母亲用筷子敲他的手。原因何在呢?原来大哥握筷子的方法不对。他握筷子时老是把大拇指翘起来,伸筷子夹菜时,那只大拇指就指向别人。所以他每伸一次,母亲就敲他一次,直到大哥完全纠正为止。

 


我常常为此偷偷发笑,也暗暗告诫自己,千万别像兄长那样伸筷子夹菜。

后来母亲告诉我们兄妹几个说,她小时候也这样,外公就常敲她的手。外公说这样握筷子夹菜,既不礼貌又不雅观,所以母亲也不希望我们这样。我记住了母亲讲的这件事,因而每到吃饭时便特别的谨慎。

同住在九曲巷大院里的有几十户人家,家家都有好几个孩子,每天临到傍晚时,院子里大大小小的孩子就喜欢凑在一起嬉闹玩耍。母亲总是嘱咐我,不许与别人家的孩子打架,不管是比你大还是比你小。

何家有个小子与我同龄,可长得比我高,比我粗壮,打起架来我根本不是他的对手。可这小子狡猾,有一次我俩在院子外打起来了,明明是我吃了亏,可进家门时,他却大声地哭了起来,弄得他父母以为我欺侮了他,而母亲又总是责备我,搞得我有口难辩。

长大后渐渐明白,母亲这样做是对的,它让我学会了谦让与宽容,懂得了做人要厚道。



再说说过大年吧。除夕夜美美地饱食一顿,再甜甜地睡上一觉之后,大年初一天刚蒙蒙亮,母亲就把我从睡梦中叫醒,说是要抢在最前头去给太婆、外婆们拜年。

母亲很快替我穿好衣服,半拖半拽的把我带到大厅,太婆和外婆早就端坐在太师椅上,太婆还手握水烟壶抽着她的烟袋。不一会,整个家族的大人小孩都来到了大厅,大厅里顿时显得热闹起来。

大家半围着大厅站着,每张大脸与小脸上都堆满了笑容,喜气盈盈。

等到太婆吸足了她的水烟袋后,拜年就正式开始了。我是第一个上去给太婆、外婆拜年的。母亲先是让我脸朝太婆站直了身子,然后双膝跪下,双手撑在地面上,脑袋一下一下地朝太婆磕头。

母亲一边纠正我不够正确的动作、姿势,一边在我耳边轻声嘱咐说,快叫太婆好!太婆早安!曾外甥弟仔(我的小名)给您拜年了!



拜完太婆后,再转向外婆行同样的大礼,最后还得向所有在场的舅舅姨娘们拜年,虽不用下跪了,但也必须先站直身子,再双手抱拳弯下腰,行鞠躬礼。当年我根本不明白过年为什么要跪着给大人们磕头,连跪都跪不好,头肯定也磕得很不像。

虽如此,但磕完头拜完年之后还是蛮高兴的,因为太婆和外婆都会给我一个小红包。待到回到自家屋里拆开红包一看,太婆一元,外婆五角。你可别小看这一元、五角,在我的孩提时代却是大数字,能派大用场的。

我把红包交给母亲时忍不住问母亲说,过年为什么要拜年啊?母亲说,那是咱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以示相互地问候,表示祝福。哪为什么小孩向大人拜年都要下跪磕头,而大人却不要呢?母亲说,因为你小呀,怕你记不住要向长辈们拜年,下跪磕几个头就记住了!哦,是这样,那我记住了。



我又问母亲,为什么大厅里这么多人我都得朝他们拜年,就连比我小的我也得拜个年问声好呢?母亲笑了笑说,怎么,觉得委屈啦?因为你辈份小呀,大厅里所有人都是你的长辈,尊重长辈是应该的,人若没了辈份之分,就会乱了伦理,坏了规矩。

噢,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好多年的大年初一我都是这样度过的,直到长成了可以不下跪磕头的年纪,但下跪磕头拜年的仪式感却始终记在心。此后无论对人对事,我都觉得应与拜年一般具有仪式感。
后来长成大人了,成家立业了,再后来慢慢地变老了,但童年的这些记忆却始终忘不了,现在更觉得它们是不能忘却的。

 
摄影  祥瑞(路开文化)



 
曾庆蕾,笔名寄白,赣州市作家协会会员,赣州市章贡区作家协会副主席,赣州路开文化文友。

Copyright © 2015-2020 路开文化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00107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