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福生
老爸退休后成为名副其实的“保爷”,在家照看孙子女,承担上下学送接任务。随着年龄越长,生活激情亦逾减,整日宅家看书读报。偶尔往新华书店走走,几年下来,搬回家的书也不少,新添置的书橱塞得满满的。有《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红楼梦》等大部头,唐诗宋词也齐全。《世说新语》是他的最喜好。
我们家是单元三层小院,老爸卧室原在一楼,自从爱上藏书,提出要搬三楼。理由:三楼干爽,有利藏书,光线足,看书眼不花。
三楼晒台摆着张靠背竹椅,侧旁小茶几放把旧紫砂壸。每日早饭后,老爸便在此捧着《世说新语》朗读:“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读到兴趣处咯咯笑出声,一边习惯伸手捏上茶壶抿口龙井。
老爸七十五岁那年初冬,风寒引发肺部感染,咳嗽不停,在医院治疗一周后康复出院。此后,书橱又增添了许多有关养身保健书。再后,竟迷上了佛经,《心经》《金刚经》《地藏经》巜坛经》《楞伽大义今释》及南杯瑾大师系列解经论著等一应俱全。念诵《心经》是晨起后的必修课,抄写《金刚经》亦习以为常。
老爸还是央视晚间新闻的忠实观众,习惯看着新闻饮小酒,一小盅中药泡酒,外加一碟花生米。每天都是如此简单,平淡度过。有时老朋友老同事相邀:“趁还能走动,去旅游吧,世界那么大,风景无限好。”老爸微笑摇摇头,以一句新学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作答,内心流露的全是安适。
“人老脚先老”,自从老爸行走不灵活后,有时变得挺执拗。那是一个周六的上午,邮局快递员送来邮件——是老爸的。老爸在三楼晒台听到,大声疾呼“是我的,是我的”。我不作停留登上三楼呈上邮件。拆开,是一本厚厚的书——《中华诗词传世精品典藏》。老爸戴上老花眼镜,仔细查阅目录,目录足有几十页,花了有十几分钟,终于在P151有老爸的五首诗。见状,老爸甚为激动,午饭开心喝了两小盅酒。
此后的一天,我刚下班到家,老爸在三楼催促我去办件要紧的事,他递来一封信函,是冠名为某某中华诗词学术研究院的,内有一份烫金的通知书,聘请老爸为某某中华诗词学术研究院副院长,限近期交纳会费一干元,即颁发证书。见老爸挺开心,我虽心里知道是怎么回事,亦热烈祝贺。
老爸说:“你去邮局取汇款单,把会费汇出去。”我建议:“依对方提供的帐号,通过银行转帐的方式吧。”立即遭到老爸否定,批评我的不是:“汇款必须要通过邮局才行的。你念大学时,都是用汇款单给你汇款的。”顿时,当年在大学收发室,拿到老爸汇款单的情景浮现在眼前。
那些年老爸工资不高,一家人省吃俭用,每月汇款给我10元作生活费,每月不落。于是,我顾不及吃午饭,骑车去邮局取了汇款单。老爸戴上老花眼镜仔细填写完后,在书橱取出一本书,变戏法似从里翻出一叠百元钞票,点了十张,连同汇款单递至我手,还一再提醒,汇款后要保存好汇款单回执,以备查询。
自打老爸成了某某中华诗词学术研究院副院长后,他跟老朋友、老同事电话聊天也频繁了许多。有一天他竟然又提岀重返一楼做卧室,书橱也搬去,理由很充足:“三楼不方便老同事们上来聊天。”
我不以为然,结果第二天早上,老爸躺床上不起来吃饭。夫人得知缘由,批评我的不是,说:“六十花甲转少年,老爸都近八十了,凡事就该顺着他。”接着安慰老爸:“今天是安床的吉祥日子。”老爸一听,从床上利索地就起了来。
我与夫人折腾了整整一个上午,将床与书橱等搬回一楼。老爸将小客厅精心布置了一番,将新发表的诗用小楷书写,裱成字画,挂在客厅正墙,那部厚厚的《中华诗词传世精品典藏》端庄摆放在书桌正中,侧旁是新近刚从外地邮递来的《聘书》,茶具洗刷得干干净净。
自此以后,老爸每天早读结束,立即投入一项重要工作,在院子一角的陶土小火炉铺上废纸团,添上木炭,坐上水壶,用火柴点燃火炉,一股青烟沿着水壶四周爬起,飘散在空气里。老爸蜷坐在小竹凳上,用蒲扇扇着,不时被扑脸的烟呛出老泪。
“电茶壶烧的开水,远不如木炭火煮的,泡龙井一定得炭火开水,尤其是招待客人。”老爸边说边抹脸颊的泪。尽管很长时间一段时间才难得有一二个老朋友老同事造访,不过老爸依旧是天天重复这项工作,静候客人光临。
不久前的另一件事,让我更见识了老爸的执拗。
见老爸宅家孤单,我和夫人决定带他外出兜风散散心。县城十几公里外有个农业旅游观光村,名叫向阳村,新近上级委托我们单位做业主新建了通村水泥路,恰好老爸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也在该村蹲过点,我们便确定就选这里,找个时间带老爸旧地重游。为显隆重,我还特意事先给熟识的该村村长打了个招呼,请他到时陪同。村长听了,一口应允下来。
周六那天,秋高气爽,跟村长通过电话后驾车出发。老爸得知是去向阳村参观,很兴奋,途中滔滔不绝讲叙当年在向阳村推广杂交水稻种植,一跃成水稻亩产超千斤先进村的经历。“向阳村近三千亩水田,都是旱涝保收的良田,全面种植杂交水稻后,该村上交国家的公购粮超过县里的一个小乡。”老爸叙说着,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车沿着宽畅的水泥路缓缓行驶,透过车窗映入眼帘的是栋栋白墙青瓦的农舍,依立在山脚下;青山环抱着一望无边的塅田,一条青溪在田塅中间流淌而过,一座座果蔬大棚阳光下泛着银光。
“向阳村到了,先去村长家歇会儿吧。”我刚发话,老爸先问了:“那塑料大棚是做什么用的?”说着就想看个究竟,下了车。我忙解释:“这是村里最具有特色的果蔬大棚,种植返季节作物。”
“怎么不见有栽种水稻了?”老爸突然又问。
“家家户户都改种大棚果蔬了。”我说。
老爸:“我们是缺粮大国,向阳村的大塅良田,宜种植水稻方为上策。不去村长家了,返回吧!”
返家途中,老爸一言不发,回家后一连几天也忧心忡忡的。真是六十花甲转少年,八十耄耋不敢惹,孩童脸,三月的天,说变就变。唉,还是在家陪老爸品龙井好,让他省心!
本期图片除署名外,摄影 小夫(路开文化)
洪福生,上世纪80年代初就读原赣南师范专科学校,当过教师,历经乡镇、县政府部门工作,现退休。
我们家是单元三层小院,老爸卧室原在一楼,自从爱上藏书,提出要搬三楼。理由:三楼干爽,有利藏书,光线足,看书眼不花。
三楼晒台摆着张靠背竹椅,侧旁小茶几放把旧紫砂壸。每日早饭后,老爸便在此捧着《世说新语》朗读:“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读到兴趣处咯咯笑出声,一边习惯伸手捏上茶壶抿口龙井。
老爸七十五岁那年初冬,风寒引发肺部感染,咳嗽不停,在医院治疗一周后康复出院。此后,书橱又增添了许多有关养身保健书。再后,竟迷上了佛经,《心经》《金刚经》《地藏经》巜坛经》《楞伽大义今释》及南杯瑾大师系列解经论著等一应俱全。念诵《心经》是晨起后的必修课,抄写《金刚经》亦习以为常。
老爸还是央视晚间新闻的忠实观众,习惯看着新闻饮小酒,一小盅中药泡酒,外加一碟花生米。每天都是如此简单,平淡度过。有时老朋友老同事相邀:“趁还能走动,去旅游吧,世界那么大,风景无限好。”老爸微笑摇摇头,以一句新学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作答,内心流露的全是安适。
“人老脚先老”,自从老爸行走不灵活后,有时变得挺执拗。那是一个周六的上午,邮局快递员送来邮件——是老爸的。老爸在三楼晒台听到,大声疾呼“是我的,是我的”。我不作停留登上三楼呈上邮件。拆开,是一本厚厚的书——《中华诗词传世精品典藏》。老爸戴上老花眼镜,仔细查阅目录,目录足有几十页,花了有十几分钟,终于在P151有老爸的五首诗。见状,老爸甚为激动,午饭开心喝了两小盅酒。
此后的一天,我刚下班到家,老爸在三楼催促我去办件要紧的事,他递来一封信函,是冠名为某某中华诗词学术研究院的,内有一份烫金的通知书,聘请老爸为某某中华诗词学术研究院副院长,限近期交纳会费一干元,即颁发证书。见老爸挺开心,我虽心里知道是怎么回事,亦热烈祝贺。
老爸说:“你去邮局取汇款单,把会费汇出去。”我建议:“依对方提供的帐号,通过银行转帐的方式吧。”立即遭到老爸否定,批评我的不是:“汇款必须要通过邮局才行的。你念大学时,都是用汇款单给你汇款的。”顿时,当年在大学收发室,拿到老爸汇款单的情景浮现在眼前。
那些年老爸工资不高,一家人省吃俭用,每月汇款给我10元作生活费,每月不落。于是,我顾不及吃午饭,骑车去邮局取了汇款单。老爸戴上老花眼镜仔细填写完后,在书橱取出一本书,变戏法似从里翻出一叠百元钞票,点了十张,连同汇款单递至我手,还一再提醒,汇款后要保存好汇款单回执,以备查询。
自打老爸成了某某中华诗词学术研究院副院长后,他跟老朋友、老同事电话聊天也频繁了许多。有一天他竟然又提岀重返一楼做卧室,书橱也搬去,理由很充足:“三楼不方便老同事们上来聊天。”
我不以为然,结果第二天早上,老爸躺床上不起来吃饭。夫人得知缘由,批评我的不是,说:“六十花甲转少年,老爸都近八十了,凡事就该顺着他。”接着安慰老爸:“今天是安床的吉祥日子。”老爸一听,从床上利索地就起了来。
我与夫人折腾了整整一个上午,将床与书橱等搬回一楼。老爸将小客厅精心布置了一番,将新发表的诗用小楷书写,裱成字画,挂在客厅正墙,那部厚厚的《中华诗词传世精品典藏》端庄摆放在书桌正中,侧旁是新近刚从外地邮递来的《聘书》,茶具洗刷得干干净净。
自此以后,老爸每天早读结束,立即投入一项重要工作,在院子一角的陶土小火炉铺上废纸团,添上木炭,坐上水壶,用火柴点燃火炉,一股青烟沿着水壶四周爬起,飘散在空气里。老爸蜷坐在小竹凳上,用蒲扇扇着,不时被扑脸的烟呛出老泪。
“电茶壶烧的开水,远不如木炭火煮的,泡龙井一定得炭火开水,尤其是招待客人。”老爸边说边抹脸颊的泪。尽管很长时间一段时间才难得有一二个老朋友老同事造访,不过老爸依旧是天天重复这项工作,静候客人光临。
不久前的另一件事,让我更见识了老爸的执拗。
见老爸宅家孤单,我和夫人决定带他外出兜风散散心。县城十几公里外有个农业旅游观光村,名叫向阳村,新近上级委托我们单位做业主新建了通村水泥路,恰好老爸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也在该村蹲过点,我们便确定就选这里,找个时间带老爸旧地重游。为显隆重,我还特意事先给熟识的该村村长打了个招呼,请他到时陪同。村长听了,一口应允下来。
周六那天,秋高气爽,跟村长通过电话后驾车出发。老爸得知是去向阳村参观,很兴奋,途中滔滔不绝讲叙当年在向阳村推广杂交水稻种植,一跃成水稻亩产超千斤先进村的经历。“向阳村近三千亩水田,都是旱涝保收的良田,全面种植杂交水稻后,该村上交国家的公购粮超过县里的一个小乡。”老爸叙说着,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车沿着宽畅的水泥路缓缓行驶,透过车窗映入眼帘的是栋栋白墙青瓦的农舍,依立在山脚下;青山环抱着一望无边的塅田,一条青溪在田塅中间流淌而过,一座座果蔬大棚阳光下泛着银光。
“向阳村到了,先去村长家歇会儿吧。”我刚发话,老爸先问了:“那塑料大棚是做什么用的?”说着就想看个究竟,下了车。我忙解释:“这是村里最具有特色的果蔬大棚,种植返季节作物。”
“怎么不见有栽种水稻了?”老爸突然又问。
“家家户户都改种大棚果蔬了。”我说。
老爸:“我们是缺粮大国,向阳村的大塅良田,宜种植水稻方为上策。不去村长家了,返回吧!”
返家途中,老爸一言不发,回家后一连几天也忧心忡忡的。真是六十花甲转少年,八十耄耋不敢惹,孩童脸,三月的天,说变就变。唉,还是在家陪老爸品龙井好,让他省心!
本期图片除署名外,摄影 小夫(路开文化)
▼
洪福生,上世纪80年代初就读原赣南师范专科学校,当过教师,历经乡镇、县政府部门工作,现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