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琳
几场秋雨驱赶走炎热,凉爽的秋天来了!窗外翩飞的群鸟,夹杂着桂花淡淡馨香的金风,又把我带回那片令人魂牵梦绕的净土——茶亭坳。
初识茶亭坳
那是一个秋天,我带着三个学生,跟着好友和她的一群同学,驱车来到这深山中的林场。此行的目的是采摘营养价值极高,被誉为“水果之王”的野生猕猴桃。
说起野生猕猴桃,游井冈山时我曾买过两斤,只记得它酸,不知道它长在什么样的树上。
此次兴致勃勃地前往,不仅是为了吃,更是为了能亲眼目睹它长在树(藤)上的样子,感受亲手采摘的快乐。
虽说是秋天,在山中却看不到一丝秋意。那儿的树是绿的,草是绿的,竹更是绿的,漫山遍野的绿让我们心旷神怡!
车在山间沿着公路蛇行。行至一个拐弯处,忽然停住了。一个伙伴跳下车,弯腰寻找着什么,一会儿他手里拿着一截瓜藤朝我们走来,呀!一个色彩斑斓的漂亮小瓜!我刚要伸手拿瓜,伙伴收回手说:“这不知道是什么瓜,当心有毒,看看就行了。”说完把瓜扔得远远的。
车子继续前行,不一会儿进入一个大门。这门修得挺有意思,依两边山势建造而成,一个半圆的拱桥似的顶,搭在公路两旁的两座峰包上,顶上一座亭子,在那儿歇息一定别有一番滋味。
大门是敞开着的,车停一开阔处。左边是一排房子,只闻犬吠不见人影。
一行人顺屋后一米来宽的山路上山。
一路的山花开得热热闹闹,有黄有紫,很是好看,乍一眼还以为是走进了春天呢!走啊走,不知不觉中我们师生四个落在了后面。这时,一根躺在地上长长的竹片吸引了我,趁孩子们不备,我拾起竹片上下抖动,嗖嗖的声音着实吓了她们一大跳,没等她们反击,我扔下竹片撒腿就跑。
她们仨赶紧追了过来。我们一边跑一边笑,很快赶上了前面的一群人。只是我们这突兀的笑声,让她们觉得莫名其妙。
山道两边的树藤越来越密,可我们此行要寻找的野生猕猴桃却不见踪迹。怕我们一行人着急,珍指着右边的树丛说:“去年我在这些地方采了两蛇皮袋。今年不当山!”
果树会一年丰收一年歉收,俗称大小年,我猜“不当山”就是小年的意思。一问,果然如此!我们依旧兴趣盎然地东看西瞧,即便寻不着野生猕猴桃,光是这山花野树也足以叫我们目不暇接,乐不可支啊!
因为不认识野生猕猴桃,我们大多数人都是瞎凑热闹,常来这游玩的珍就不一样了,她颇负责任地走在前边,指着长得有些像葛藤而上面却毛绒绒的藤本植物说:“这就是野生猕猴桃的藤。”哦!原来弥猴桃是长在藤上而不是在树上的。
我开始沿路认真地看着这种藤,看它有没有结野生猕猴桃。在一个拐弯处,我发现了一种褐色带斑点的小野果,它一头大一头尖,就像一只只带有斑点的小辣椒。我好奇地摘了下来问身边的伙伴:“这叫什么?可以吃吗?”其他人一看都笑了,一边笑一边说可以吃,很好吃。
看着他们诡异的笑,我没敢尝,将信将疑地把果子放进了袋子里。同伴告诉我说这是野生猕猴桃的一种,真的能吃,好吃。他们小时候吃得多了去了!
好吃,那为什么还笑呀?我一边摘一边在心里暗暗嘀咕着。事后才知他们笑得如此诡异的原因,是因为这种猕猴桃那不雅的俗名:猫卵子。
“这里有!这里有!”这时,走在前面的人七嘴八舌地喊了起来。我们绕过一片山茶林,来到一个山头,啊!真的有。
这种猕猴桃,比拇指略大,胖乎乎的,青褐色的外皮上毛绒绒的,就像冬瓜的袖珍版,只不过身上的毛比冬瓜多多了。它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高高地吊在藤上,有几只缺了口,露出翠绿的果肉,似乎在向人们炫耀它的美味。
好心的伙伴们让出了道,任由我们师生几个冲到了最前面。她们一边让,一边说“先拍照,先拍照!”亏了她们提醒,否则,我一定会迫不及待地摘下果子。万一再没找到其它结满如是果子的猕猴桃藤,这猕猴桃挂在树上的照片可就没了,到那时后悔也来不及呀!
好不容易等到拍完照,我急不可耐地攀上树枝开始采摘起来,没曾想刚才还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孩子们,此时一个个缩到我身后,大喊大叫起来“陆老师,你下来,下来!不要命啦?”
看她们这样胆小,我头也不回,更加奋不顾身地往上攀。边摘果子边回答:“我要果子,不要命啦!”孩子们笑了,壮着胆子来到我身边也动起了手。
这一丛的野生猕猴桃摘得差不多了。珍找了个软软的剥了皮,尝了尝,说“熟了,可以吃!”我们也迫不及待地品尝起来。嗯!酸酸的,里头的籽脆脆的,有股特殊的清香!
大伙一边吃一边议论起那些个开了口子的果子是怎么回事来。珍说是鸟吃了。对呀!我们恍然大悟!嘴里吃着,心里不免有点儿内疚:对不起了,小鸟,我们跑来和你们争食了!
我们没有把猕猴桃全摘光,就顺着小路到别处去寻找,余下的那些,是留给鸟儿们的。
今年还真是“不当山”,那么多双眼睛,费半天工夫只寻得一二丛藤上有果子,手里的背心袋也只装了半袋。当我们穿过一片数米高的密林时,珍指着一棵树的树稍说:“那个也是野生猕猴桃。”
我来到树下细细观望,好家伙!这种猕猴桃长得有趣:一个个胖乎乎,圆滚滚,穿着褐色斑点外衣,一嘟噜一嘟噜地挤在一起,哪像是猕猴桃,分明是一串串褐色葡萄呀!我放下手里的袋子,打算上树。孩子们立马在我身后抗议起来:“看哇,又不要命了!”
仰头细看,嗨!这树又高又细又直,分杈也在很高的地方,就我这打小上体育课爬竿就从没成功的人,想爬树去摘果子,没门!
伙伴中个头最高的忠走了过来,蹭蹭两下就上去了。嗬!真比猴儿还灵活!我们仰着头羡慕地看着他在树上的动作(大概仰慕这词就这么来的吧?),他这边是一摘一嘟噜,往我们手里一扔,再摘又是一嘟噜,又往我们手里一扔,一会儿工夫,袋子装满了!真没想到,同一座山里生长的野生猕猴桃竟有不同的三个品种,大自然是多么神奇啊!
在竹林中小憩之后,我们提着越来越重的一袋子野生猕猴桃开始下山。不知怎的,下山的路上蚂蚱特多,把学生丹吓得又蹦又跳——不蹦还好,她越蹦,蚂蚱越多,这一路我们是欣赏她(它)们跳高比赛过来的。还别说,笑呀闹呀,手中的袋子似乎也轻了不少。
在凉爽山风的相拥相送中,我们回到了出发点。
满载而归的欣喜溢满心胸,正当我们一路欢歌时,又有新的惊喜在等着我们。在一个山坡上,车又停了,顺着珍手指的方向一看:我的天啊!满树的棠梨在阳光下欢笑着,树叶就像温柔的妈妈在风中不停地为宝宝们摇着扇子,瞧那些果子舒舒服服的,多享受呀!难怪会比别处的个头大许多。
我们跳着脚想要采些回家,可是,一道深沟拦住了贪婪的我们,是珍纵身跃过,为我们折回了两枝。
(未完待续)
图 陆琳
▼
陆琳,教师,赣州市章贡区作家协会会员。
几场秋雨驱赶走炎热,凉爽的秋天来了!窗外翩飞的群鸟,夹杂着桂花淡淡馨香的金风,又把我带回那片令人魂牵梦绕的净土——茶亭坳。
初识茶亭坳
那是一个秋天,我带着三个学生,跟着好友和她的一群同学,驱车来到这深山中的林场。此行的目的是采摘营养价值极高,被誉为“水果之王”的野生猕猴桃。
说起野生猕猴桃,游井冈山时我曾买过两斤,只记得它酸,不知道它长在什么样的树上。
此次兴致勃勃地前往,不仅是为了吃,更是为了能亲眼目睹它长在树(藤)上的样子,感受亲手采摘的快乐。
虽说是秋天,在山中却看不到一丝秋意。那儿的树是绿的,草是绿的,竹更是绿的,漫山遍野的绿让我们心旷神怡!
车在山间沿着公路蛇行。行至一个拐弯处,忽然停住了。一个伙伴跳下车,弯腰寻找着什么,一会儿他手里拿着一截瓜藤朝我们走来,呀!一个色彩斑斓的漂亮小瓜!我刚要伸手拿瓜,伙伴收回手说:“这不知道是什么瓜,当心有毒,看看就行了。”说完把瓜扔得远远的。
车子继续前行,不一会儿进入一个大门。这门修得挺有意思,依两边山势建造而成,一个半圆的拱桥似的顶,搭在公路两旁的两座峰包上,顶上一座亭子,在那儿歇息一定别有一番滋味。
大门是敞开着的,车停一开阔处。左边是一排房子,只闻犬吠不见人影。
一行人顺屋后一米来宽的山路上山。
一路的山花开得热热闹闹,有黄有紫,很是好看,乍一眼还以为是走进了春天呢!走啊走,不知不觉中我们师生四个落在了后面。这时,一根躺在地上长长的竹片吸引了我,趁孩子们不备,我拾起竹片上下抖动,嗖嗖的声音着实吓了她们一大跳,没等她们反击,我扔下竹片撒腿就跑。
她们仨赶紧追了过来。我们一边跑一边笑,很快赶上了前面的一群人。只是我们这突兀的笑声,让她们觉得莫名其妙。
山道两边的树藤越来越密,可我们此行要寻找的野生猕猴桃却不见踪迹。怕我们一行人着急,珍指着右边的树丛说:“去年我在这些地方采了两蛇皮袋。今年不当山!”
果树会一年丰收一年歉收,俗称大小年,我猜“不当山”就是小年的意思。一问,果然如此!我们依旧兴趣盎然地东看西瞧,即便寻不着野生猕猴桃,光是这山花野树也足以叫我们目不暇接,乐不可支啊!
因为不认识野生猕猴桃,我们大多数人都是瞎凑热闹,常来这游玩的珍就不一样了,她颇负责任地走在前边,指着长得有些像葛藤而上面却毛绒绒的藤本植物说:“这就是野生猕猴桃的藤。”哦!原来弥猴桃是长在藤上而不是在树上的。
我开始沿路认真地看着这种藤,看它有没有结野生猕猴桃。在一个拐弯处,我发现了一种褐色带斑点的小野果,它一头大一头尖,就像一只只带有斑点的小辣椒。我好奇地摘了下来问身边的伙伴:“这叫什么?可以吃吗?”其他人一看都笑了,一边笑一边说可以吃,很好吃。
看着他们诡异的笑,我没敢尝,将信将疑地把果子放进了袋子里。同伴告诉我说这是野生猕猴桃的一种,真的能吃,好吃。他们小时候吃得多了去了!
好吃,那为什么还笑呀?我一边摘一边在心里暗暗嘀咕着。事后才知他们笑得如此诡异的原因,是因为这种猕猴桃那不雅的俗名:猫卵子。
“这里有!这里有!”这时,走在前面的人七嘴八舌地喊了起来。我们绕过一片山茶林,来到一个山头,啊!真的有。
这种猕猴桃,比拇指略大,胖乎乎的,青褐色的外皮上毛绒绒的,就像冬瓜的袖珍版,只不过身上的毛比冬瓜多多了。它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高高地吊在藤上,有几只缺了口,露出翠绿的果肉,似乎在向人们炫耀它的美味。
好心的伙伴们让出了道,任由我们师生几个冲到了最前面。她们一边让,一边说“先拍照,先拍照!”亏了她们提醒,否则,我一定会迫不及待地摘下果子。万一再没找到其它结满如是果子的猕猴桃藤,这猕猴桃挂在树上的照片可就没了,到那时后悔也来不及呀!
好不容易等到拍完照,我急不可耐地攀上树枝开始采摘起来,没曾想刚才还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孩子们,此时一个个缩到我身后,大喊大叫起来“陆老师,你下来,下来!不要命啦?”
看她们这样胆小,我头也不回,更加奋不顾身地往上攀。边摘果子边回答:“我要果子,不要命啦!”孩子们笑了,壮着胆子来到我身边也动起了手。
这一丛的野生猕猴桃摘得差不多了。珍找了个软软的剥了皮,尝了尝,说“熟了,可以吃!”我们也迫不及待地品尝起来。嗯!酸酸的,里头的籽脆脆的,有股特殊的清香!
大伙一边吃一边议论起那些个开了口子的果子是怎么回事来。珍说是鸟吃了。对呀!我们恍然大悟!嘴里吃着,心里不免有点儿内疚:对不起了,小鸟,我们跑来和你们争食了!
我们没有把猕猴桃全摘光,就顺着小路到别处去寻找,余下的那些,是留给鸟儿们的。
今年还真是“不当山”,那么多双眼睛,费半天工夫只寻得一二丛藤上有果子,手里的背心袋也只装了半袋。当我们穿过一片数米高的密林时,珍指着一棵树的树稍说:“那个也是野生猕猴桃。”
我来到树下细细观望,好家伙!这种猕猴桃长得有趣:一个个胖乎乎,圆滚滚,穿着褐色斑点外衣,一嘟噜一嘟噜地挤在一起,哪像是猕猴桃,分明是一串串褐色葡萄呀!我放下手里的袋子,打算上树。孩子们立马在我身后抗议起来:“看哇,又不要命了!”
仰头细看,嗨!这树又高又细又直,分杈也在很高的地方,就我这打小上体育课爬竿就从没成功的人,想爬树去摘果子,没门!
伙伴中个头最高的忠走了过来,蹭蹭两下就上去了。嗬!真比猴儿还灵活!我们仰着头羡慕地看着他在树上的动作(大概仰慕这词就这么来的吧?),他这边是一摘一嘟噜,往我们手里一扔,再摘又是一嘟噜,又往我们手里一扔,一会儿工夫,袋子装满了!真没想到,同一座山里生长的野生猕猴桃竟有不同的三个品种,大自然是多么神奇啊!
在竹林中小憩之后,我们提着越来越重的一袋子野生猕猴桃开始下山。不知怎的,下山的路上蚂蚱特多,把学生丹吓得又蹦又跳——不蹦还好,她越蹦,蚂蚱越多,这一路我们是欣赏她(它)们跳高比赛过来的。还别说,笑呀闹呀,手中的袋子似乎也轻了不少。
在凉爽山风的相拥相送中,我们回到了出发点。
满载而归的欣喜溢满心胸,正当我们一路欢歌时,又有新的惊喜在等着我们。在一个山坡上,车又停了,顺着珍手指的方向一看:我的天啊!满树的棠梨在阳光下欢笑着,树叶就像温柔的妈妈在风中不停地为宝宝们摇着扇子,瞧那些果子舒舒服服的,多享受呀!难怪会比别处的个头大许多。
我们跳着脚想要采些回家,可是,一道深沟拦住了贪婪的我们,是珍纵身跃过,为我们折回了两枝。
(未完待续)
图 陆琳
▼
陆琳,教师,赣州市章贡区作家协会会员。