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开原创】辛派三刘(欧阳斌)

文/欧阳斌
 


 
刘过的慷慨生怨,刘克庄的慷慨生哀,刘辰翁的慷慨生悲,奏响了南宋豪放主义的三段乐章。比之辛弃疾,刘过小十四岁,刘克庄小四十七岁,刘辰翁小九十二岁且在元朝生活了二十年。然而,他们却在不同时代秉承辛弃疾的爱国主义精神,以昂扬的豪气、铿锵的词句、奔涌的情思和跌宕的意境,把各自的乐章弹拨得动人心弦。这样,他们便被文学史称为“辛派三刘”。
 
作为辛弃疾的好友刘过,一生四次应举不中,多次上书屡陈恢复中原大计而不被重视,他心中之怨溢于言表。他写道:“四举无成,十年不调,大宋神仙刘秀才。如何好?将百千万事,付两三杯。”这就把平生豪气消磨酒里。他又写道:“拂试腰间,吹毛剑在,不斩楼兰心不平。”这却是为国事大声疾呼了。
 
特别是凭吊岳飞的词,刘过写得畅快淋漓、悲壮激越:说岳飞浩气长存,写“身草莽,人虽死,气填膺,尚如生”;写沦陷地区忆及岳飞,云:“忆故将军,泪如倾”;写岳飞一片丹心,云:“臣有罪,陛下圣,可鉴临,一片心”,控诉皇帝不辨真伪而酿成这千古奇冤;写岳飞死了,奸臣终归要被人民唾弃,云:“万古分茅土,终不到,旧奸臣。”如此抒写,爱憎分明,充分表现了刘过的精神境界,反映了他和人民一致敬仰民族英雄的思想感情。可见,刘过的怨,既怨怀才不遇,更怨国家不图恢复。
 
刘克庄成年后,南宋王朝的敌人正渐渐从金变为蒙,中原恢复的愿望越来越渺茫。但他依然高举辛弃疾的大旗,毫不隐讳和掩饰自己关怀国家命运、揭露朝廷构和的坚定态度,把词句写得铁打铜锤。他这样描写自己年少时精通韬略、武艺高强:“一卷《阴符》,二石硬弓,百斤宝刀。”他这样描写自己初参军幕时的气度:“金甲雕弓,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他这样描写自己的远大抱负:“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他这样描写伤时念乱的哀怨:“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
 

这一系列豪迈句子涵盖的二百六十四首词,使刘克庄的创作旋即走上宋末文坛领袖的位子,胡适说他:“有悲壮的感情,高尚的见解,伟大的才气。”说刘克庄爱国之心如陆游,高洁之志如辛弃疾,也是至今没有被人怀疑过的高度评价。
 
诚然,三人中最为悲切的,莫过于亲历南宋灭亡的刘辰翁。都说他的创作充溢《麦秀》之悲。最早录于《史记》的文人诗《麦秀》,相传是商纣王叔父箕子朝拜周室时慨愤而作的诗篇,诗云:“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满纸悲伤,令人痛心。国家颠覆了,同样的,刘辰翁最多的东西便是眼泪。
 
他这样反复咏叹:“醉中幸自不曾愁。谁唱春花秋叶泪偷流。”“谁见梅花如泪不言中。”“我已无家,君归何里?中路徘徊七宝鞭。风回处,寄一声珍重,两地潸然。”“寂寞江南轮四角,问长安、道上无人住。啼尽血,向谁诉?”泪变成血还啼尽,刘辰翁之悲早已抒写得力透纸背了。他自然不甘于亡国的,早期即对贾似道“未见敌,鸣啰而溃”进行过无情的揭露,元朝成立后立即隐居不仕,一生写下的三百五十四首词,均深切表达了眷恋故国故土的悲情,很具感人力量。
 
概而言之,三刘是慷慨的,他们不愧为辛弃疾的传人;三刘是豪壮的,他们奔放的激情至今奔涌不息;三刘又是各呈情态的,他们用独特的辞情为辛派词风添音壮色。
 


 
其实,刘过一动笔,豪放派词的散文化、议论化倾向就出现了。请读他的《沁园春·寄辛承旨。时承旨诏,不赴》: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东坡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
 
白云天竺去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俳徊。
 
这是现存特别奇特的一首宋词。
 
作者要去访问辛弃疾,却被白居易、苏轼、林和靖三位古人拦住,从而一道在杭州西湖喝酒聊天了。苏轼有“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妙句,白居易有“一山分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的名篇,林和靖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佳吟,刘过同他们纵心玩世,既想象奇特,又极有创意,把自己的豪情逸气、雅韵骚心很充分地喧泻出来。全词创作摆脱了格律约束,很得辛派自由疏放的特征,几乎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作品。
 
这样说仿佛赞美的是形式,实际上,刘过的词,内容永远是形式难以企及的,那就是他的战斗姿态。下面这首《西江月》,是他为祝贺韩侂胄生日而写的。宋宁宗嘉泰四年,宰相韩侂胄定议伐金,的确振奋民心,刘过当然欣喜异常,他写道:
 
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欤?”曰:“可”。
 
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大家齐唱《大风歌》,不日四方来贺。
 

词中抗战求胜的决心,使人读来热血奔腾。虽然用了典故,但都是读者容易想起的。作者认为,取得胜利之时,全国人民谁不会高唱:“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是一个多么鼓舞人心的场面啊。
 
作为辛弃疾的座上客,他一生浪迹江湖却矢志不改报国情操。他的全部词作,大致有两个表达,一是感慨失才,二是感慨失国。
 
失才即空有报国方略,终不被人用,献身无路的牢骚和埋怨常常浑然一气。他写道:“盗号书生,强名举子,未老雪从头上催。”盗号、强名,说的是枉读诗书而无益于世的痛苦,一个“催”字则饱含人将老而功难立的惧怕,使人读得心酸。他写道:“酒须饮,诗可作,铗休弹。人生行乐,何自催得鬓毛斑?”这说的是战国时代冯谖三次弹铗,礼贤下士的孟尝君都满足了他的要求,当今统治者根本不重用抗战人才,还“弹铗”做什么。这样写,作者的心都碎了,一如陆游诗所言“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情景,使人读得心愤。他写道:“腰下光芒三尺剑,时解挑灯夜语,更忍时灯花弹泪?”腰间有剑、只能对着灯花弹泪,作者平生事业毫无头绪,雄心壮志都成梦幻,想来十分沉痛,也使人读得心怒。
 
史载,刘过好饮酒,喜谈兵,脾睨今古,傲视一世,是一个具备诗情将略的才气超然的人物。面对不济之世,最后不得不感叹:“看来毕竟归田好。”
 
然而,失国即不能收拾破山河之痛,却是刘过的更为重要的心声。他问:“自古英雄安在哉?”说自己:“一剑横空,飞过洞庭,又为此来。”这便是来战斗的。
 
他不停地写下了豪言壮语:“见秋原如掌,枪刀突出,星驰铁骑,阵势纵横。”“弓剑出榆塞,铅椠上蓬山。”前一句讲出塞杀敌,后一句讲著书立说。而“兴之梦,荣枯泪,水东流,甚时休?”虽然“笑书生无用”,也要“唤起杜陵风雨手,写江东渭北相思句”。但一切都化为乌有了,刘过的句子便沉哀入骨了,如:“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莫鼓琵琶江上曲,怕荻花枫叶俱凄怨。云万叠,寸心远。”“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虚名相误,十年枉费辛苦。”如此,刘过失国之痛已经是难以挽回,他给后世读者留下的便是永远的怨恨了。
 


 
刘克庄散文化、议论化的风格丝毫不亚于刘过,他经常在词中发表自己恢复中原的意见,而且写得非常直接。如:“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天壤王郎,数人物方今第一。谈笑里,风霆惊坐,云烟生笔。”“便献俘非勇,纳降非怯。帐下健儿休尽锐,草间赤子俱求活。”“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等等,特别像议论文句。把一首词写成一篇篇论说文,是刘克庄的一大特点。
 
请读《贺新郎·席上闻歌有感》:
 
妾出于微贱。少年时、朱弦弹绝,玉笙吹遍。粗识《国风·关雎》乱,羞学流莺百啭。总不涉、闺情春怨。谁向西邻公子说,要珠鞍、迎入梨花院。身未动,意先懒。
 
主家十二楼连苑。那人人、靓妆按曲,绣帘初卷。道是华堂箫管唱,笑杀街坊拍衮。回首望、侯门天远。我有平生《离鸾操》,颇哀而不愠微而婉。聊一奏,更三叹。
 
这完全是一篇借歌女自述理想情操的议论文,以长短句的形式出现,却又写出了形象,还吟唱得激越慷慨,又不失为摆脱了艺术词之种种束缚、拓宽了丰富空间的一首好词。作者生活在黑暗年代,一生经历了孝、光、宁、理、度宗五朝却四次遭受罢官的迫害,其爱国主义理想和坚持正义的精神,大都通过词作来表达。这首词,以《国风·关雎》和《离鸾操》的正声比喻正义,以歌女的洁身自好比喻自己高尚的节操,使人读来泾渭分明,感触很深。
 
然而,刘克庄更多的咏叹,依然是怀才不遇、报国无门。
 
如:“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怅燕然未勒,南归草草;长安不见,北望迢迢。”“世间久无是事,问苔矶痴坐待谁欤?只怕先生渴睡,钓竿拂着珊瑚。”(大意是:好事许久都没有了,先生还坐在长满苔藓的石头上等候谁呢?)“花共酒,古来二事天尤吝。年光去迅。漫绿叶成阴,青苔满地,做得异时恨。”(意思是人与花共老,人与花同恨)“旧日五侯园圃,今日荆榛狐兔。君莫说中州,怕花愁。”“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
 


到这里,作者像似不再理会边防形势,而其实,这时候的边关眼看就要守不住了,又眼看醉生梦死的朝廷,确实是忧愤叠加啊。刘克庄的词,随着南宋一步步走向灭亡,可以说是越写越激愤,越写越悲壮,越写越灼热,越写越雄放。
 
刘克庄四十多岁时,写词呼吁朝廷联合起义军共同北伐,留下了“记得太行山百万,曾入宗爷驾驭”“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算事业须由人做”等豪言壮语。到了五十多岁,蒙古灭金之后加快了南侵步伐,危险的局面马上就要到来,刘克庄不得不大声疾呼了。
 
请读《贺新郎·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
 
国脉微如缕。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谈笑起,两河路。
 
少时棋柝曾联句。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君莫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快投笔,莫题柱。
 
本词“掉书袋”厉害,二十句词用了九个人物典故:泼韩五世忠抗金、汉张良遇谷城公传授《太公兵法》、唐李筌得骊山老母讲解《阴符经》、唐李正封棋拆联句、前秦符坚欲投鞭断流、张巡许远在唐安史之乱时死守睢阳、卢俌上唐中宗语、班超投笔从戎和司马相如升仙桥题词等,可谓沾染了辛弃疾的毛病。但纵观全词,即使不知道这些典故的出处,作者匡国救时的激情和夺取战争胜利的远大抱负,照样跃然纸上,让人读来热血沸腾。
 
试想:国家脉搏恰如游丝的时候,词人一振精神,发誓要保家卫国,做一名擒缚敌方首领的英雄。这样铮地有声的句子,还不震动心弦吗?
 


 
到了刘辰翁,天果然崩塌。作为一代文人,生己养己的大宋王朝被外族占领,其内心的悲伤是难以自抑的。他写道:“天上低昂依旧,人间儿女成狂。夜来处处试新妆,却是人间天上。”一切都变了,刘辰翁眼里一点儿美丽影子都没有了。
 
比如春吧,几乎都是万物欣欣向荣的象征,古往今来全是赞美之声。可刘辰翁笔下的春,却是亡去的故国,却是被人掠夺的家园,却是满目萧条的土地,却是众多大宋遗民的血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这一“绝”,便是刘辰翁的悲咽、凄凉、哀苦和惨淡。在他的词中,这一系列人世间最难忍受的心境,和着他眷恋故国故乡的浓烈感情,一齐喷涌出来。
 
请读《柳梢青·春感》: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刘辰翁反复咏元夕、端午、重阳,反复咏伤春、送春、感春,都是一样的哀愁,一泻千里的哀愁。上面这首词,即是他悲苦辞情的代表作。你看:元统治下的临安一片凄凉,元军铁蹄带来的阴冷森严,与元宵灯火的喜庆相克,街头的番腔已经失去歌声的悦耳动听,全城怵目惊心的便是一个大大的“愁”字啊。这样写,词人心凉,读词的人自然跟着心凉。
 
这便是刘辰翁的亡国之痛、故国之思、沧桑之感和兴亡之慨。
 
当然,刘辰翁也留下了许多沉郁苍劲的词句,如:“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春去,最谁苦?但箭雁沉边,梁燕无主,杜鹃声里长门暮。”“春去,尚来否?正江令恨别,庚信愁赋。”“壁月初晴,黛云远淡,春事谁立?”“江山画出古今愁,人与落花何处水空流。”“春,汝归欤?风雨蔽江,烟尘暗天。”“春梦家山何处?谁不愿、封侯万户?”“怎知他、春归何处?……问前度桃花,刘郎能记,花复认郎否?”
 

这些同春有关的句子,刚劲有力,曲折顿挫,使人焦虑,令人惆怅。作者表现国难深重、国破家衰时期难以排遣的沉痛心情,其艺术感染力是很强的。
 
写下《宝鼎现·春月》时,刘辰翁即将仙去,宋亡也满了二十年。词人抚今追昔,凄凉倍增,心境悲哀,肺腑痛彻。请读全词:
 
红妆春骑,踏月影、竿旗穿市。望不尽楼台歌舞,习习香尘莲步底。箫声断,约彩鸾归去,未怕金吾呵醉。甚辇路喧阗且止,听得念奴歌起。

父老犹记宣和事,抱铜仙、清泪如水。还转盼沙河多丽。滉漾明光连邸第,帘影动、散红光成绮。月浸葡萄十里。看往来神仙才子,肯把菱花扑碎?
 
肠断竹马儿童,空见说、三千乐指。等多时、春不归来,到春时欲睡。又说向灯前拥髻,暗滴鲛珠坠。便当日亲见《霓裳》,天上人间梦里。
 
初读,不能做到心领神会。然而,词中对故国富贵繁华的眷恋、对当下每况愈下的感叹、对梦境难再的怅恨,还是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这个时候,刘辰翁复国的愿望已经不可能实现了,涌到他面前的,也只有“箫声断”,只有“清泪如水”,只有“菱花扑碎”,只有“肠断”了。由于作者交织着回忆、感慨、痛苦,如张孟浩说的一样“反反复复,字字悲咽”,仅一句“到春时欲睡”,便把作者不堪回首的亡国形态抒写得极其感伤。
 
刘辰翁以其丰富的创作,终于把豪放词推到了高潮。不过,这个高潮,不是豪情万丈,而是慷慨悲歌。
 


 
与宋末婉约词人相比,辛派三刘的创作更具生命力。当吴文英、张炎他们唱着风花雪月走向萎靡的时候,三刘依然心系故园故国,组成爱国主义的大合唱,这当然是宋末婉约词人不能比拟的。他们的作品给后世的感染力量,也是吴文英们难以高攀的。
 
刘过云:“我自匆忙天未许,赢得衣裾尘土。”
 
刘克庄云:“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刘辰翁云:“人间何处得飘然,归梦入梨花春雨。”
 
就这样,三刘坦坦荡荡地走在各自的人生旅途中,也必将永远地走进一代又一代爱国人士的心中。
 
(注:本文所选词句除注明外,分别选自刘过《六州歌头•镇长淮》《贺新郎•弹铗西来路》《唐多令•重过武昌》《沁园春•一剑横空》《沁园春•张路分秋阅》《水调歌头•弓剑出榆塞》《念奴娇•留别辛稼轩》《贺新郎•老去相如倦》《水龙吟•寄陆放翁》《六州歌头•题岳鄂王庙》,刘克庄《满江红•送宋惠父入江西幕》《一剪梅•余赴广东》《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沁园春•梦孚若》《玉楼春•戏林推》《贺新郎•九日》《满江红•夜雨凉甚》《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木兰花慢•渔夫词》《摸鱼儿•海棠》《昭君怨•牡丹》,刘辰翁《忆秦娥•烧灯节》《西江月•新秋写兴》《兰陵王•丙子送春》《永遇乐•璧月初晴》《鹊桥仙•自寿二首》《虞美人•用李后主韵二首》《六州歌头•乙亥二月》《沁园春•送春》《金缕曲•闻杜鹃》《摸鱼儿•酒边留同年徐云屋》等。)
 
供图 玥彤(路开文化)





欧阳斌,江西瑞金人,赣州市章贡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退休,章贡区作家协会顾问。现居赣州。

Copyright © 2015-2020 路开文化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00107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